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2021年成為了過去式



你好生活,對生活說你好。

發生在2021年的故事,他們的開場是出乎意料的,過程如夢如幻,結局悲喜交加,回憶起來回味無窮。

稱呼在改變,感情在升溫

在職場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事情,比如稱呼。如何稱呼新入職的同事?大家習慣性地套用公式:小+姓氏。

我入職後,大家都叫我小陸。

最開始,有任何一個人打破統一模式,開口說出非小陸外的稱呼,其他人都會投來詫異的目光和驚奇的提問。“為什麼要這麼叫她?”或者笑著複述一遍稱呼。這時,我會感到失落,“為什麼不能這麼叫我?”

入職一年,我們一起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有過很多相似的情緒,才換來革命般的友情。

她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叫我“小陸”?而是叫我阿月,這是一件很難追根溯源的事情。

關於稱呼的改變,我只記得其中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個同事叫我“小陸”,另一位同事詫異地問:“你怎麼這麼叫她?”

也許,有些人會不經意地回到統一模式,但會有人提醒她:我們的關係不似從前那般遠。



這個城市依舊繁華,人不要忘記快樂。

不該責怪年紀,其實是我玻璃心作祟

有一段時間總是提到“顏值即正義”,源於朋友在職場中因為外貌受到不公平待遇。

有一天,和同事吐槽業務線的上級工作人員,煩躁於她總是喜歡讓我們重複報同一份材料。同事評價她工作能力一般,態度卻非常差,長得也醜。說到這裡,我意識到我們的話題開始走偏,從就事論事變成了人身攻擊。

我想問:“這跟醜有什麼關係?”如果我這麼問,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有關係啊!”如果我這麼問,會顯得我不近人情,首先是我挑起的話題,他跟我站在同一戰線,用他自己的方式幫我排解不良情緒,卻受到我的質疑,多少都感到心涼。所以,最終我選擇用沉默終結了這個話題。

被評價“醜”,其實是一件難以讓人接受的事情。

早上等打卡的時候,同事仔細端詳著我說:“來到這裡工作不久,阿月都糙了很多。”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後,立即恢復理智,精準地抓取量詞,不久和很多,閱讀理解過後得出正確答案:我是以倍速變得粗糙。

我是一個容易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感到焦慮的人。

上初中時,發小就開始關注自己容顏的變化,面板出油、毛孔粗大,她都會想方設法去改善,而我滿臉爆痘,卻依然覺得自己挺好的,不需要護膚。上高中的時候,我被家人要求護膚,也只能做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到了27歲的這個早晨,我卻因為同事輕飄飄的一句話,開始陷入年齡焦慮、容貌焦慮。

這個時候,我才開始定義“花樣年華”。

在一些事情上,我總是開竅得比同齡人晚很多年。

我開始靜悄悄的焦慮,靜悄悄的悔不當初時。

卻有些人張揚地緩解了我的焦慮。

來自陌生人的讚美,真誠而熱烈。

很多故事都發生在有一天。

有一天,同事讓我幫她拿東西下樓給她的小姨。“她長啥樣?今天穿什麼衣服?我咋認識她?”“你只需要記住一點,她是兩個你。”用的詞彙不多,卻過分有意思。我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同事特別優秀,特別是在描述別人這件事情上。

坐落在鬧市區的辦公樓,每一天都會上演人來人往、車來車往。這一天,最難的事情是在人來人往中找到我想找卻不認識的人。

“你是誰的小姨嗎?”在我打算問第二個人時,一箇中年婦女眼中含笑地從遠處走來。

你有沒有過瞬間清醒的感覺,驚覺“她就是我要找的人”,然後一腔孤勇向前,最後喜不自勝。

我把東西遞給她後,還廢話了一番:“因為我不知道您長啥樣,所以只能看誰像就問誰,哈哈哈。”

後來,我對同事說:“瞎說,怎麼可能是兩個我,頂多1.5,多一寸都是傷害。”

隔了好幾天,同事將她小姨的話複述給我們聽。她小姨直誇我長得漂亮,只是可惜她兒子已經結婚了。“她真是火眼金睛,我戴了口罩都能看出我很漂亮。”

我只能相信“美人在骨不在皮”。

還有一天,小學學生要接種第二針新冠肺炎疫苗,我們作為志願者去協助接種工作。在校門口等待進入校園時,校長說需要兩個打字比較快的志願者協助醫護人員。本來已經安排另外兩位同事去協助,另一位同事臨陣脫逃,對我說:“你打字比較快,還是你去吧。”

