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深用活
毛澤東思想的“四大主題”精髓
毛主席的話暖人心,句句說在人民的心坎上,就似旱地裡下了一場及時雨,小苗掛滿了露水珠,毛澤東思想滋潤我們的成長。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革命的道理講得透,篇篇就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千把鎖,幹起革命方向明勁頭足,毛澤東思想武裝了我,心明眼亮鬥志堅。毛主席的文章看不夠,毛主席的詩詞更大氣,越看越覺得有味道,富有哲理並易懂,切合實際讓人信服,毛澤東思想要繼承,偉大的中國更偉大。
精神血脈、活的靈魂、三大法寶、兩種方法,被稱之為毛澤東思想的四大主題精髓,學深學透,運用之實踐,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具有舉足輕重的現實及深遠的意義。
“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保持大無畏的奮鬥精神”,“貫穿鬥爭精神”,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的精神血脈,是中國人民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必須鼓起的精氣神。
毛澤東早在1949年新年獻詞時,就提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口號,並告誡全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又強調“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大力弘揚革命到底的精神。”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
毛澤東在1959年6月,回故鄉韶山時曾慨嘆道:“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個“敢”字,遒勁剛健地顯示出共產黨人的大氣魄、大胸襟,正是這種大無畏的氣概,大無畏的奮鬥精神,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毛澤東用詩的語言道出勝利之道: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揚鬥爭精神。所言之“氣”,指的就是土氣,鬥爭精神是應有之義,敢於鬥爭,就要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情壯志。
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精神,那麼一股拼命精神,在攻堅克難接續奮鬥中錘鍊出的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品質。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毛澤東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工作,是在中國革命長期艱苦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中國共產黨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者緊密聯絡,是一個用中國語言,中國風格表達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生長點”。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是堅持實事求是作風的保證。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毛澤東“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歷史充分證明,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聯絡實際學好運活,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才能真正做到堅持毛澤東思想,才能在堅持的基礎上發展毛澤東思想,才能在實踐中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毛澤東早在1939年10月,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總結中國共產黨18年革命鬥爭的歷史經驗時,就指出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如何組織和領導同盟軍的問題,它是無產階級組織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是向一切敵人發動進攻的有力武器。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特點和形式。黨的建設是黨實現對中國革命領導的根本保證。
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只有以武裝鬥爭為主要支柱,統一戰線才能存在和發展。武裝鬥爭必須以統一戰線為基礎,才能發展壯大。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則是黨所掌握的兩個武器,這兩個武器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中心環節。
思想方法是人們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認識問題的門徑與方式;工作方法是人民改造世界、社會實踐和處理事務的路徑與手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堅持底線思維,提高戰略思維,就是毛澤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澤東在領導革命和建設及治國理政的過程中經常強調的一些重要問題。
思想方法是“因”,工作方法是“果”。思想方法不對頭,工作方法就會有問題,工作上沒了章法,思想上就會亂成一團。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就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其大敵是本本主義,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
堅持正確的工作方法,就要進行調查研究,密切聯絡群眾,勇於實踐,分清主次,齊頭並進。其大敵是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分散主義。
因此,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對頭,黨領導人民就能做到既有定力應對困難,又有勇氣開拓創新,從而必將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