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陵位於河北易縣永寧山下泰陵西側,內葬仁宗嘉慶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清代皇陵都是皇帝本人或嗣皇帝為先皇建造的,只有昌陵是嘉慶皇帝的父親乾隆皇帝為他督造的,是父親給兒子造陵。昌陵至今沒有被盜,儲存完好,但未對公眾開放。
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日生於圓明園。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內禪,即帝位,年號嘉慶。愛新覺羅·顒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清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在位25年(1796—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葬於清西陵昌陵。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才有了實權。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坤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雖然嘉慶帝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乾隆末年以來清代社會弊端叢生,積重難返。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孝淑睿皇后(1760—1797年):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她是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的原配妻子,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生母。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仁宗繼位立喜塔臘氏為後。嘉慶二年(1797年)二月去世,五月太上皇乾隆親賜諡曰孝淑皇后。嘉慶(1803年)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諡,為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后。
在清代所有陵寢中昌陵是唯一一處由太上皇選定的陵址。1796年,愛新覺羅·弘曆在當滿了60年皇帝之後,履行自己繼位之初的諾言,讓位於愛新覺羅·顒琰,自己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並根據自己曾有諭旨:“嗣後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東、西陵界內分建”。把自己在泰陵西側1公里處選定的陵址賜給了兒子嘉慶皇帝。這對嘉慶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殊榮,同時也體現出太上皇的威嚴。昌陵始建於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八年(1803年)完工。這是清西陵營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寢。
昌陵外部的建築形式與佈局,與泰陵基本一致,其豪華富麗亦不亞於泰陵。從前面的神道到最後的寶城,一應俱全。隆恩殿大柱包金飾雲龍,金碧輝煌,地面用貴重的花斑石鋪墁,黃色的方石板上,帶有紫色花紋,光彩耀目,素有 “滿堂寶石”之稱,是昌陵的一大特色。昌陵地宮則仿照乾隆裕陵地宮修建。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後一座聖德神功碑亭,此後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聖德神功碑亭。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4,明清皇家陵寢。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孫克勤,2018,一個人的紫禁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2020,一個人的紫禁城。香港:中華書局。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