我們穿著志願者服站在教室門口,來來往往的學生中有幾個比較調皮地大聲說:“志願者姐姐好漂亮”。我當時還和同事玩笑道:“好在,不是叫阿姨。”

在忙碌列印憑證時,一個小男孩站在桌邊,露出半個頭,小心翼翼地問:“阿姨,我可以回去了嗎?”確認留觀時間已經足夠的情況下,我詢問他沒有家長陪同嗎?他小聲地解釋家長太忙了,他打完針後就走了,只剩下他一個人。我叮囑他回家注意安全,他就走進了人群,沒了身影。當時,我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可當回過神看向通往校門的路,看向那一張張天真清澈的臉,眼前真實的一切讓我清醒過來。

我的童年校園時光是久遠到陳舊的事情,我就像是一下子長大,一下子生活在了大人的世界。

“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儘管只有少數人記得。”

那些牽著小男孩、小女孩的手的大人,都曾是小孩。

那些小男孩、小女孩總有一天會長成大人。

有時候想到時間如白駒過隙,情緒起伏會很大。

多希望時光慢旅,讓我們盡情享受這枯燥乏味的生活。

要做一股自由的風,自信且勇敢

小時候,老屋旁有一顆龍眼樹。到了夏天,等不及龍眼完全成熟,小姑姑就會帶我們爬上樹摘龍眼。我那時候膽小,不敢爬上樹,只能在樹下眼巴巴看著她們在樹上邊摘邊吃。

長大後,同齡人都走入婚姻,開啟新的人生,我依然還是那個眼巴巴地望著她們的人。

大學畢業的第三年,陸陸續續收到朋友的好訊息,也不間斷地收到家人、朋友的催婚。

我會在這些現實問題面前,變得焦躁不安。

但世界不是按照我的想法運轉的,我渴望的和真實發生的總是背道而馳。我遲遲遇不到一個真誠且堅定的人走向我。

我說:“談戀愛我只是女朋友的角色,而婚姻就不一樣,我要扮演兒媳、妻子、母親、保姆……我應付不來。”同事說:“我只是恐婚而已”。

也有人說:“當你遇到一個對的人時,一切都會變得很順利。”

想起陳銘說的:“客觀上你不需要愛了,你主觀上就做好了迎接他的準備。”

那麼多觀點放在一起,得出的結論還是一個疑問,愛情之於我,之於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很難尋找到答案,卻還是會止不住的嚮往。

2021年的最後三天,我的耳邊一直響不停:“你看上哪個了?這四個你看上哪個了?”到最後,我連做夢都是相親,花花大世界的音樂節、趙雷在臺上唱著歌、《三十歲的女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電影院的爆米花、最熱門的電影,很多毫不相關的人和事拼湊在同一個場景裡。

繁雜的一天,形成了一個很荒謬的夢。

朋友從十月份開始就一直在追問:“給你介紹個男朋友要不要?”我沒有肯定地回答他要還是不要。十二月底,謎底揭曉,他想要給他的堂弟介紹物件,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能幫到他堂弟的一件事情。

我們的人生離不開“成家立業”這四個字。

後來,在辦公室,他坐在沙發上,指著他身邊的A對我說:“這個也是未婚。”我的腦海有很多冰冷的答案,比如關我什麼事?但我不該計較,“你真的是時時刻刻不忘紅娘這個角色。”

此後的工作中,他總希望把我和A安排在一組。

年輕氣盛時,總希望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中年人的熱情,然後不動聲色地拒絕,所有的故事止於相遇一場。

2021年的最後一天,我和A一組,但故事沒有更多的後續。

中午我在樓下等盒飯,A剛好結束工作回到辦公樓樓下,我讓他等我5分鐘,他答應了。但過了一會,他說:“已經過去兩分鐘了”我當時真的很詫異,問他“你不會真的在跟我算時間吧!”後來,我和同事複述了這件事情,她說:“真的要這麼計較嗎?”

突然的玩笑並不適合不太善於言辭的人,因為很難讓人感受到笑點。

那天下午,我被好幾個人圍住追問,“我們單位下來的四個單身男青年中,你看上了哪一個?”

