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每次接到委託,我都會讓助手波仔先去做心電圖,這已成為長久以來的習慣。
波仔也開玩笑稱之為“大偵探未動,心電圖先行”。
我說:“可別小看這些心電圖,它們往往是‘懸疑舊案’的突破口!”
波仔顯然有些不信,我說:“你還別不信,我這裡就有個案例,案中女孩被誤診癲癇長達15年,而就是憑藉心電圖解開了謎團。”
說罷我取出了一份檔案,封面寫著一首詩文:
無才未去查心電,
妄診癲癇若許年。
千尋萬覓疑無路,
真相只在此圖間。
案件回顧
時間回溯到2001年1月,案中的女孩(我們就叫她“小美”吧)當時只有16歲。
小美乘車途中突然意識喪失,從座位跌倒在過道上,2分鐘後醒來,除此之外沒有異常動作。
然而,當晚小美在睡眠中反覆四肢顫抖、呼之不應,每次持續2-3分鐘。這引起了小美父親的注意,因為他的兩個堂兄弟在20多歲時就在睡夢中莫名死亡。
第二天,小美就去查了顱腦CT、腦電圖、單導聯心電圖,都沒有異常,診斷為“癲癇額葉”,接受“拉莫三嗪”治療,接下來10年中,小美有四次在清晨突然驚醒,但並沒有嚴重影響生活。
每天按時服藥成為了小美生活中的一部分。隨著年齡增長,小美步入了婚姻殿堂,並開始孕育愛情的結晶,但症狀也隨之加劇。
2012年3月,小美產後“癲癇”發作,診斷為“典型強直-陣攣發作”,並繼以意識混亂、昏睡。多次腦電圖、顱腦核磁共振檢查(MR)檢查均未能發現異常,即使多次調整“拉莫三嗪”用量,再加用“左乙拉西坦”,症狀控制仍不佳,有時被“鬧鈴”驚醒也可出現“癲癇”,2016年2月,小美“癲癇發作”多達11次。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病情更加惡化,也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案件出現曙光。
2016年4月,小美突發室顫,經過及時除顫挽救了生命,也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除顫後12導聯心電圖顯示QTc延長超600ms。
自此,偵查的重心從癲癇系統疾病轉到了心律失常,初步懷疑是長QT綜合徵。
偵探貼紙1
長QT綜合徵(LQTS):又稱“復極延遲綜合徵”,是一種比較罕見的離子通道病,心電圖表現為QT間期延長,伴有T波和/或U波形態異常,臨床上表現為室性心律失常、暈厥和猝死,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
先天性LQTS與遺傳相關,可根據基因突變的種類不同主要分為3型:
①LQT1型易在交感神經啟用狀態下發生心律失常,如體育運動或情緒激動;
②LQT2型心律失常大多發生在情緒應激時(如鈴聲、雷聲或突然喚醒等);
③LQT3型心臟事件卻常常在休息或睡眠狀態發生。
獲得性LQTS與藥物(Ia類、Ic類、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三環/四環類抗抑鬱藥物等)、電解質紊亂(低血鉀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相關。
案件偵破過程中,小美又發生了心室顫動,於是,植入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將左乙拉西坦換成了唑尼沙胺。
其後,透過基因學檢查,小美確診為長QT綜合徵2型,與KCNH2基因致病突變相關,在接受普萘洛爾治療後,佐尼沙胺和拉莫三嗪慢慢停用。自此,噩夢終止,未再出現之前的病症。
講完案件,我長舒一口氣,端起杯子,等待波仔的發問。
詢問答疑
波仔總結案件:“長達15年的時間,一直被誤診為癲癇,而且越治越差,最後從心電圖入手,被確診是長QT綜合徵。”
我說道:“病情的惡化不僅僅因為延誤治療,藥物作用也是原因。已有研究表明左乙拉西坦可延長QT間期,甚至有案例報道了左乙拉西坦所致的獲得性長QT綜合徵,在那種情況下自然是先更換為安全的藥物,再逐漸減量。”
波仔問道:“那就是說抗癲癇藥會引起心律失常?”
