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中國抗戰史上,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人,他們響應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抗日號召,脫下西裝,放棄優渥的生活,不遠萬里,跨洋而來中國,只為守護補給命脈。
他們就是3200名南洋華僑青年,最大的38歲,最小的只有13歲,為了抗擊日寇,甘願與國人一起共赴國難!
從1939年到1942年,短短3年時間裡,他們用鮮血、生命和華夏兒女的堅韌,在滇緬公路上裝配維修汽車15萬輛次,搶運50萬噸援華軍火和物資,及時運送了10萬遠征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默默犧牲、奉獻。
可是,就是這群遠居南洋的華夏兒女,在付出1800人生命的代價後,卻被國民政府無情拋棄,在邊疆乞討為生,活著回去的最後只有1000人!
01 抗日,不分國內海外
那一年,羅開瑚21歲,從老家海南文昌來到馬來西亞已有5個年頭,他除了還清家庭的債務外,還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節假日裡,他還會穿上筆挺的西裝,和朋友們一起去打牌、看電影、開車兜風。
當華人領袖陳嘉庚先生從國內帶來抗日艱辛的訊息後,羅開瑚和他的朋友們熱血沸騰!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抗日不分國內海外!
如果沒有祖國,哪裡有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如果沒有祖國,華人怎麼會團結一心在外創造奇蹟?如今國家有難,我們回報祖國的時機到了!
不過,羅開瑚和他的朋友們還是去晚了,被分到了第8批機工行列。
在他們之前,已經有7批機工陸續抵達祖國,而在他們之後,只有最後一批了。
1939年7月,懷著激動的心情,羅開瑚和他的朋友終於回到了闊別5年的祖國!
還沒來得及看一眼鬱鬱蔥蔥的大山,更沒來得及感受一下5000年文明的呼喚,羅開瑚他們就被送到昆明潘家灣訓練所,開始集訓。
在這裡,這些曾經生活優渥的華僑青年,主動脫下西裝革履的服裝,剃光油光可鑑的頭髮,穿上粗布軍裝,一人端著一個鐵飯盒,開始了艱苦的集訓。
羅開瑚注意到,他們這一批來援的南洋機工,最大的年齡38歲,最小的只有17歲,正是報效祖國的大好年華。
據說,在他們之後的第九批人裡,還有年齡更小的,只有13歲!
經過短短几個月緊張而又充實的集訓,少部分機工被分配到仰光汽車裝配廠,剩下的大部分人則被分配到滇緬公路沿線,擔負起運輸物資、維修車輛的重任。
幸運的是,羅開瑚留在了國內,開始了他九死一生、顛沛流離卻至死不悔的人生!
02 與死神為伴的開路先鋒
1939年,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最焦灼的階段,急需大量外部援助。
可是,除滇緬公路外,所有的援華通道均被日軍封鎖,因此,簡陋的滇緬公路就成了唯一的國際運輸線,成了日軍轟炸、破壞乃至進攻的主要目標。
滇緬公路是臨時搶修出來的簡易公路,路況極差,沿途氣候詭異,變化多端。而且,從滇西至緬北一帶,就是世界上著名的“煙瘴之地”,毒蚊猖獗,惡虐流行。一旦有人得了瘧疾,在當時幾乎無藥可治,只能靠身體硬抗。
因此,通車開始,南洋華僑機工就成了開路先鋒!
據史料記載,從1937年4月到7月,僅僅3個月的時間,在滇緬公路上就發生重大車禍24起,來援的南洋華僑機工平均每天傷病死亡7、8人!
在羅開瑚來此之前,先於他報名的吳世光、吳再春兄弟,來此僅3個月就先後犧牲了。
兄弟二人同是新加坡華僑銀行的員工,響應陳嘉庚先生的號召,應徵而來。
在生命的最後一次運輸途中,吳世光不知何時患了瘧疾,開車時突然犯病,渾身發冷。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患了瘧疾,就在車停在路邊,吃了點藥,捂上被子睡在車裡。
一個多小時後,他感覺到身體好了些,就繼續開車前行。可遺憾的是,在一處山崖拐角處,他再次犯病......等他跳出車子,車子已經跌入百丈深淵,而他也因救治不及時,英勇殉職!
哥哥去世的時候,吳再春並不知道,此時的他正在龍陵附近冒雨開車。
大雨滂沱,看不清前路,他便停下車,縮在車裡瑟瑟發抖。雖然正值7月盛夏,可山裡的溫度卻十分低,到了0度左右!大雨停後,等後面的戰友發現他的時候,吳再春已經犧牲在了車裡,全身被凍得發紫!
彼時的滇緬公路,到處是飄蕩的死神!