這真的很難選,所以我最終放棄選擇。我應該是他們帶過的“學生”中最不開竅的那一個,寧願得零分,也要放棄唾手可得的一百分。

所有的工作結束,朋友還說:“明年爭取把我嫁出去。”我沒想到,我讓他這麼操心。

但不為所動依然是我雷打不動的作風。



古城樓,紅燈籠。

英文裡的過去式和進行時

離開校園多年後,腦海裡最先想起的英文單詞是bye、hi和hello,一個是離場結束語,一個是開場開場語,很適合用在這悲喜交加的最後一天和第一天。

2021年就這樣倉促地走到了終點,這悲歡交替的一年謝了幕,這滿是未知的一年正如朝陽般冉冉升起。

我圈子裡的人,都在彼此祈禱明年沒有創城和疫情,都在祈禱明年的所有材料一稿過。

我們都知道,無論明年的境遇如何,我們都要昂首踏步向前。

正如2021年,我們一邊哭泣一邊奔跑。

我站在2021年尾看2021年初,看2021年我們走過的每一步,每一步都飽含著希望。

“小時候我很喜歡逛街,但沒多少機會逛街,長大後我天天逛街。”這是副主任說的。

這一整年,我們在大街小巷留下多少腳步,與多少行人擦肩而過,和多少個小攤小販對話,撫摸過多少飽經滄桑的牆,多少次扯著嗓門高聲說話。

2022年敲響了我們的門,圍擋施工的道路通車,古城樓建成,大紅燈籠高掛,老藥房回遷,沉寂了一整年的角落恢復了生氣。

這一整年,我們在不變中經歷著很多變化。

早上下地鐵時,另一位同事興高采烈地向我描述,她在地鐵上遇到兩個長得很像的人,一個是我的同事,另一個是同事的朋友。她還拿出照片給我看。

後來,我見到了那個和同事長得很像的人,就在古城入口。

所以,你能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沒有驚喜嗎?

很多年前,我從朝陽地鐵A口尋找距離地鐵口一百多米的旅店,在百貨大樓和西關天地迷路了半個小時。很多年後,我一遍又一遍地走過這裡的大街小巷,走出了一張地圖,深深地刻在腦海裡。

人生真的很奇妙,緣分也許就在下一個轉彎,所以別害怕轉彎。

剛入職時,同事總問我為什麼不從A口出站,我對她說我對這地方有陰影,並將多年前的事情告訴她。

入職好幾個月後,早上上班的時候我們總會在A口相遇,然後一起出站,一起走過好幾個轉角,一起見證朝陽在朝陽的東方升起,照耀在商場的玻璃窗上,然後說一句“早上的太陽真的好烈”,然後快步向前。



文/阿月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1-13

相關文章

研究顯示:白內障等眼病增加患痴呆症風險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14日報道,一項研究顯示,存在白內障等眼部問題的人患痴呆症的風險較高.全文摘編如下: 研究人員說,腦內視覺通路的刺激減少可能加速腦功能的衰退. 這項以英國1236 ...

NASA研究警告:智慧汽車功能可能會增加疲勞駕駛的風險

NASA研究警告:智慧汽車功能可能會增加疲勞駕駛的風險
美國宇航局(NASA)正在研究導致疲勞駕駛背後的因素,以及新的自動化技術如何既幫助又加劇這個問題.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資料,疲勞駕駛是每年許多車輛事故和死亡的原因,但配備了智 ...

研究發現COVID-19與阿爾茨海默病共享一個遺傳風險因素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研究人員看到患有COVID-19重症的痴呆症患者比例過高.一個常見的假設是,與神經變性相關的記憶障礙會影響一個人持續遵循感染控制措施的能力,如保持社交 ...

研究發現,癌症患者頻繁食用花生可能會增加癌症擴散風險

研究發現,癌症患者頻繁食用花生可能會增加癌症擴散風險
編輯推薦:一項研究發現,癌症患者頻繁食用花生可能會增加癌症擴散的風險,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關.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癌症研究所支援的. 這項發表在<致癌>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花生凝集素(PNA)- ...

空氣汙染和交通噪音可能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
編輯推薦:丹麥一項包括2.2萬多名女護士的研究評估了空氣汙染和道路交通噪音在15至20年間的暴露情況,以評估其對心力衰竭的影響.3年以上暴露在小顆粒物和道路交通噪音中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曾經吸菸或有 ...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千萬,居全球之首,早期干預可有效降低發病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千萬,居全球之首,早期干預可有效降低發病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知彼知己,早診早智",旨在倡導人們認識到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預警訊號,意識到早期診斷和干預的重要性.阿爾茨海默 ...

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會增加老年痴呆症風險

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會增加老年痴呆症風險
來源:生命時報 <英國醫學雜誌>刊登南丹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公路和鐵路等交通噪音環境,會增加老年痴呆症(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研究團隊於2004~2017年對丹麥的20 ...

