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練太極拳,都能產生太極拳內勁.一般內勁的好壞按其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比如說,松沉勁好過僵柔勁,而松沉勁又不如輕靈勁.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一輩子也不知松沉勁為何物,但對高手來講,松沉勁其實是最基礎最入門的東西.大成拳的入門就是松沉勁,他們也有推手,蛇盤手,意在指尖,渾圓樁就是他們的入門基礎。所以看來,任何能比較的東西的好壞都是相對的.好的也是不好的.不好的也是好的.
現在推手大多都是競技手法,這種練又勾又撥手法,近來鋪天蓋地皆是,直弄的太極拳的提倡非常困難.
這種化法是本能化法,不用學,有點力氣就行.當然也需要一點實戰經驗.
第二種化法就是陳氏拳裡講的纏絲勁,有順纏和逆纏之分,按纏絲勁的方向不同而命名.好的纏絲勁是以腰帶手,內要丹田旋轉,外要周身一體.但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是不上檔次的纏絲勁這種勁到處都是,只是兩手臂帶著點力亂纏一氣,碰到對方根好時,就把他自己給纏出去了.
第三種化勁是功夫化勁,就是粘勁加走勁.粘是不離開,走是不頂撞.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又杳就是這個意思,見力就走,不丟不頂.
具體做法呢,當對方來力時,手臂接觸點上一點力都不要頂,把意念掉到腳底,想你自己的腳心,手臂自然隨對方來力而去,這就是化勁.
可以找個人試一試,第一手都能成,連續二三手就難說了,三手之後你肯定跟對方頂上了.此時你的意念已從腳底調到手上.
好的化勁是功夫加方法.如果你沒功夫,這方法你用不成.用氣球來形容太極內勁在化勁中的表現.你用力去捅一個氣球,氣球會癟進去,你一放手球又圓了.
習練太極拳後有了一些特殊感覺,自覺練出了一些內勁,但練出來的東西用不上,或者練出來的內勁只能用來化而不能用來發勁.要發勁還得使用蠻力.
陳式太極講究纏絲和發勁,雖然放鬆也講,但很明顯,纏絲是要纏的,發勁是要發的,所以陳式太極裡沒有大松大軟這一說。練太極苦到死去活來,等到功夫上身了,你自然就會大松大軟了。不吃死去活來的苦功,就夢想大松大軟,那是說書人乾的事。
不發勁的拳就代表高妙,這又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其實是用意不用力的另外一種偏見。很多人就是中了這種偏見的毒,練了老半天,就是不會發勁。碰到人家用蠻力的,不發勁的往往一點用也沒有。但是太極又崇尚用意不用力。這是要有功夫後,才做的事。
推手中真的可以用意不用力嗎?真的可以.但用意不用力也是有很多的種類.
常見的有八種用意不用力:
1. 自己用意不用力,要求對方也用意不用力.
2. 要求對方用意不用力,自己想怎麼推就怎麼推.
3. 喂勁時用意不用力,推手時用力不用意.
4. 區域性用意不用力,整體用力不用意.
5. 化時用意不用力,功時用力不用意.
6. 自己用意不用力,對方一定出點力.
7. 自己用意不用力,對方怎麼推都行.
8. 有時用意不用力,有時用意也用力.
武術是要講真才實學的,而武術的真才實學不是用看來衡量的。功架再好,不再實戰中體現出來,一切都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