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簽署新的防務協議,合作對抗高超音速武器威脅
據路透社1月7日訊息,美國和日本日前舉行外長防長“2+2”線上會議。雙方著眼於中國確認了加強日美同盟的威懾力。會後,日美政府簽署了防衛裝備的合作研究協定,目的是抗衡中國和朝鮮等推進開發的高超音速導彈等新型武器。據悉,為應對中國快速增強軍備,雙方磋商了在多個領域合作,包括太空、網路、電磁波等安全“新領域”。兩國還發表聯合宣告,“對中國不斷試圖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表達關切。”宣告稱,兩國決心共同努力遏制,並在必要時應對破壞地區穩定的活動。他們還對中國新疆和香港的人權問題“表示嚴重持續的關切”,並強調了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資訊
韓國SK海力士計劃與美國高通聯合投資AI晶片
據TechWeb網1月6日訊息,韓國SK海力士公司副會長、聯席CEO樸正浩在近期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 2022)上表示,SK海力士、SK電訊和高通公司,計劃聯合投資並製造AI晶片。此前,韓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SK電訊已經推出了自研AI晶片Sapeon,由臺積電代工,並已用於其業務中。Sapeon是韓國公司首款自主研發的AI晶片,與傳統的GPU相比,能耗降低了20%、運算速度提升了1.5倍,且成本降低了50%。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美航空公司及機場發出新警告
據路透社1月7日訊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釋出新警告稱,AT&T和Verizon提出的新的5G無線服務措施仍可能擾亂航班。此前,AT&T和Verizon同意將C波段頻譜的部署推遲到2022年1月19日,並宣佈將採取與法國類似的措施,以保證航空安全。然而,FAA在其最新警告中稱,法國的5G機場緩衝區可覆蓋“96秒的飛行時間”,而美國機場的安全措施“只保護最後20秒的飛行時間”;且法國要求5G天線向下傾斜,以限制有害干擾,而美國沒有這樣的規定。因此,FAA表示,新的5G部署措施依然有可能增加航班風險。
日本擬對AI監控技術實施出口管制
據介面新聞1月4日訊息,日本政府計劃對利用人工智慧(AI)的攝像頭和人臉識別裝置等先進技術實施新的出口管制,以防流向海外被用於監視公民等行動。日本將同美國等國家開展合作,以推進這一計劃。據報道,在新的管制之下,政府一旦判斷高效能攝像頭、人臉識別裝置、衛星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可能被用於監視、限制行動等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將對其出口採取許可制。
生物
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區別相似微生物的新基因組測序技術
據轉化醫學網1月5日訊息,美國農業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技術公司Pacific Biosciences以及俄羅斯、以色列和荷蘭的國際研究團隊表明,高精度、長讀長的基因組測序技術“HiFi”結合先進演算法,可區分幾乎相同的生物,使研究人員能更完整全面地分類微生物群落。長讀長技術可分析更大的DNA片段(超15000個鹼基對),可對微生物組中幾乎所有的細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更易區分僅有微小基因組變異的微生物。研究團隊利用HiFi長讀長和相關演算法對羊腸道中的微生物宏基因組進行測序,從428個物種中鑑定出基因組,完整性超90%,為充分描繪樣本的微生物補體提供新工具。微生物棲息在人類、動植物身體和整個環境中,並能幫助診斷癌症、破譯赤潮、研究海洋中的塑膠生物降解以及測量碳釋放和捕獲等,因此該技術具有巨大應用潛力,可為許多科學工作提供資訊。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
英國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大量養殖食肉動物或成為隱藏的“疾病庫”,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據Science科學公眾號1月5日訊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食肉動物缺乏檢測與應對病原體感染所需的關鍵基因,或成為隱藏的“疾病庫”,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研究表明,食肉動物中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的三個基因已經失效,無法產生能啟用炎症反應並擊退病原體的蛋白質複合物“炎症小體”,使動物不再對其體內的某些病原體做出反應。受此免疫系統缺陷的影響,這些動物很可能成為人類未知且致病的人畜共患病原體無症狀攜帶者。大量養殖貂等食肉動物或導致這種載有大量病原體的“儲存庫”建立聯絡並引發潛在的變異,並傳染給人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報告》期刊。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開發的革命性仿生眼Phoenix99或將很快開展人體試驗
據cnBeta網1月5日訊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科研團隊經過三個月的研究,認為長期植入新仿生眼Phoenix99對於人體是安全穩定的,或將很快開展人體試驗。Phoenix99仿生眼由刺激器和通訊模組兩個主要部件組成,直接植入使用者眼睛。植入時,刺激器附著在眼睛上,通訊模組插入耳朵後面,透過刺激視網膜和神經元進行運作。研究人員已在羊的模型上進行測試,完善了植入該裝置所需的手術程式,並已準備好在患有視力障礙的人類患者身上進行測試。
瑞士研究人員發現記憶輔助T細胞可讓抵抗慢性病毒感染的記憶B細胞持續存在
據生物谷官網1月5日訊息,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記憶輔助T細胞的幫助下B細胞可對慢性感染病毒作出持續反應,從而有效保護人體免受慢性感染病毒的侵害。HIV或HCV等病毒會抑制記憶B細胞的防禦能力,這是開發高效疫苗的一個障礙。為克服這一障礙,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團隊研究了慢性病毒感染中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記憶輔助T細胞可讓B細胞對慢性感染病毒作出持續反應,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免疫反應。這是疫苗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發現,有助於開發開發新的長效HIV和HCV疫苗。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期刊。