經常熬夜會變笨!長期睡眠不足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一直熬夜一直爽""邊熬夜邊泡枸杞",說的是你嗎?醫生提醒:①經常熬夜,不僅記憶力會下降,大腦中的代謝產物也無法被及時清除,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率隨之增加:②長期 ...

速遞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銳獲研究基金開闢蛋白降解新策略

速遞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銳獲研究基金開闢蛋白降解新策略
近日,Life Biosciences公司宣佈,獲得來自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發現基金會(ADDF)的轉化研究經費,用於支援開發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CMA)啟用劑,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分 ...

《自然》子刊:阿爾茨海默病的解答早已出現?老藥布美他尼可以逆轉AD相關神經元轉錄組特徵和表現,與患AD風險最高降低75%有關

《自然》子刊:阿爾茨海默病的解答早已出現?老藥布美他尼可以逆轉AD相關神經元轉錄組特徵和表現,與患AD風險最高降低75%有關
阿爾茨海默病(AD),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們還在不斷髮現新的疾病機制,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那麼我們不禁要問,AD治療的下一步在哪裡? 近日,Nature Aging雜誌刊登的一篇 ...

​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證”:這類食物可增加炎症性腸病風險

​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證”:這類食物可增加炎症性腸病風險
超加工食品,如香腸.肉丸.薯條.泡麵.炸雞塊.餅乾.速食湯.碳酸飲料--是很多人喜愛,但卻對健康有害的食物.之前已有多項研究發現,常吃超加工食品與乳腺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升高有關. ...

中秋節陪父母“畫時鐘”可測試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風險

中秋節陪父母“畫時鐘”可測試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風險
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痴呆患者超過1500萬.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主要型別,表現為記憶減退.詞不達意.思維混亂.判斷力下降等腦功能異常和性格行為改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年齡越大,患 ...

偷走記憶的可能不是歲月,而是一種病!專家們喊大家走出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誤區

偷走記憶的可能不是歲月,而是一種病!專家們喊大家走出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誤區
大腦是身體的司令部,有些人認為"老糊塗"是大腦自然衰老的結果,人老了記憶力差這是常事,沒必要重視,也阻止不了大腦老化.但其實這是誤區,偷走記憶的可能不是歲月,而是一種病--阿爾茨海 ...

英媒:氧療或能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9月9日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加壓室給患者氧氣治療或許能推遲甚至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患"輕度認知損傷"(痴呆的前兆)的老年 ...

除了減肥,運動還能防治阿爾茨海默病?

除了減肥,運動還能防治阿爾茨海默病?
背景介紹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型別,是一種智力致殘乃至致死性的疾病.由於發病機制不明,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夠治癒,對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位列各系統老年慢性疾病之首. 如果能透過預防措施使阿爾茨海默 ...

渤健阿爾茨海默病新藥銷售遇困 下一個增長點在哪?

渤健阿爾茨海默病新藥銷售遇困 下一個增長點在哪?
文:阿司匹林 阿爾茨海默病領域作為新藥開發的滑鐵盧戰場,臨床失敗率高達99.6%,無數製藥巨頭在此折戟.正因為如此,渤健Aduhelm在2021年6月獲得FDA批准的訊息可謂是本年度最具爆炸性新聞,當 ...

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表觀基因組研究正在從整體發展到特定水平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見的病因.經過幾十年科學家的努力,許多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如澱粉樣蛋白-β而tau病理,終於被理解了.但是這些里程碑式的發現仍然未能幫助我們找到一種治療 ...

牛津大學研究:吃雞或會增加3種癌風險,雞肉究竟還能不能吃?

牛津大學研究:吃雞或會增加3種癌風險,雞肉究竟還能不能吃?
追蹤了47萬人,牛津大學研究表明吃雞肉會患上三種癌症? 平時就總是聽說雞屁股.雞脖子.雞頭不能吃而已,怎麼這個研究連一整隻雞都不能吃了呢? 中國每年幾乎都要吃掉80億隻雞,聯想到如今中國居高不下的癌症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建立正確診療觀念 呼籲社會共同關注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建立正確診療觀念 呼籲社會共同關注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從<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到<忘不了餐廳>裡那群讓人揪心的爺爺奶奶,全社會都在關注他們所患的這種老年疾病.由於患病後記憶和認知功能會逐漸喪失,直至 ...

沈璐教授:阿爾茨海默病抗β澱粉樣蛋白治療進展丨NCN2021

沈璐教授:阿爾茨海默病抗β澱粉樣蛋白治療進展丨NCN2021
9月2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在珠海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本次學術專場誠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張巍教授擔任大會的主持人,並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沈璐教授就"阿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