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斗轉星移,很多職業漸漸離我們遠去,而在我們個人的經歷之中,卻可能是一個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長的經歷。有很多職業今天的孩子們聞所未聞,梳理歷史是為了紀念難忘的歲月,那些消失的職業,你知道嗎?
01剃頭匠(挑子)
剃頭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在沒有理髮店的時代,剃頭匠走街串巷,上門服務,雖然有些人開了門面,更多的還是擔著挑子在鄉村裡穿行,所以也叫剃頭挑子。剃頭匠的興盛源自清初,隨著滿族入關強制漢人剃髮,剃頭匠應運而生。
1949年解放以後,隨著國營理髮店走進鄉村城市,剃頭匠再難尋覓。只有一些年過花甲的老人,在集市裡或街道角落支個攤子,為那些頭髮花白的老顧客剃頭、刮臉,在冬日的斜陽下回憶當年的時光。
02補鍋匠
鐵鍋作為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用品,尤其在農村十分重視,假如有個磕碰,沒人捨得去買個新的,而是等著補鍋匠的到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補鍋將是熱門的行業。
補鍋匠走街串戶,“補——鍋——嘞——”嘹亮的喊聲繞樑不絕,惹得一幫婆婆媳婦忙著找出破鍋爛碗,走在屋前院後,鍋碗瓢盆一陣亂碰亂響,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擊樂隊,十分熱鬧。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易損壞的合金炒鍋和不鏽鋼鍋進入市場,補鍋匠再也沒有了收入來源。時間一天天過去,那熟悉的“補鍋嘍”的吆喝聲再也聽不到了,那場景、那聲音只能縈繞在成年人的耳邊,緩緩迴盪。
03鐵匠
鐵匠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其中最厲害的鐵匠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武器大師,他們打造出了各種絕世武器,如越王勾踐劍等。這些寶劍都可以說是國寶級別的存在,至今已經幾千年還是儲存完好,可見這等工藝是何等高超。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鐵匠已經沒有了什麼生存空間。機械化取代了鐵匠的位置,用機器打鐵效率非常高,自然就用不上技術有差距,還耗時耗力的鐵匠,慢慢地鐵匠們也只好退出這個舞臺。
04 貨郎挑子
對於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孩子們來說,每聽到那撥浪鼓“撲稜稜”“撲稜稜”的敲響,街頭巷尾的孩子們如潮水般湧上前去,把老大爺的貨郎車子圍個水洩不通。隔著玻璃板,大爺車上花花綠綠的玩具、各種包裝的糖塊、五顏六色的玻璃球、炫目閃光的萬花筒、以及其他見所未見的新鮮玩意讓大家瞠目結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現在的超市和超市遍佈大街小巷,那個歷史時期的貨郎,早已退出了人們的生活,退出了歷史舞臺,那撥浪鼓和憨厚淳樸拖腔帶調的沿街叫賣聲,也已經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已成往事矣,只能在記憶中找尋了。
05煤球工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每到冬天,在城市郊區或開敞的空地上,一排排打蜂窩煤的人在那裡排隊。而那些打蜂窩煤的工人大哥,儘管一臉煤汙,兩手漆黑,身上的圍裙像鐵布衫的墩布,但臉上卻洋溢著自信。
隨著城市部分城中村的拆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了,暖氣、空調、電磁爐、天然氣等花樣繁多的取暖和做飯方式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使用老式蜂窩煤爐的家庭日漸減少,煤球工更是在逐年減少,慢慢消失了。
06 修鋼筆
上世紀,在中國的許多地方,口袋上別一支國產名牌——英雄牌鋼筆曾被認為是有文化的身份象徵。由於鋼筆是易損物品,尤其筆尖,書寫工程中經常出現毛病。修理鋼筆這個職業因此被賦予文化的色彩。
隨著時代的變化,圓珠筆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學校裡,筆芯隨時可以更換,筆尖都是一次性的,修鋼筆這門職業被斷了後路,從此在學校裡銷聲匿跡。
07流動照相
流動的照相師傅,從20世紀初就奔走在鄉村與城市之間。那時候,人們照孩子滿月照﹑全家福﹑老人過壽照.....都要把趙師傅請到家裡小院來。隨著照相機﹑數碼相機的普及,流動照相需求越來越少。現在人手一部手機,照相功能很強大,流動照相機徹底消失了。
08 總機話務員
在那個時代,電話機的雙方,需要一根線把兩邊連起來,話務員面前有個插孔和指示燈,通話時指示燈亮起,話務員就用線纜把另一方的插孔連線起來。當時,打個長途電話還需排半天隊,一時間話務員炙手可熱,成為一門搶手的工作。
然而,隨著自動接線機橫空出世,接線員光榮下崗。與此類似的,電報局的話務員、尋呼臺小姐等類似職業,湮沒在時代洪流中。
09賣涼開水
上個世紀,在街邊經常看到賣涼開水的小攤,人們在炎熱的夏天,趕集或走路累了,坐在小板凳上,喝一碗涼開水是最愜意的事。後來,還沒涼茶,糖水,西瓜
汁.....到如今,賣涼開水的已經不復存在了。
10 爆米花師傅
曾幾何時,爆米花是我最期盼的美味,小時候住在農村,很少有機會到商店裡買零食吃。等待爆米花大爺到來的日子,簡直是一種煎熬。某天忽聽村頭,“嘭”的一聲巨響,就知道爆米花的來了。手忙腳亂拿著大茶缸,從甕裡狠狠舀出半茶缸玉米,心急火燎地跑出門去。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守在爆米花機旁邊,砰的一聲響,我的腳面一陣劇痛,到現在腳面還有一個傷疤。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這種不太衛生又含有鉛汙染的小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11 接生婆
小時候村裡有一名接生婆,這是一名在我們那裡非常受人尊敬的女性,任誰見了都要畢恭畢敬。以前,村裡要是誰家的媳婦快生小孩兒了,都是提前拎著禮物上門跟她打好招呼,請她老人家最近不要出遠門以便隨時上門為產婦接生。
現在老人應該快80歲了,早就不幹這個行當了,但與人聊天之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咱村一半的年輕人全是我接生的!”感覺特自豪。
12 翻瓦匠
翻瓦,本只是一個泥水匠的小工序,之所以發展成了一個職業,還是因為需求量較大的市場促使的。過去,城市裡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塵土、枯枝樹葉堵塞瓦溝,雨水倒灌瓦縫,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須請翻瓦匠來翻瓦。
近年來,隨著城市棚戶區改造鋪天蓋地的進行,城區內坡頂的紅瓦房已經寥若晨星,翻瓦匠沒了賺錢的門路,紛紛改行或去幹裝修,或去刮大白,再想看他們在屋脊迅步如飛的身姿,怕是痴人說夢了。
那些逝去的職業還有很多,更夫﹑守墓人﹑售貨員,公交售票員﹑窮縫....
這些都將留在一代一代人的記憶中,即將消失的職業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