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能夠獲得軍銜,對於所有軍人來說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每位軍人都渴望得到的,俗話說得好“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沒有任何一個軍人會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無奇,對於軍人來說獲得軍銜,也不僅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肯定和認可。
自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內局勢迎來了相對穩定時期,有關於授銜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整個評選過程歷時兩年多,雖然耗時比較久,過程也有一點曲折,但最終結果全是由專門的部門評選出來的,整個評選過程也秉承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每一位被授予軍銜的元帥都是實至名歸。
陳毅是候選人之一
1955年授銜儀式正式開始,而陳毅就是候選人之一,也是當時爭議最大的候選人,因為當時的授銜規定是“已經離開部隊或專業到其它部門的同志,不能參加此次的評選”,當時陳毅已經是國務院副總理了,所以從這點上來看,陳毅是不符合規定的,因此陳毅的名字也被從候選人名單中劃掉了。
但是除了要符合規定以外,也要講求各大戰區要有所平衡的原則,當時各個戰區、各個軍種都被考慮到了,每個戰區和軍種也都有了相應的候選人,唯獨缺少了新四軍。
陳毅、粟裕均是新四軍領頭羊
當時能夠代表新四軍的主要人物有陳毅、粟裕、黃克誠和張雲逸等人,黃克誠和張雲逸雖然也是新四軍的將領,但被授予元帥兩人還不夠資格,陳毅和粟裕是新四軍的領頭羊,元帥也只能在他們兩個人之間產生。
雖然粟裕也很出色,但他也不是完全符合評選規定的,因為評選的其中一條規定是“必須要有過領導人、創始人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經歷的,並曾立下卓越功勳的”,在紅軍時期和長征時期,粟裕既不是領導人、創始人,也不是主要指揮員,當時的粟裕只是一個基層戰士,在抗日戰爭時期,粟裕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新四軍一師師長,算是符合條件,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粟裕是司令員兼“代”政委,也算是勉強能夠符合,雖然粟裕也是一位有實力、有能力的將領,但和其他元帥相比,就要略顯遜色了一些。
而陳毅的資歷顯然是要比粟裕高的,在新四軍當中,陳毅也要更有威望,從資歷上來說陳毅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元帥人選,但無耐陳毅已經專業到其它部門,如果將元帥授予陳毅,恐怕會難以服眾。
粟裕主動辭帥,高風亮節令人敬佩
這時劉少奇也在竭力為粟裕爭取元帥資格,劉少奇對粟裕是非常瞭解的,因為劉少奇曾是粟裕的直接領導,雖然劉少奇在位時間不是很長,但他卻看到了粟裕出色的軍事才能。
粟裕曾被任命為司令,但後來卻主動請辭,粟裕這種不計名利和得失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劉少奇,這也是劉少奇能夠力挺粟裕的主要原因,當時毛主席對粟裕也是非常認可的,但粟裕在得知這件事後,卻提出了辭帥的請求,並且態度非常堅決,粟裕的高風亮節,就連毛主席也都讚不絕口。
周恩來總理力挺陳毅
由於粟裕的請辭,元帥的軍銜只能落在陳毅的身上,但大家還是很顧及陳毅已經轉業這件事,最終還是周恩來總理力挺陳毅,並以一人為例,最終說服了大家,這個人就是蘇聯元帥布加爾寧。
周恩來總理支援陳毅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周恩來總理所說的話句句在理,所以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為,周恩來總理說蘇聯元帥布加爾寧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只是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他不僅沒有當過兵,和軍隊也是毫無交集。
布加爾寧對軍事不是很瞭解,也沒有突出的才能,但由於當時許多軍隊指揮官都被殺掉或關進監獄,可用人才實在太少了,最終只能由布加爾寧擔任高階軍事指揮員,這也是布加爾寧唯一一次和軍隊發生了交集,在二戰之後,布加爾寧又轉業到了政府部門。
雖然布加爾寧轉業了,但他曾立下過功勳,所以被授予了元帥的軍銜,而布加爾寧是一個很高調的人,他平時工作就穿著元帥服,但他的形象和工作都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當時周恩來總理還建議,如果陳毅平時穿著元帥服工作不方便,他可以穿著便服上班,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或特定場合再穿上元帥服,就這樣陳毅又被加到了候選人名單上,他最終也成為了十大元帥之一。
結語
陳毅雖然不符合評選規定,但他戰功顯赫,無論從謀略還是膽識上來講,陳毅都是當之無愧的,甚至和蘇聯元帥布加爾寧相比,陳毅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陳毅不僅是新四軍的領導人,也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他曾領導過三年游擊戰爭,新中國能夠成立,陳毅也是功不可沒。
周恩來總理能夠力挺陳毅,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如果陳毅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後,轉業到其它部門,而失去了評選資格,那對陳毅來說真的是太不公平了,俗話說得好“法理不外乎人情”,有時候看事情不能只從一方面來看,也要適當的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