2017年,陳凱歌導演了一部魔幻片《貓妖傳》,該片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在影片中,一隻妖貓可以口吐人語,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竟然探查出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
其實,這部電影我關注好久了。為什麼?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喜歡大唐盛世,和唐相關的我都喜歡,不過 ,糖尿病除外。
此外,陳凱歌的電影其實都不錯,他這人很認真,比如《霸王別姬》,比如眾人口中的爛片《無極》,都是很認真的作品。說句良心話,他的導演水平,應當說屬於國內一流,但一個人對作品的理解能力終究會限制他的綜合審美觀,而且眾口難調。
單就《貓妖傳》而言,別的且不說,單說建一座城,拍一部電影,實景實拍,這種沉甸甸的影像質感,是再厲害的特效都達不到的。它的質感就像匠人純手工的工藝品,而我愛美術,最喜歡如詩如畫的場景,而陳凱歌的電影總會滿足我的想象。
我相信,他是個完美主義者,而且會繪畫,即使他不會,隨筆塗抹,只要我可以買得起,我也會買。
所以,綜合各種原因,個人認為,對此類牛人,切不可妄下判斷。因此,今天我為貓妖記寫的文字純粹屬於我的醉後胡言亂語。
下面,我先來和聊一聊《貓妖傳》的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發生在中唐,從老皇帝莫名死亡開始,然後新皇李誦登基,接著自執金吾(保衛京城和宮城的長官,相當於今天的首都警備司令)陳雲樵家始,鬧起了貓妖,此後,起居士白樂天(也就是白居易)和日本的一位求學僧人空海一道開始探案,一位至情率真,一位年少老陳,二人相輔相成,最終從阿倍仲麻呂的日記中找到了答案,所謂的貓妖,其實是玄宗年間的一位幻術師白龍,在極樂之宴上他愛上了楊玉環,安史之亂後,楊玉環在馬嵬驛無辜被逼而死,所以他附體御貓,開始了他的復仇........
說實在的,這是我多年來很少認真看完的影片之一。
看完後,我竟難得有了感慨。
有了感慨後,竟難得想聊一聊它,而且是在酒後。
看影評,多為差評,差評者都不知道電影到底想說什麼,這就叫代溝。
這部電影有大唐背景,這部電影來自於日本的小說,而故事情節則被日本作者加以改造加工。因此,對於不懂得這段歷史的觀眾來說,只能是雲遮霧罩,不知所以。
如果您有時間有興趣,聽我便從頭說起,慢慢來理清。
首先,開頭那位出場幾秒鐘的中蠱毒而死的老皇帝,他的名字叫李適,諡號唐德宗。
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曾孫,他的爸爸是唐代宗李豫,他的爺爺是唐肅宗李亨,他的太爺爺是唐玄宗李隆基。
歷史上的唐德宗算是個悲劇人物,他生長於開元盛世,可惜又遭遇安史之亂,他的媽媽便是在安史之亂中失散的,即位後便在民間找他媽 ,可惜,只是水中花。從即位伊始,李適就試圖恢復開元盛世的榮光,奈何時移世易,國運不彰,幾次平定藩鎮的戰鬥都以失敗告終,並且招致了叛亂,連國都長安都丟了。
自此,唐德宗心灰意冷,晚年為了加強皇權,用宦官組建內朝,形成制度,並且大肆聚斂,日益成為孤家寡人,與影片中的淒涼形象有些相似。
而白居易所寫的《賣炭翁》便是批判類似搶劫的宮市,啥為宮市,說白了,就是一折購買的意思。當然,這和今天的商場打折不太一樣。今天是商家主動打折。而德宗時期,是買家打折購買,不賣不行。
聊完老皇帝,再聊新皇帝。
新皇帝叫李誦,也就是貓妖要復仇的另一個主要物件。其實,歷史上,李誦不要它復仇,他只不過當了八個月的皇帝,最可悲的是,他是被兒子逼迫下臺的,而且,不久就死去了。最可能的真相是,他是被兒子李純——歷史上的唐憲宗默許殺害的。
之所以如此,和貓妖無關,而是和他的身體有關。在他即位的前一年,也就是貞元二十年(804)九月,順宗突然中風,失去了言語功能。先天如此孱弱,偏偏又風風火火地進行改革,也就是所謂的永貞革新,這害了自己,更害苦了跟著他混的一批人——二王八司馬。
八司馬中最著名的兩個年輕人,當屬柳宗元和劉禹錫。
這兩位,性格不同,此後的命運也不同。劉禹錫名為詩豪,名不虛傳,個性豪放豁達,天動地動我不動,活了71。可惜,這次革新害苦了柳宗元,被髮配到了柳州,寫下了景美而情傷的《小石潭記》,可憐的他此後悲悲慼慼,一會兒在《撲蛇者說》中說“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一會兒在《江雪》中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最終早亡,年僅47歲。
下面再聊聊這部電影的主角之一白居易。這位是黃軒主演,黃軒是我喜歡的男演員,因為《芳華》。不過,本部電影裡他演的角色並不討我喜歡,因為,他,在電影裡太正經,不夠裝。算起來,白居易是大唐詩人中最能裝的一個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的表裡不一。
讀他的文,我們會感覺他很草根很簡樸。
其實不是,第一,他出身不低,他他的爺爺白煌17歲明經及第,他的父親和他的爺爺一樣都是明經出身,否則他也不會年紀輕輕就會得到當時的文壇盟主顧況的推薦。
其二,白居易典型的老不正經。他是中國歷史上極有名氣的大文豪,他對後世的影響堪稱極大,諸如《賦得古草原送別》《錢塘江春行》《賣炭翁》,尤其是《長恨歌》,《琵琶行》堪稱絕響。其實,他也是一位品行輕薄的男人。這一點,《貓妖傳》中倒是沒隱瞞,但是還是含蓄了點。
