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既是慢性腎衰竭的病理產物,同時也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病變加重,使病機複雜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血瘀對症狀的產生及腎衰竭病情的不斷進展至為重要。慢性腎衰竭普遍存在血瘀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因虛致瘀
慢性腎衰竭病人臟腑氣血虛損,陰陽失調,或因氣虛無力推動血運,血滯於臟腑經脈成瘀;或陽氣虛,陽虛不能運血;或陽虛陰寒內生,血遇寒,澀於脈絡之中;或久病陰虛生內熱,熱灼陰血而黏滯成瘀。
2、因"水病及血"
在生理上血水同源,相互為用,慢性腎衰竭病人久病臟腑功能衰退,水溼內停,水停氣阻,血行澀滯而成瘀,即所謂"水不行則病血""孫絡有水則經有留血"。
3、因溼毒致瘀
慢性腎衰竭病人臟腑虛損,水液代謝異常,溼毒不能循常道排洩於體外,溼毒內壅損傷脈絡,血運異常成瘀;或濁毒鬱而化熱煎熬營血成瘀。在慢性腎衰竭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腎病中,血瘀更是疾病進展的關鍵因素。
溼濁、溼毒、熱毒 溼濁、溼毒為慢性腎衰竭邪實的兩大因素
"溼濁"即水溼,可由外來溼邪侵擾機體,或由體內津液化生障礙而產生;"溼毒"指慢性腎衰竭中的尿毒,為體內水液代謝障礙產生的內生之毒。
慢性腎衰竭病人脾腎衰敗,脾不能運化水溼、腎不能化氣行水,水溼內停,清者不升而漏洩、濁者不降而內聚,蘊積成毒。
水溼、溼毒常相互為患。水溼犯於上焦凌心犯肺,則胸悶氣逼、心悸、咳喘;溼滯中焦脾胃則噁心嘔吐、納呆口膩;濁毒停於下焦,則小便不利、尿少或尿閉;水溼溢於肌膚則發為水腫。
溼濁內停,三焦氣化不利,尿毒不能循其道外洩,積而成毒,除上述症狀處,常常上蒙清竅、或肝風內動,或煎灼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