03 和日機賽跑,成了家常便飯
滇緬公路起於昆明止於緬甸臘戍,全長1146.1公里,雲南境內959.4公里。
羅開瑚的任務是運輸國際援華物資和軍火,儘管他在馬來西亞也曾長期跑運輸,但這條平均每公里4、5個彎道的簡陋公路,卻是他從未遇到的險途。
一開始,羅開瑚開車的時候不敢拿眼睛看旁邊的懸崖,只能靠著山崖慢慢挪動,唯恐一不小心掉進懸崖。可僅僅一個月後,他已鍛煉出了“飛車”的技能,不僅能和那些老司機的速度持平,甚至敢於在狹窄的山路上超車了。
但是,最危險的時刻是經常要和日軍派來轟炸的飛機賽跑!
一次,羅開瑚駕駛著汽車跑在隊友的前面,突然,天空傳來巨大的轟鳴聲。
兩架日機戰機迎頭出現在山峰上空,一道道長長的火舌噴湧而出,直奔羅開瑚等人而來......子彈打在山崖上、道路上,飛濺起塊塊石彈!
退無可退,唯有前進!
羅開瑚把油門踩到底,抱著方向盤,低著頭直往前衝......前面的玻璃打碎了,呼呼的風吹得他睜不開眼睛,幾乎是盲開狀態的羅開瑚顧不了這一切,唯有衝出日寇的彈網才能活下去,才能把這一車珍貴的軍火物資送到戰友手裡,痛擊敵人!
不知過了多久,日機傾瀉完了子彈,抖抖翅膀飛走了。
幸運的是,羅開瑚沒有受傷,可當他把車停下來,回看後面原本幾十輛的車隊,已經不足一半了。餘下的,不是在驚亂中墜入了山谷,就是被日軍的子彈打穿,燃起熊熊大火......
擦了擦臉上的眼淚,來不及掩埋戰友的遺體,羅開瑚他們又繼續出發了。前線,正等著這批珍貴的軍火物資打鬼子呢!
和日本派來偷襲的戰機賽跑,成了羅開瑚他們的家常便飯。
04 3200名勇士,無1人當逃兵
對羅開瑚來說,運輸途中最大的敵人還是瘧疾。
來此支援的3193名華僑青年中,幾乎人人都患過瘧疾,而在那個還沒有“青蒿素”的年代,要想活下來,就看誰的身體素質強了!
羅開瑚也患了一次瘧疾,由於沒有有效藥,他只能硬熬。
持續了大半年時間,羅開瑚終於擺脫了瘧疾的折磨,但在這期中,他卻從未中斷過執行任務。哪怕頭昏腦漲、忽冷忽熱,他也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準備著開始下一次與死神的賽跑!
來到雲南已經快3年了,羅開瑚和他的戰友們卻極少有人回過自己的家鄉。
都是中華兒女,都是在外漂泊的華人,誰不想回到生養之地尋根?
但是,戰況緊迫,運輸緊張,這群可愛的、堅強的華人青年,除了給依舊健在的家人寫信外,絕口不提回鄉探親之事。
滇緬公路,太缺少機工了,他們任何一人暫時離開,前線可能就會因為缺少幾百噸用於抗擊日寇的軍火物資而落敗!
條件如此艱苦,每天又如同在刀尖上跳舞,那麼,這3193名曾經豐衣足食、家境豐裕的華人青年就沒想到回去嗎?
沒有!
從1937年4月到1942年5月,在3年多的時間,3193名來自南洋的華僑青年們,他們懷著滿腔熱血而來,為了抗擊日寇,默默地在這條邊境公路上付出汗水、鮮血和生命,卻無1人當逃兵!
在他們心底,偉大的祖國一直是他們在外拼搏的精神支柱,是他們九死不悔也要回報的母親,是他們拋家棄子也要托起的根!
這就是華夏兒女啊,為了祖國,為了打跑侵略者,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
05 默默的付出,悲壯的命運
1942年5月2日,羅開瑚他們接到命令,馬不停蹄地轉運存放在龍陵境內的物資,據說日軍就要打過來了。
在龍陵境內還存放著上萬噸軍火物資,若是被日寇搶走,後果不堪設想。
5月5日,日軍攻到了怒江西岸,羅開瑚他們大部分人還在搶運物資,中國守軍也正在和日寇浴血奮戰。
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日軍的攻勢十分猛烈,飛機、大炮和坦克緊綴著中國守軍,試圖跟著衝過惠通橋,而後攻入雲南腹地。
為了防止出現更大的損失,中國守軍決定炸掉怒江上的惠通橋。
訊息不脛而走,為了活命,惠通橋上擠滿了難民。中國守軍含淚看著蜂擁而來的難民,遲遲不敢下命令炸橋,可是,一些狡猾的日軍見狀,脫下軍裝混入難民潮中,打算奪橋。
羅開瑚此時剛把運輸物資的車輛開到東岸,前方人頭攢動,無法前行。
他轉身向西岸看去,只見成千上萬的難民擁擠在橋的那邊,而大部分運輸物資的車輛也被困在人群裡,寸步難行。
再向遠處看,已經隱約可見奔襲而來的日寇了。
就在羅開瑚焦急萬分的時候,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整座惠通橋墜入江中,橋上的汽車、難民全都掉入滾滾奔流的怒江之中。
原來,是接到上級命令的守軍無奈摁下了炸橋的按鈕!