諸如白居易人到晚年,蓄養的家伎就有上百人,拜他的詩歌流傳之賜,白居易的家姬非常有名,樊素和小蠻都是白居易的家伎。
她們倆之所以出名,皆因白居易曾經寫過著名的詩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不僅如此,白居易似乎還很喜新厭舊,在他67歲那年寫了一首詩,名為《追歡偶作》,詩中寫道:“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十年換一次新鮮血液,白老確實老當益壯。
當然,不能用現代的標準去生硬地評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那個時代,白居易的行為不論在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沒有什麼不妥。不過,以白居易當時的年齡,怎麼說也不夠自重。
好了,聊完白居易再聊李白和白居易的關係。在大唐,三大詩人的排名為李白、杜甫、白居易,而且論起輩分,也是李白高,因為李白死後十年白居易才出生。李白為盛唐風流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需我多說。不過,李太白雖然在自己的詩裡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但也並非自我吹噓的那樣不食人間煙火。他寫給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獻給玉真公主的《玉真仙人詞》,獻給唐玄宗的《大獵賦》,都不乏理想對現實的妥協。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情懷雖然要有,但也要先填飽肚子呀。
今天先談起白居易,再談李白,確實有點唐突。但是,希望詩仙不要怨我,要怨您就去怨日本人。因為直至今日,日本人絕大多數是白居易的粉絲,而非李白。
而《貓妖傳》中的白居易,則是詩仙李白的小迷弟。
其實,歷史中的白居易對李白不太以為然,雖然到了中唐,李白已經成為許多詩人的偶像,但其中並不包括白居易。
因為,白居易有了偶像,他就是杜甫。因為白居易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主張“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與李白的浪漫主義創作實踐並不合拍。白居易曾在寫給元稹的信中說: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
不過,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在日本流傳極廣。詩這種文學體裁,別的國家隔著文字的鴻溝,畢竟難以體會到十分精妙之處,所以大詩人之中白居易這種比較淺顯的在日本就備受歡迎,影響力遠在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之上。
日本平安時期,大江唯時的《千載佳句》收詩千餘首,白居易一人就佔了五百多首,《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則在小說中引用白居易詩100多首,日本大文豪菅原道真也特別推崇白居易。
以白居易與日本的淵源,更有寫了長恨歌的原因,以主角的身份力壓配角李白出現在影片中是十分合適的。不過,影片中的李白形象太過齷齪,且不說那色眯眯的眼神,單說那猥瑣的外形就夠得上人吐上幾日的。
下面我們再來聊那兩位日本人,也就是阿倍仲麻呂和空海。這兩位對於咱中國人來說,僅是兩位仰慕大唐文化的遣唐使,而在日本,那可以算是鼎鼎大名的神仙級別的人物。
先來聊聊阿倍仲麻呂,他漢名為晁衡,日本孝元天皇之後裔,他的漢學水平確實高,入唐後又在國子監深造,最終憑著卓越的文才和出色的見識,竟然考取了科舉中最難考的進士科,先後出仕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在日本人中能順利透過進士考試的,阿倍仲麻呂是唯一的一個。
他經歷了755年的安史之亂,在766年,阿倍仲麻呂被唐代宗李豫任命為安南節度使,770年1月,阿倍仲麻呂在長安病逝。晁衡亦是文采風流之士,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詩人頗有交往,感情深厚。而他的出名,是沾了李白的光,最著名的是李白聽到晁衡在回國途中遇海難而死的傳聞,傷心而作的《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關於阿倍仲麻呂的詩,在鎮江北固山上有塊《望月望鄉》詩碑,此詩已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頌: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而空海則是晁衡的後輩,與晁衡在政治上的顯赫不同,空海大師在文化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空海大師原名佐伯真魚,出身於日本四國島東北部的贊岐國。空海在入唐之前已經出家為僧,來唐朝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求法。經過一番選擇,空海最終拜入密宗青龍寺惠果法師門下,學習無上密法,得到真傳之後,回日本開創真言宗,亦稱東密,與最澄所傳的臺密併為日本密宗的兩大宗派。通俗一點說,他是對於日本佛教的意義相當於達摩對於中國佛教。
