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相繼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華夏大地呢第一次歸為一統,那麼這個 中國歷史就進入到了第二個發展階段,秦汗時期,秦朝的歷史正式開始,這個秦王嬴政滅掉了這個六國啊,完成了這種前無古人的功業,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所有那個山東六國都被滅掉,所以秦王嬴政志得意滿,大宴群臣,酒席宴上,這個秦王嬴政就跟大夥說了,咱們那個秦國呢字這個孝公之後啊,秦孝公之後,惠文王呀,也稱王啊 ,到寡人啊,已經第六代啦,六代都稱王,但是我建立了這麼大的功業呢,寡人以渺渺之身,是吧?然後那個掃平六國,是吧?然後海內歸於一統,如果我還稱王,這差點意思啊,不足以稱成功,傳後世的,怎麼能說我很牛叉呢?怎麼能證明我我比以前的人都牛呢,對吧?這個不好,所以怎麼辦呢?咱們發揚一下民主精神,群臣下議其帝號,你們商量商量啊,大傢伙合計合計我應該叫什麼?那我應該稱什麼啊?
然後呢大家夥兒都開始和去這個丞相王綰,廷尉李斯。這幫人為首就開始商量啊,群臣商量半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說古代呀,這個稱王的地方不過千里,才稱王啊,大王您興義兵,誅暴亂,完成海內一統,您如果還稱王,的確實是這個不合適啊,不足於彰顯您的尊貴,偉大,光榮和正確,那咋辦呢?這個比王再尊貴的歷史上有五帝,對吧?五帝再往前呢有三個皇啊,是天皇,地皇,泰皇啊,哎!群臣認為呢三皇五帝比這個王,稱號響亮啊,比王呢聽著好聽,有氣魄,帝比王高,皇又比帝高,而這三皇當中,天皇,地黃,泰黃,屬泰皇最高,所以建議這個秦王嬴政,從今天開始稱泰皇。然後呢您的命令叫制!叫昭!您自稱為朕,別人誰也不能和您,一起相提並論,這個稱呼您看怎麼樣?
秦王嬴政聽過這些話想了想,說:就是叫這個泰皇,這也是嚼人家剩下的飯,別人都有這麼叫我,我在這麼叫也不足以顯示我的尊貴,所以我認為應當在三皇五帝各取一個字,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叫皇帝,所以群臣一下就明白嬴政什麼心思了哦,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比他們都牛叉,所以呢一個那個倆稱呼裡面各取一個字,哎,叫做皇帝啊,大神都說,還是您想到思慮廣遠,還是你想的對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本不及啊,陛下,英明神武,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啊,有了皇帝這個稱呼,先秦的時候沒有啊,先秦那都是大王啊,聽著都跟那個劫道的了似的,唉!從這個秦朝開始就有了皇帝,一直到1912年2月,清帝退位,皇帝這個稱呼,才在中國基本上就不再使用了,除了袁世凱,張勳是吧,袁世凱復闢,然後張勳擁青史復位,短暫加一塊兒不到100天,是吧?還有人稱皇帝之外,然後就是嗯49年以後,很多山溝溝裡的農民自稱皇帝,基本都沒有人再幹這種事了。
所以這個秦始皇稱帝,建立這個皇帝制度,它的影響深遠,一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啊,從此之後這個基本上統一國家的那個統治者,包括歌劇的很多那個君主都自稱皇帝,皇帝的命令叫制!叫昭!所以我們看那個就是今天很多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皇帝的聖旨,第一句奉天承運,皇帝制約啊,這個奉天承運這這個詞從明朝才開始有了,以前也沒有啊,奉天承運,皇帝制約不是詔曰啊,然後皇帝自稱朕,實際上在先秦的時候,朕就是我的意思,哪像屈原寫的那個楚辭裡邊都好多地方能用朕。
那麼那個秦統一了中國之後,朕正式變成了皇帝的專用啊,如果別人敢這麼自稱啊,敢這麼自稱,那基本上就被咔嚓了,那所以我們看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如果大家對這個京劇感興趣,說啊,你看那個京劇舞臺上的國君都自稱孤,寡人,他演的是是東漢光武帝,演的是宋太祖,演的唐太宗,按道理都應該稱朕,呃,但是他唱的孤怎麼怎麼樣,寡人如何如何?他為什麼不稱朕吶?因為這個京劇誕生的時候,是清朝,
那時候真皇上還在呢,是吧?你個戲子稱朕?你雖然是演戲,雖然是做戲,是表演,你不是找死嗎?誅九族的事,所以一般你看老戲裡邊,那就是一個老戲裡邊都是啊孤!寡!新編戲不講究這個。然後現在沒有皇上了,都可以稱朕啊。
然後秦皇就跟底下大臣講啊,說我當了皇帝啦,還有一個事我不喜歡,什麼事不喜歡呢?他就是上古有諡法啊,這個國君或者大臣死了之後啊,然後給他上了一個諡號,一個字,兩個字概括他的一生功過啊,諡號分成表揚形,批評形,同情形三種,是吧?紂王就是上朝給他的諡號,是吧?周公作諡法,去禮遠眾,殺戮無辜,這叫做紂,他肯定是個不好的,而這個這個什麼厲王的吧,幽王的都是不好的諡號,是吧?
