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宣傳太極拳的標準是拳理,而太極拳的拳理是對立統一,這非常抽象,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如何做對立統一,所以就更無法用它衡量別人的拳練得好不好了。
那麼還有別的辦法嗎?
有。只是觀念需要改變,必須“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跳出主觀這個知障,用客觀理性來看。
(坐井觀天是被有限的知識和經驗限制住了,一定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要信理)
再就是需要一些方法,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
真正的內家拳,正如《搏者張松溪傳》中講的“內家外無所炫”,看上去都是稀鬆平常,只有順、和,沒有出奇的地方。出奇就錯了。
很多人喜歡我論拳的文章,很想看看我練拳的影片,我發了影片之後他們又大失所望,沒有他們理想中的樣子。所以,我現在就想,很多陳家溝的人表演外形上的東西,正是“內家無所炫,只好以外家摻入之”,實在也是被人逼的——世人喜歡,有什麼辦法?每當某大師竭盡全力一抖的時候,掌聲如雷,稍有名利之心的人能不被掌聲綁架?
(一發力甚至能把自己帶起來,打人家不是打自己,抖人家不是抖自己,這帳沒算好。群眾喜歡啊)
我的師爺在世時,來訪者要求看他練拳,他是拒絕的,他的理由是:“字都不會,還想看文章?”我認為,另一個說不出的理由就是一般人不會看,只是用自己心目中的太極拳印象衡量。如果沒有學,可能因為看了後不合心意就走了。一學之後才會發覺他的功夫之深,要學的東西很有趣。
因此,即使我師爺的功夫達到了極深的水平、極高的境界,他也非常無奈地說:“太極拳只能試而後知”。
太極拳是不是隻能試而後知?
絕對不是。
太極拳是可以透過外形看的,但必須是水平極高的人才會看,正如諺語說的:“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門道的真不多,因為必須懂拳理才行,而且從大的拳理到細的拳理都得懂,這就要求他的功夫相應地深。理法俱明的人鳳毛麟角。
我只能讓他們模仿一下其中的一個動作,看看是不是能做到。看似簡單的動作,做到卻極難。
人們喜歡頓足捶胸,因為這個令人震撼。
陳鑫先生說“太極拳纏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說,“纏絲者,運中氣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中氣就是中和元氣,是“輕輕執行,默默停止,唯以意思執行”的。這是說動作要和緩。這一點絕大多數人能做到,但如何纏,我以前講過,功夫越深的人做起來越容易、越簡單,也越平常。可這一點也容易被人誤以為行雲流水、流暢就是好拳。其實,只有符合規矩的行雲流水才行,比如節節貫穿之下的行雲流水,而不是挓煞舞張地行雲流水。
另外,要提醒拳友的是,即使功夫很高的人,也不是像宣傳的那樣神奇。一個人對付另一個人,如果不是激烈地對打,不是力量和技術懸殊,都不是像大人玩孩子那麼容易。畢竟技巧剋制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試驗也可能令一些人失望。除非反覆試驗,甚至激烈試驗。
拳友看我的影片說我是白面書生,但說話很狂,我自己覺得已經非常謙虛了,這不是狂慣了,而是我不知道在講實話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做到他們要的謙虛。從我的影片中確實看不出我怎麼樣,但如果我說一個照面,常常能打倒人,並且被打的莫名其妙,旁觀的也沒看清,他們一定是難以相信的。多數人是“以心觀”,不是“以理觀”。但如果我說我從年輕一直參加街鬥,無數次實戰經歷,很多人也從影片中看不出來。邱建良、方便、魏銳……如果不是在擂臺上見過,在現實生活中遇上,誰能看出他們的功夫如何?個個都是帥小夥兒,個個都是白面書生。
(若非親眼所見,在現實生活中遇上方便,你會認為他是技擊高手嗎?魏銳更謙和帥氣,哪像一擊能致命的人?)
內在的東西都是難以從外形看到的,看到的多是外形,要從現象中抽象出本質,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談何容易做何難?人說的比做的好,這是一般規律。但是,很容易判斷。在太極拳方面,如果說到了深處,又合理,那不可能是編造的,也不可能靠想像。“入之愈深,其行愈難,而其見愈奇”,沒見過的東西胡編亂造,與講見過的東西畢竟不同。沒見過是說不出來的,說得天花亂墜,總有露馬腳的時候,因為經不起推敲。
所以,要鑑賞傳統太極拳,如果拳理和功夫都達不到,有個樸素的方法,那就是看這人的拳練得夾密不夾密,順不順,舉手投足是否乾淨利落,足重手恭,既輕又沉,即使慢也能看出靈活,甚至有類似黏乎的東西。不要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行雲流水、舒展大方、圓潤、有韻味等標準看,那是美學標準不是武學標準。
太極拳要對抗,總得看雙方。比不過人家也很正常,因為別人很可能是有先天優勢。因此,最可靠的還是超越自己,要超越自己,就得按理來。陳鑫先生說:“氣不離乎理,理不離乎氣”,又說理是主宰氣的。《道德經》上講,“勝人者力,勝己者強”有的拳友說,太極拳就是“勝己者強”,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