我回答道:“對,很多抗癲癇藥物可以引起傳導異常或心律失常,比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種類是房室傳導阻滯,此外還有ST改變、brugada樣模式、房顫和QT間期延長。”
波仔又問道:“這種疾病看來挺危險的,怎樣才能及時發現、防止誤診?”
“這種疾病不但危險,而且非常‘年輕’,首次心臟事件的平均年齡為男性8歲、女性14歲。男性的青春期和女性的成年期是高危期,發病後第一年的死亡率為20%,未來10年的死亡率為50%。先天性長QT間期綜合徵的患者最初可有暈厥,有時會誤診為癲癇的間斷扭轉型,心電圖檢查就具有重要意義,QTc間期比QT間期更具有診斷意義,但QTc計算方法複雜,需要依靠心電圖機計算。”
偵探貼紙2
鑑別癲癇與LQTS:在診斷為暫時性意識喪失和癲癇以及診斷癲癇對抗癲癇藥物無效時,一定要檢查標準的12導聯心電圖。使用12導聯心電圖自動判讀計算QTc間期,如果有疑問,請諮詢心臟病專家。當突然失去意識後伴有肌陣攣性抽動時,應考慮心律失常,如心動過緩或室速。此外許多抗癲癇藥物也會影響心臟傳導,如果開始抗癲癇治療後發作增加或改變,應及時重複12導聯心電圖和心臟檢查。
偵探貼紙3
長QT綜合徵的診斷(Schwartz評分):
“首先得去除誘因,控制交感活性和ICD均可治療LQTS,以普萘洛爾為代表的β-受體阻滯劑是有症狀患者的首選藥物。此外,獲得性LQTS要針對原發病治療。”
偵探貼紙4
先天性長QT綜合徵治療:
1.去除誘因
LQT1型患者應該避免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和情緒波動,同時要積極補鉀,避免出現低血鉀狀態。
LQT2型患者則應避免猝發的鈴聲刺激,同時避免服用可能導致QT間期延長的藥物。
2.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減少LQTS患者心臟事件的發生,有效率為50%~60%,其中LQTS1的療效最好,建議使用普萘洛爾。普萘洛爾能夠阻滯晚鈉電流,因而其對LQT3患者也可能起到一定療效。
對於沒發生暈厥、複雜的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家族史,或較長的QTc間期超過500ms的特發性長QT綜合徵患者一般建議不予以治療或給予β受體阻滯劑治療。
對於複雜心律失常、早期心臟猝死家族史、QTc超過500ms的患者建議使用最大耐受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治療。
3.ICD植入
對於高危的LQT患者,ICD治療是不可替代的。
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暈厥或先兆猝死的患者必須ICD治療,這些患者應同時使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或超速心房起搏以儘量減少ICD放電頻率。
無暈厥但有長QT間期和猝死家族史的患者ICD的使用仍存在爭議。
4.左側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
左側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是除β-受體阻滯劑外控制交感活性的主要策略。
對反覆發作暈厥的患者除用最大耐受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外,可給予左側頸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後如患者能耐受β-受體阻滯劑,則應繼續使用。
後記
波仔感慨道:“以前翻書的時候就發現長QT間期不是個好東西,還不如短一點好。”
我說:“QT間期是心室復極的重要表現,很多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與之相關。而且QT間期並不是越短越好,就像血鉀一樣,得‘適中’才最好。”
“QT間期短了也不行?”
“對啊,還有短QT綜合徵呢,以後有機會再帶你瞭解。”
[1]Galtrey CM, Levee V, Arevalo J, et al. Long QT syndrome masquerading as epileps [J]. Pract Neurol, 2019;19(1):56-61.
[2]Bonow RO, Mann DL, Zipes DP, et al. BRAUNWALD心臟病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830-831.
[3]張萍.長QT綜合徵臨床分型及意義[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3,33(01):13-16.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王玉偉 金迪 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
責任編輯:袁雪晴 章麗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轉載需聯絡授權
- End -
為了能更好地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態度的內容,醫學界心血管頻道歡迎大家動動手指完成以下的調研,只要30秒哦!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稽核透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投稿/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