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概不少人都被元旦檔電影深深傷害了。
不如看看美國“閤家歡”吧。
網飛出品。
集齊了“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
“梅姨”梅麗爾·斯特里普,“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美隊”克里斯·埃文斯、“A妹”愛莉安娜·格蘭德等人的超超超豪華套餐陣容。
導演是拍出了[大空頭]、[副總統]等政治諷刺喜劇的亞當·麥凱。
黑到飛起,嗨到爆炸。
不是讓你全程哈哈哈哈哈哈笑出褶子的那種鬧劇。
而是觀影只想微笑臉,卻有些如鯁在喉的黑色荒誕喜劇——
[不要抬頭]。
世界要毀滅了。
But,who cares?
[不要抬頭]上來就是大爆炸新聞甩出來:
博士研究生凱特(詹妮弗·勞倫斯 飾)在天文觀測中發現了一顆彗星。並且,在多次計算後確認,它即將在6個月零14天后撞擊地球。
末日片開場,諷刺喜劇的走向。
凱特和教授明迪(迪卡普里奧 飾)走上了努力曝光資訊、竭盡全力拯救人類的漫漫長路。
這片的荒誕感可能首先就來自於此:這可是彗星撞地球的大新聞啊。
彗星撞地球懂嗎?威力相當於十億顆廣島原子彈,人類要完蛋了。
但是美國女總統(梅麗爾·斯特里普 飾)知曉這事的反應是啥?
中期選舉還有三週,在那之前這訊息要爆出來,我就完蛋了。
所以,靜觀其變。
哦,在此之前,是兩位天文學家在總統門外等了7個小時、等到第二天才見到總統本人。
就這麼“愉快”的被打發走了。
這邊走不通,只能找媒體爆料。
凱特和明迪登上了流量最大的當紅節目《天天揭秘》,但問題是,這是個娛樂節目。
講末日資訊前,主持人先寒暄提問: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啊?
一通抖機靈後,終於進入正題。
明迪:彗星將要撞地球了,人類要完蛋了!
主持人:那會撞到新澤西海岸的某個房子嗎?那是我前妻的家哈哈哈哈哈哈哈。
凱特不滿:能不能嚴肅點面對末世資訊。
主持人:我們就是這樣的風格,壞訊息也要輕鬆有趣。
節目結束,正好NASA負責人迅速闢謠。兩位天文學家主角,瞬間成了過街老鼠,被嘲的網紅物件。
節目覆盤如下:
凱特失控發飆的時候,流量不錯。
但凱特成了“躁鬱症病人”,被做成了表情包,不過,“黑紅也是紅”。
明迪漲粉迅速,顏粉狂歡,得名“眼神迷離的末日先知”,以及“我最想睡的天文學家”。
不過他倆的節目效果都比不上先前出場的娛樂明星(愛莉安娜·格蘭德 飾)。
畢竟,當紅偶像在短短直播中,完成了和男友出軌-分手-原諒-複合-求婚的抓馬大戲,貢獻了節目頂流資料。
故事進行到這裡,除了烏魚子,簡直無話可講。
不過,轉折很快到來。
女總統給情人發的私密照被曝光了,在個人醜聞的巨大壓力下,總統終於決定正視彗星的問題。
為了轉移一個新聞,只能爆出更大的新聞。
總統發表公開演說,提出NASA和軍隊將合作搶先撞擊,將彗星撞離原本軌道。
本來遠端操控就行了,但“華盛頓永遠需要英雄”的嘛,於是派出了老兵執行任務。
“犧牲一個人,但因我的犧牲讓你們活的更久。”就連宣誓詞都抄的[拯救大兵瑞恩]。
作秀全套做完,總統也如期收穫了超高支援率,全民就等著看撞擊了。
這時,又鬧了個大笑話。
由馬克·裡朗斯飾演的科技公司CEO,是本片另一個重要角色。
他的巴什公司,主打資料與連結。
創造的新型手機,可以感知機主的情感與慾望——
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悲傷、害怕與孤獨,只要透過血壓就能自動檢測並被推送“治癒”短影片。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
卻是演講結束的臺下,一個對他表達“愛你”的小女孩,被徹底無視。
科技至上、娛樂至死的場合下,人的私人情感被資料化、被量化和視覺化。
關懷人的情緒,成為一門生意。
可事實上,情緒與情感,在資料時代,又是最不重要的東西。
這一片段,早已為本片後面人群的分裂與爭議,為各種人間癲狂瞬間做好了鋪墊。
這位商業大佬,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競選活動的白金雄鷹等級捐助者。
才是影響總統決策的關鍵人物。
當發射日到來,全美國人民都抬起頭觀看撞擊彗星的大場面。
卻沒想到,載有核彈的航天機器卻突然來了個空中大掉頭,驚掉了民眾下巴。
這是,怎麼個意思?
