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矽谷,人們會自然而然想到廣為熟知的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那裡是高科技公司雲集的地方。
作者安妮卡·施泰伯是一家研究公司的創始人,在對矽谷進行大量訪談和研究分析後,出版了《矽谷秘密:創業成功的基因》。
書出版後不久,她收到了海爾集團CEO張瑞敏的邀請。
在張瑞敏看來,她所描述的矽谷模式,與海爾自己的管理創新,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海爾的一些做法比矽谷先進。
安妮卡·施泰伯經過對海爾、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5家公司深入研究後,寫出了《中國能超越矽谷嗎?》。
1、快速成長的矽谷模式。
矽谷的主導產業是資訊和通訊產業,以研究和開發電子元件及軟體為主。
他們在管理上採用的模式稱為矽谷模式。它不同於一般的管理模式,而是保持了創新性和適應性,拒絕平庸,持續變革和保持一種靈活性。
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招聘員工,首先考慮的是能力、學歷。
事實上,矽谷青睞“善於合作”積極主動的優秀團隊成員。他們都希望員工具有強烈的創業精神、熱情的性格、勇於改變的勇氣,優秀的適應能力和善於合作的積極向上的品格。
在矽谷,經歷幾次失敗很正常,每個人都樂於分享失敗的經驗。他們曾經舉辦過熱熱鬧鬧的“失敗論壇”。
有人說,是以往一次次的失敗率,帶動了矽谷的創新活力。也造就了每個成員敢於不斷嘗試和創新,從而快速成長。
2、中國是創新型國家嗎?
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部分產業也走過彎路,經歷過從跟跑、並跑和向領跑轉型的過程。
對市場上出現的假冒偽劣,相關部門在杜絕假貨的決心上,向來絕不心慈手軟。
如今,許多消費者也不再盲目追求高階大牌,而是將目標投向中國製造的市場,去發掘更多的好物。越來越多的國貨老品牌,正悄然從幕後走到臺前。他們秉承工匠精神,從未讓消費者失望。
中國早已從模仿向原創轉變,甚至趕超許多國家,甚至有一些國家,開始複製中國模式。
我國一直在推行改革,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近些年,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無人機、客機、神州飛船等等,在許多領域的創新技術上,我國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我國就是一個創新型國家。而海爾的“人單合一”,阿里巴巴“海外倉”,還有小米的“孵化”等模式,將管理模式推向了新高度。
3、創新才是企業應對變化最有效的辦法。
在家電行業,海爾一直是領先的數字化轉型者。
張瑞敏在2005年首次提出“人單合一”,它的本質是雙贏。
“人”就是員工,“單”就是使用者價值,“合一”是指員工價值實現與所創造的使用者價值合為一體。
比如,使用者可以在空調面板上進行個性化定製,員工全程跟單。
在人單合一的模式下,海爾設立了轉型和創新小微,將每個成員變成創客,不再是單純的管理和執行之間的關係,員工的潛能被啟用。
在沒有領導、沒有職能部門的情況下,將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等權力交給每個員工。很多人覺得這是全世界企業的難題,也是管理界的難題,但海爾創新的的管理模式已走過16年的歷程。
目前,海爾平臺湧現出了200多個創業小微,有23個小微估值過億,33 個小微實現了融資。在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10次蟬聯第一,連續17年位居中國品牌價值100強。
4、寫在最後
有人會問,海爾的管理模式,能複製到自己的企業管理中嗎?其實,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模式能完全照搬甚至複製,包括矽谷模式。
在高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許多管理者希望創造夢想企及的目標,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打造出更有活力的企業。
只有不斷嘗試、迭代,不斷創新超越自我,才是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條件和環境,採用的最有效的辦法,企業的價值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