美國科學家設計量子感測器以更精準檢測新冠病毒
據medgadget網1月4日訊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量子感測器來檢測新冠病毒。該系統基於與病毒RNA結合的奈米金剛石引發系統磁性變化,並導致金剛石的熒光特性發生可測量變化的原理工作。雖然該裝置仍處於理論階段,但研究人員已使用數學模擬展示了其設計原理、潛力和資料。該感測器比當前的標準技術PCR檢測時間更快、結果更準確且成本更低。
能源
韓國與澳大利亞將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與碳中和技術合作
據EESIA 1月4日訊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澳大利亞工業、科學、能源與資源部簽署“關鍵礦產供應鏈合作”“碳中和技術落實計劃及清潔氫能經濟合作”兩份諒解備忘錄,以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和碳中和技術領域合作。“關鍵礦產供應鏈合作”諒解備忘錄包括擴大兩國關鍵礦產貿易、投資等加強供應鏈合作的內容,旨在加強兩國在礦產開發生產等領域的共同投資。“碳中和技術落實計劃及清潔氫能經濟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透過核心技術商用化及氫能經濟方面的全面合作,進而實現碳中和,具體包括搞活氫能供應鏈、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低碳鍊鋼等碳中和核心技術領域專案。
海洋
美海軍完成無人掃雷艇水下爆炸衝擊測試
據TheDefensePost網1月6日訊息,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和阿伯丁測試中心近日完成了新型無人掃雷艇的水下爆炸衝擊測試。據悉,該型無人掃雷艇由德事隆公司(Textron)的通用型無人水面艇發展而來,配備了該公司研發的無人影響掃描系統(UISS。該系統主要由磁性電纜和Mk-104聲學裝置組成,能夠透過發射器的輸出來生成聲源及電磁場,並以此來引爆水雷。此次測試是其一系列常規測試中的一部分,旨在測量UISS系統在危險環境中的耐力和能力,以確保其預定的初始執行能力。
美海軍成立高功率微波部門重新聚焦定向能武器工作
據國防科技資訊網1月7日訊息,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為美海軍設計、開發和整合先進技術作戰系統,其中包括定向能領域的高能鐳射和高功率微波的研究。水面作戰中心表示,高能鐳射和高功率微波可以對目標產生從干擾裝置到物理破壞等一系列影響。美海軍的戰略目標是提供有效且經濟的艦船防禦解決方案,以解決日益增長的威脅,而達爾格倫分部研究的定向能武器則為艦隊提供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
航空
北約成功完成反無人機多感測器自主系統試驗
據電科防務1月7日訊息,北約成功完成由英國防科技實驗室(Dstl)開發基於綜合電子網路技術資產保護感知體系架構(SAPIENT)的多感測器自主處理與融合系統測試。SAPIENT作為開放式體系架構,可透過自主感測器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進行本地自主決策,並將決策結果輸出至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中心樞紐進行融合。目前,英國防部已將SAPIENT架構作為C-UAS技術的通用標準,並被多數國防承包商採納。
美海軍首次在西太地區部署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
據電科防務1月7日訊息,美海軍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外基地部署最新型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MQ-8C是MQ-8B是升級版,其機身結構基於Bell 407直升機,比MQ-8B的機身更大,配備了更強大的發動機,飛行速度更快,並能攜帶更多的有效載荷。美海軍還計劃為MQ-8C配備link-16資料鏈、被動目標定位和反水雷等有效載荷,使其具備執行更多工的能力。
航天
美國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第34批49顆“星鏈”衛星
據航小宇1月7日訊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第34批49顆“星鏈”v1.5衛星。本次發射後,SpaceX的“星鏈”衛星發射數量達到1993顆。目前,大約有1813顆“星鏈”衛星在軌執行工作。據統計,“星鏈”星座正在向全球25個國家,共計約14.5萬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新材料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魔角”石墨烯可同時具備超導性和鐵磁性
據Phys.org網1月6日訊息,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團隊表明,透過誘發自旋軌道耦合,“魔角”石墨烯("magic-angle" graphene)可成為一種強大的鐵磁體。研究人員將“魔角”石墨烯與二硒化鎢塊結合,並對齊堆疊精確地誘導石墨烯中的自旋軌道耦合。實驗表明,在存在外部磁場的情況下,沿一個方向流過材料的電流會產生霍爾效應,因此可以透過外部磁場控制“魔角”石墨烯的磁性,使其成為磁儲存裝置的理想候選材料。研究人員正致力於利用原子介面同時實現穩定超導性和鐵磁性,未來可作為量子計算機的潛在組成部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先進製造
集度汽車機器人預計2023年上市
據TechWeb網1月6日訊息,在2022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 2022)上,百度和集度共同宣佈,集度首款量產車型將搭載NVIDIA DRIVE Orin系統級晶片(SoC)。NVIDIA DRIVE Orin晶片專為軟體定義汽車設計,可實現254TOPS的運算效能,能夠為自動駕駛功能、置信檢視、數字叢集、車載資訊娛樂以及乘客與AI的互動提供算力支援。集度量產車型預計於2023年上市,將成為可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機器人,同時該產品的概念車預計將在今年舉辦的北京車展上正式亮相。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