原來,商業大佬在彗星中發現了新商機。彗星含有的豐富稀土元素,至少估值上萬億美元。
於是,資本家天馬行空的科學幻想來了:
研發專門發射器,將彗星炸裂為數塊碎片,方便資源挖掘,且地球有能力承受碎片的威力。
雖然明迪提出了對可行性的質疑,但很快,總統和資本家就達成了一致。
人類命運,將走向何方?
本片雖是一黑到底的喜劇形式,但亞當·麥凱無疑對人類前景是呈悲觀且冷峻態度的。
他黑政客的冷漠自私,黑政客背後資本的冷血無情,黑媒體將一切嚴肅事件消解制造的奶頭樂。
更黑民眾的分裂與蠢狀。
彗星已經在天空出現,只要抬起頭來,就能看到那美麗的死亡訊號。
但仍有數以萬計的人相信,這不過是一場“陰謀論”。
社交媒體上,人群分裂兩派,“Just Look Up”和“Don’t Look Up”運動爭吵不休。
後真相時代,人們訴諸情緒和個人信念,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形成了輿論場的巨大分裂。
而線下,他們要麼只能在“Just Look Up”的演唱會上感動自我;要麼站隊總統“Don’t Look Up”的拉票大會。
“梅姨”飾演的總統振臂高呼:
“不要抬頭!知道為什麼他們要你們抬頭嗎?因為他們希望你們恐懼,那都是假的。”
讓人想起疫情時代特朗普政府“新冠病毒沒什麼大不了的”、“相反的說辭都是居心不良的政治謊言”的說辭。
難怪有人說,如果日後評選一個“後疫情時代”電影榜單。
那本片一定有一席之地。
當荒誕到一定程度,笑是笑不出來的。
只會讓人覺得,這大概不是諷刺喜劇,而是一部這兩年來人類面對災難的眾生相紀實。
再多想一層。
技術成癮、流量至上、虛假新聞、觀點極化、競選操控......
[不要抬頭]的世界,也是一個科技塑造現實的世界。
這不就是我們當下嗎?
被智慧手機與社交網路塑造而成,情感與思想被數字化,也正在被大資料演算法全面接管日常的當下。
科技又與權力合謀,權力操縱媒體,媒體以流量效應傳播資訊。
於是陰謀論盛行,真假資訊難辨,而真訊息也常常困在繭房效應下陷入傳播困境。
接收到資訊的人群,或者並不關注真相,或者並不願意相信真實。
人們表達越來越訴諸情緒,走向非黑即白的極端。
溫和的、理性的聲音難以被聽到,而共識也越來越難建立達成。
科技時代,演算法本身也容易變成深化偏見的高階工具。
因為個人偏好而不斷接受相似的資訊,每個人都處在自己信任的文化與價值觀中。
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慧陷阱]裡舉過一個例子:
當你在谷歌輸入:“氣候變化是......”根據所居住的地區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搜尋關鍵詞。
在一些城市,它會是“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另一些城市,它是“氣候變化是對自然的破壞”。
它取決於你在哪裡搜尋,以及谷歌對你個人興趣的瞭解。
這是新時代“楚門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和“現實”。
假訊息、陰謀論的傳播,正是因為切中了這種心理。
你會覺得你看到的“現實”就是真實,是全世界。因為在給你的推送中,就是這樣的世界。
當我們習慣了基於不同的事實行事。
再有大範圍事件發生時,也就無法再考慮和消化和自己以往世界觀相悖的資訊了。
可這恰恰是政客和商人最樂於見到的事。
就像電影中,“Just Look Up”和“Don’t Look Up”運動,一邊成了商業工具,另一邊是政客拉票工具。
分裂帶來流量和利益。
並沒有人真的關心,世界會不會毀滅這種事。
所以具有深深道德良心的人,看完[不要抬頭],反而可能更感焦慮和難過。
因為關掉電影,開啟新聞,你會發現真實世界遠比電影還更瘋狂與荒唐。
“累了,毀滅吧,世界。”
當亞當·麥凱以一個黑暗大結局結束這一場鬨鬧大劇,倒真讓人渾身舒爽。
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看本片笑不出來。
看到這個結局,是真可以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