除了在佛法上開宗立派,空海大師還發明瞭日本字母的平假名,他又是日本的大書法家,他學中國王羲之的書法,與嵯峨天皇、橘逸勢並稱三筆。但以上這一切都還不足以說明其文化地位,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遍照金剛。
遍照金剛是惠果贈給空海的法號,空海以遍照金剛為名,撰寫了《文鏡秘府論》,這是中古時代一部傑出的文學評論鉅著,後世中國宋元明清的文學評論家說明問題時,都常引用此書內容,可見其影響之大。空海大師身為日本人,卻能寫出一部影響古代中國人的鉅著,不愧是震古鑠今的文化巨擘。
下面再聊一聊安史之亂,這可以稱為本部電影隱在的線索。關於安史之亂的真實歷史,在這部電影裡涉及了四位人物,即唐玄宗李隆基、貴妃楊玉環、陳玄禮(陳雲樵的爺爺)、高力士。其中楊玉環是受害者,而其他三位是施害者。
玄宗被叛徒安祿山所迫,由長安狼狽逃亡四川,跟從的衛士只有龍武軍、內飛龍兵各一兩千人。龍武軍由陳玄禮統帥,內飛龍兵則由太子李亨率領斷後。而途中御林軍總管陳玄禮發動兵變,力逼唐玄宗殺掉楊玉環。唐玄宗被迫令楊玉環自縊,而高力士則是執行者。
其實陳玄禮在馬嵬驛發動兵變純屬迫不得已。為什麼?士兵發難了。
之所以大家背井離鄉流亡異地,還不是因為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如果不是楊國忠,就不會逼反安祿山。如果不是楊國忠,就不會逼著哥舒翰進攻叛軍,丟了潼關。如果不是丟了潼關,長安就不會被攻破,大家就不會國破家亡。於是,士兵發難,殺了楊國忠,為了除後患,逼著陳玄禮殺了楊玉環。而且,這次兵變幕後的真正主使是太子李亨的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
平心而論,對於安史之亂,楊貴妃並沒有什麼過錯,楊國忠不是她要李隆基用的,是李隆基為了推行恩幸政治才重用和縱容楊國忠。可以說李隆基利用了楊國忠,也利用了楊貴妃,但到頭來下至兵卒上至皇帝,卻把責任推到楊貴妃頭上。毫無責任的楊貴妃用生命給李隆基買了單,故作姿態的李隆基卻被視為天子中的情聖。於是,楊玉環,就不得不死了。
而影片至始至終都是以楊玉環的美來貫穿全劇的,因此,劇中的男人無論現實還是穿越,諸如唐玄宗、安祿山、阿倍仲麻呂、李白、白居易都拜在了楊玉環的石榴裙下。這純粹屬於小說家的妄談。
至於楊玉環的美,應當無可置疑,否則,何以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否則,怎麼會令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李白被召為翰林學士時,身為玄宗近臣,為求明皇賞識,確實多有溜鬚拍馬之詩,而其中的《清平調三首.之一》便成了《貓妖傳》中喋喋不休的臺詞:“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譯為今文如下:貴妃,您實在太美!雲,想做您的舞衣,牡丹,想扮您的粉臉,春風拂欄,牡丹凝露,這不就是您,美麗的貴妃嗎?貴妃,像您這天仙般的人,其實只有在玉山、瑤臺仙境中才可以見到的啊!
然而,楊玉環是否真的美得無可挑剔?有野史記載,楊玉環有狐臭,所以楊貴妃喜歡花粉浴和泡溫泉。白居易便在長恨歌中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形容的就是楊貴妃特別喜歡泡溫泉,泡完溫泉之後就容光煥發、香氣襲人。此外,有楊貴妃體型偏胖,並不符合今日的審美觀。
因為今天的審美觀往往以瘦為美,故此,當今常有許多肥胖的美女經常慨嘆,我要生在唐朝就好了。其實這又走向了一個極端。
因為,唐代的以胖為美,標準在於豐腴,而不是肥胖,有人考證楊玉環為1米64的身高,135的體重,就是如此,玄宗還是以趙飛燕可做掌上舞來戲諷她的肥胖。
為何玄宗如此迷戀於她呢?是情人眼中出西施,是她的天生麗質,肌膚白皙如“凝脂”,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 容顏的美麗畢竟是短暫的,而楊玉環應當有她過人的聰穎,善解人意,更善於掌握男人的心理!試想一下,她即使在被賜死時也毫無怨言,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後此恨綿綿無絕期,直至抑鬱而死呢!
此外,我們常常說“時勢造英雄”,殊不知時勢也能造美女。作為被歷史記載的美人,並不是僅僅因為她們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們都與當時的政治有關。
話說回來,雖然陳凱歌說,他要拍屬於他自己的《貓妖傳》,所以他對原小說進行了許多改編,諸如將主角由空海改為了白居易,然而,終究擺脫不了原小說的內涵和架構。而日本雖然科技發達,然而在文史方面終究比較流於膚淺,諸如陳舜臣的《十八史略》、樸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但或多或少,在日本人心中都有份大唐情結,畢竟無論古今,中國的大唐對日本的社會影響太深。
因此,雖然《貓妖傳》所涉及的唐史都以翻案作為噱頭,劇情確實有點讓人無語,但那深厚的背景、那場“極樂之宴”還是部分呈現了盛大的大唐氣象,那種開放、自信的心態讓人有一種久違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