幾乎是在同時,那座堆積如山的物資倉庫裡,燃起了熊熊大火......而後,橋對面無法過江的機工正在將車輛點燃,不留給日軍任何可用之物。
驚愕的羅開瑚看著這一切,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這就是多災多難的祖國母親啊,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趕跑這群兇殘的侵略者?
由於惠通橋被炸,滇緬公路中斷,南洋來的機工運輸隊被迫解散。
頓時,羅開瑚等來援的華僑青年,陷入了更悲慘的境地!
06 被國民政府拋棄的3193名勇士
就在惠通橋被炸斷的時候,被隔斷在怒江西岸的,還有500多名南僑機工。
由於這群華僑機工有鮮明的特徵,幾乎全部被日寇捕殺,只有寥寥幾十人在當地老百姓的掩護下,得以倖存。
機工陳團圓,被一戶傣族人家收留,並和當地的傣族姑娘結了婚。
可是,由於漢奸告密,他和另外3人還是被日寇抓走殺害,當時,他的兒子才出生3個月。
機工趙有生,和幾名機工躲在山洞裡,靠當地的苗族人家接濟。
可是,日軍卻悄悄跟蹤齊後,把趙有生等人活埋,包括給他們送飯的苗族漢子。
若是一死了之,也許,這樣的悲壯會讓後人更增對日寇的痛恨。但是,在東岸倖存的羅開瑚等人,卻陷入了更悲慘的境地。
橋沒了,在戰火連天的亂世中失業了,就連回去的海路也被日寇封鎖了。倖免下來的近2000名南洋機工怎麼辦?
只能滯留在昆明等候安置!
可是,此時的昆明,為了抗戰已經掏空了所有,物資極度匱乏。當地人也只能上山挖野菜充飢,何況羅開瑚他們?
等了足足3個月,國民政府的安置方案依舊沒有定下來,甚至連草案還在擬寫中。
若是再這樣等下來,只怕就要餓死了。
不得已,有的南僑機工漂泊到滇西一帶做小買賣,有的去做雜役小工,而大部分人則淪為了乞丐,沿街乞討。
曾經西裝革履、滿腔熱血而來報效祖國的南洋機工,很快就衣衫襤褸、貧病交加,流落在了舉目無親的異鄉街頭,成了一群真正的難民。
就這樣,3193名滿腔熱血而來報效祖國的南洋機工,被國民政府拋棄了!
07 抱薪為眾,下場何如?
和所有幸存者一樣,羅開瑚一開始也在昆明、大理一帶沿街乞討。後來,他和幾個倖存的朋友在大理碰了面,湊了點錢,開了一家小飯店,自己兼廚師、夥計。
可是,飯店開了沒幾個月,就倒閉了。
因為,羅開瑚他們不忍看到與自己同來的南洋機工在街上流浪,每天都會免費接待幾十個流浪的機工。
無奈,羅開瑚只好做點小生意,勉強度日。
幸運的是,在大理,羅開瑚遇到了一箇中意的當地姑娘,兩人喜結連理,這才結束了流浪的生活。而此時,已經到了1944年,抗日形勢大為好轉!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關於南洋機工的安置方案終於出來了。
此時,為抗戰付出鮮血、汗水的3193名南洋機工,在運輸途中、在怒江西岸、在流浪的路上犧牲的,高達1800人!
除了200多人還在國軍、美軍的運輸隊工作外,剩下的還有1200人了。
如今,這1200人中,也有200人在當地成家立業,不願回去了。
按照方案,國民政府給這1200人發放了少許的路費,而後就撒手不管了。至於那些犧牲了的南洋機工,只得到了一張“抗日烈士證明”。
最後,1000名南洋機工帶著滿身傷痕回到了南洋,這個他們曾經的家園。
沒人知道這群南洋機工回去後將面對怎樣的命運,又該如何撫平內心的創傷,但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回去之後,再也沒有回來過。
是國民政府的無情,傷了他們的心啊!
在送走這些昔日並肩作戰的南洋機工時,羅開瑚心情十分複雜,卻出不了一言去安慰,唯有淚眼相望,長長嘆息。
抱薪為眾者,下場何以至斯?
08 後記
在新中國成立後,像羅開瑚老人這樣為了抗日付出巨大貢獻的南洋機工們,沒有被中國人民忘記,他們的工作、生活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2014年,羅開瑚老人在紀念會上遇到了從馬來西亞趕來的老機工-李亞留老人,昔日的戰友見面,回憶往昔,對比現在,兩人相對而泣。
2018年,100歲的李亞留老人在馬來西亞去世,臨終前讓兒女扶起他,久久北望。
2021年11月12日,102歲的羅開瑚老人在昆明安然離世,走得十分安詳。
蔣印生,就是第九批那個年齡只有13歲的南洋小機工,已經94歲的他聽說了兩人去世的訊息,在重慶家中感慨地說:“我們的心都在中國啊!”
羅開瑚老人去世後,如今,蔣印生成了3193名南洋機工存世的最後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