好的有文,武,環,這都是好的,是吧?秦王說了這種我不喜歡,那這種為什麼不喜歡呢?子議父,臣議君啊,我幹什麼了?我都是做了個皇上,你又管得著嗎?對吧?然後我乾點什麼,你們在等我死了之後,你們給我蓋棺論定?得波得波得波我,這我不答應,我不喜歡啊,所以呢,我這個從此之後廢除諡法,我不允許再用嗜好稱呼我了,我是始皇帝,第一個啊,我兒子二世,孫子三世,曾孫四世,是吧?然後一直到千世萬世,以垂於無窮,大臣能說什麼啊?既然不喜歡,那就不喜歡吧,好的,萬歲萬歲萬萬歲,你還是英明的,所以這樣來,哎,秦朝是沒有諡法的啊,當然秦朝也就二世而亡,連三世都沒有,對吧?所以秦始皇這是第一個皇帝,兒子胡亥,後來繼位秦二世,第二個皇帝啊,別的就沒有啊。
秦朝沒有了諡法,到了漢朝,又恢復了諡法,所以中國只有秦朝這兩個皇帝是沒有諡號的,這樣一來,位號定了,皇帝的名分確定了,一個好漢三個幫嘛,皇帝的助手都有哪些人呢?
在中央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啊,三公九卿制度,是吧?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基本上三公就相當於這個正國級領導,丞相和太尉基本上就是文武官之長啊,但是這個秦國第一代,這個太尉授而不授,那沒見誰當過,所以基本上呢就是丞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啊,所以這個秦朝的時候,這個相權還是很大的啊,這個漢書記載的這個丞相日理萬機呢,這個權利還是還是很大的呢,那麼御史大夫呢,監察百官,監管百官奏章,相當於那個副丞相啊,這個丞相的官印啊,是純金的,那會兒印不大,就是五釐米乘五釐米,見方的,基本上都是用系在腰間啊,因為那會兒印是配印,那會兒沒有紙啊,沒地蓋,我蓋在那個竹簡的封泥上啊,帶著他帶在腰間,所以那個印不大,後來官印越做越大,你看那個戲臺上演的那印那麼大,就是木頭的,都不值錢了。
所以丞相和太尉,金印用紫色的綬帶繫著,金印紫綬,御史大夫呢,銀印青綬,銀色的授印用青色的綬帶繫著,所以 金,紫,銀,青後來就成了這個歷朝歷代這個文官加銜的這種榮譽。什麼叫金紫光祿大夫啊?什麼叫銀青光祿大夫啊?這個詞怎麼來的?就是從秦朝開始來了,因為秦朝那個時候,他沒有品級制,唉,一看一個官員的這個等級,一個是看他的這個印啊,金印紫綬,銀印青綬,銅印黃綬,木印黑授,看他的等級
再一個看他的俸祿,你比如說丞相秩萬石,丞相和太尉秩萬石,一年是一萬石糧食,那時候的糧食主要可能就是小米吧?一石是80到150斤,一年給這麼多的實物工資吧,你比如御史大夫啊,秩5000石,還都有一個固定的那個這個規矩啊,哎,所以中央政府的統治機構就建立下來了,那地方上怎麼幹?那秦始皇都問大臣們,地方讓咱們怎麼幹啊?咱是那個按照以前那麼幹呢,那還是在另闢蹊徑啊,秦始皇還是發揚那個民主啊,所以你看那個時候,那會兒的那個皇帝啊,還真不是獨裁啊,什麼事兒還跟部下們還跟臣下們商量吧,所以有人說那個時候是君臣共治嗎?啊,發揚了民主,讓大臣們你們討論討論啊,咱們地方怎麼幹,是吧?
丞相王綰站出來跟秦始皇講:說現在的這個諸侯初破,人心剛剛歸附啊,甚至還沒有歸附,齊國呀,楚國呀,這些地方離我們很遠。
所以呢這個不為置王啊,無以鎮之,如果不分封,分封諸侯王的話,沒法兒鎮守那個地方,所以請立諸子,唯上幸許,我請求您啊,把您的這個公子,你不是這麼多兒子嗎?秦始皇二十多個子女,兒子也不老少,是吧?哎,您把您的一些兒子啊,分封為諸侯王,到燕地,齊地,楚地,鎮守當地啊,他們手握重兵,鎮守當地,這樣一來的話,這個天下就能太平了,你也信得過這幫人,那秦始皇聽完這個丞相王綰的建議之後,就問那個其他的大臣啊,丞相的意見怎麼樣?大家這個,看看啊,有沒有什麼不同意見?有不同意見呢?大膽講出來啊,其實秦始皇可能不太認同丞相的意見,所以才這麼說的,秦始皇那一問,廷尉李斯,位列九卿之一的李斯,這個人法家代表人物,這個廷尉李斯馬上就站出來了啊,說當年周文王所封同姓子弟慎重,周文王周武王不就所分同姓子弟嗎?是吧?71個諸侯國裡姬姓諸侯佔了40個,是吧?後來800諸侯裡姬姓也佔大多數,結果怎麼樣?到最後這幫打的像汙眼雞似的,是吧?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然後周天子也制止不了,你想你跟你兄弟,那你有感情,還得是一個媽生的,在古代一夫多妾制,再下一代呢?你兒子跟你弟弟的兒子,堂兄弟之間的感情,肯定不如你跟你弟弟。在下一代呢?再在下一代呢?都出了五福了,就沒關係了,因此,現在的這個依賴陛下神靈一統,海內皆為郡縣的,好不容易咱們把這些個諸侯全消滅了,然後國家完成統一了,是吧?然後如果咱們再搞分封,這就是開歷史的倒車,絕不能這麼幹,那至於您的那些個兒子們,您的那些個功臣們,為國家立下大功的功臣們,比如我是吧?比如這個王翦這些人啊厚賞的都完了,以公賦稅,厚賞賜之,就完了啊,哎,你給他封地,但是這個糧食,稅收這些東西都歸他,是吧?金銀財務都歸他,但是呢,他不要治理地方,不要治民,不要管軍啊,這樣的話。天下才能太平。
秦王聽完這一番話之後,連連點頭啊,平平點頭啊,說沒錯啊,我就是這麼想的啊,你們這個一聽,就是領導個人的看法啊,然後你們大家就不願意,這個不敢反駁,但是你們心裡不服氣,現在可到好,不是領導個人的看法了啊,別人也有這樣看,是吧?跟我英雄所見略同啊,所以時間有可能是這個秦始皇都知道李斯會反對啊,或者暗中授意李斯,這都可能會李斯先說啊,說完之後,秦王說廷尉議事,廷尉說得對,按李斯說的辦,我就是這個廢分封,行郡縣,所以從秦朝開始,哎,地方上呢就實行了郡縣制度,所以後人講,百代皆行秦制度就這麼來了的,從那的時期開始,基本上中央集權,這個歸於一統啊,當然在皇權時代,皇權是不下縣的,縣以下就是自制了啊,有什麼三老啊,吝夫啊,就地方自治,但是縣以上的官員都是由那個朝廷直接任命啊,當時那個天下化為36個郡到秦滅亡的那時達到了44郡啊,600多個縣,郡的長官叫郡守,秩2000石,基本跟那個九卿評級啊,然後縣的長官滿萬戶的叫縣令啊,不滿萬戶叫縣長,縣長這個詞一直用到今天啊,大的叫縣令,小的叫縣長,縣長秩600石的工資,一年是600石糧食,這樣的話,從皇帝到地方的那個縣令啊,一竿子插到底,都是那個中央政府來認命啊,所以這麼一來,這個中央集權制度啊,大權統於朝廷這個制度。
就在那個秦朝啊,這個確定下來,所以我們可以看那個秦始皇在這個開國之初,好多重大制度,誰要都是廷議決定的啊,他的皇帝稱號啊,他的廢除諡法的,包括那個三公九卿制度,包括郡縣制度,都是透過這種廷議的方式,並不是他一個人拍板兒就說了算了啊,透過這樣的方式把這個制度建立起來,並且呢開始往下推行,這種制度確實是前無古人,秦朝的時候,這個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大發展,鐵器牛耕的廣泛的使用,是吧?那麼經濟的這個這個開發使得,中央政府有能力對偏遠地區進行直接的管轄和控制,它適應了這個水平啊,而且也推動了歷史,以後兩千年的發展形態。以後就一直到今天,地方的也是這樣的那種架構的最低一級啊,咱現在最低有鄉了,然後有縣,是吧?縣還是有的啊,只不過郡沒有了,郡現在改叫市了,然後上面設了個省,對吧?省市縣鄉這麼四級制度,但基本都在他的那個上有所增益,有所減損而已啊,所以這個制度的確立,可以講的是秦朝對後世的一大貢獻,當然這個制度在推廣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有了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啊,應該是大家討論啊然後呢改正,但是秦始皇卻不是這麼做的,敬請期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