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第三野戰軍前身是抗戰時期的新四軍和山東八路軍。三野出了很多優秀將領,許世友、王必成和聶鳳智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而且他們三個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還都是湖北老鄉。
80年代初,許世友決定寫回憶錄,回憶錄的寫作班子找王必成了解一些當年的情況,專門寫了一份“收集許世友同志生平材料訪問提綱”,並送到了王必成的家中。
王必成很重視,親自寫了封信:“此材料已閱,因身體欠佳,況時間已久,記不清了,望諒解。”
當時的寫作班子成員說王必成中將回信及時,非常客氣,但是具體情況沒有談。王必成和許世友的淵源很深,很多情況他是知道的。後來,寫作班子又找當年的很多人瞭解了具體情況。這個回憶錄,聶鳳智幫了大忙,定稿都是他拍板才給許世友看的。
02、許世友是王必成的革命引路人
1906年2月,許世友生於湖北麻城(屬河南省新縣)許家窪村。1912年2月,王必成生於湖北麻城乘馬崗鄉長崗村。許家窪和長崗村大概40公里遠,所以他們兩個是老鄉。
1927年8月,許世友在家鄉加入六鄉農民義勇隊,任大隊長兼炮隊隊長。同年11月,他率義勇隊參加了黃麻起義,15歲的王必成就是義勇隊的成員。所以說,許世友還是王必成的革命引路人。
1928年4月,許世友領導的義勇隊分別被編入中國工農革命第7軍1、2大隊。1928年7月,第7軍改編為紅11軍31師,許世友被編入31師2大隊6班,之後任班長。王必成由於年齡小,沒讓入伍。但在一年後,1929年4月,王必成入伍到紅31師2大隊部當勤務員。此時,許世友和王必成是一個大隊的。
1930年4月,紅31、32、33師合編組成紅1軍,31師改稱1師,師長徐向前。1師編成第1、第3兩個步兵團和一個機炮混成團。許世友在1師1團當連長,聶鳳智在1團7連當兵,但當時互不認識。王必成被編入第3團,任團交通隊隊長。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許世友先後任紅12師34團團長、紅9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紅4軍軍長。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時,任騎兵師師長。王必成先後任紅30團3營營長、紅30軍89師267團團長,三大方面軍會師時任30軍89師副師長。
所以說,王必成對許世友紅軍時候的經歷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一直都在紅四方面軍,經歷的戰鬥、事情都差不多,工作組找王必成回憶也是對的。
0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抗日戰爭爆發後,許世友參加了八路軍,王必成編入新四軍。整個抗戰期間,許世友的戰功相對王必成要遜色很多。
1939年1月,許世友任129師386旅副旅長,之後被抽調到山東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9月,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旅旅長,此後任八路軍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主要是進行了與日偽軍的反掃蕩活動。
1938年,王必成任新四軍第1支隊2團團長,在江蘇鎮江、句容、丹陽一年多時間,指揮二團進行大小戰鬥200餘次,被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鄉親們稱為“老虎團”,王必成叫“王老虎”。新四軍首次引起全國關注的戰鬥延陵大捷就是王必成指揮的,受到延安總部通電錶揚。
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和王必成又在一起。1947年1月,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許世友任華野9縱司令,王必成任6縱司令,兩人都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在孟良崮戰役的最後關頭,王必成直接指揮6縱特務團殲滅整編74師指揮所,擊斃張靈甫,報了對張靈甫“二戰漣水”失敗之仇。“二戰漣水”6縱有5000多名官兵犧牲,如果不是粟裕力保,王必成差點被陳毅撤職查辦。事後,王必成表態:日後打74師,不能忘了我王必成!
1948年9月,許世友指揮完濟南戰役後,因為身體原因,直到建國前再也沒有參戰。1949年3月,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建國後改為司令員。王必成指揮6縱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1949年2月,6縱整編為24軍,王必成首任軍長。1951年1月,進入南京軍事學院高階系學習,畢業後,任浙江軍區司令員。
1953年,許世友和王必成一起赴朝參戰,許世友任志願軍3兵團司令員,王必成任9兵團副司令員,兩人都參與了志願軍夏季反擊戰役。回國後,1955年,許世友授上將軍銜,王必成授中將軍銜。同年,許世友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王必成先後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許世友抓好軍事訓練。兩人在南京軍區期間發生了一些事,讓許世友耿耿於懷,難以解開心結。
04、毛主席讓許世友高抬貴手
60年代中期以後,許世友向軍委請假到大別山的後方醫院休養。工作由南京軍區三位副司令員王必成、張才千、林維先,以及軍區副政委鮑先志等人負責。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南京軍區機關也受到了衝擊。王必成和其他領導為了儘快平息事態,不得不出面接見激進青年,導致王必成和其他領導人要對付許世友的謠言四起。
更讓許世友惱火的是,他在後方親自打電話給王必成,不管是誰,只要敢無端衝擊軍區大院,就立即開槍。但是,王必成處於顧全大局考慮,沒有按照許司令指示辦,事後也證明不開槍是對的。但是,這導致許世友更加相信謠言,錯誤地認為王必成等老戰友要開始對付自己了。
等許世友回到南京軍區後,在大會上點名批評了王必成、林維先、鮑先志等人。王必成的日子非常難過,但是他沒有向自己的老領導過多解釋,因為他相信清者自清。1969年末,王必成調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先後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而許世友也在1973年和丁盛對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並指揮了西線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其實,對於王必成的事,毛主席看得很明白。1971年8、9月間,他巡視南方,專門叮囑許世友:“你對王、林、鮑要高抬貴手,刀下留人,他們三個是好人。”
80年代初,兩人相繼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1982年初,王必成住進了南京普陀路1號,許世友住在中山陵8號。在春節的時候,王必成看望許世友,他動情地說:“許司令,當年赤衛隊100多人,就剩你一個隊長和我一個隊員了,我們都是倖存者啊。”氣氛非常融洽,許世友也感慨萬千。
05、冤家宜解不宜結
不到兩年,兩人又鬧不愉快了。1982年,黨中央成立了中央顧問委員會,許世友是中顧委副主任,王必成是委員。由於他們都住在南京,所以被劃分為中顧委駐京外委員華南組。
1984年1月,中顧委華南組在南京第一次開會,在會上許世友作重點發言,可他突然話鋒一轉,不點名批評了三個人。雖然不點名,但是大家都能聽出來是誰,就是王、林、鮑三人。
毛主席都讓許世友高抬貴手了,但是他的心結一直解不開,這是為什麼呢?曾擔任許世友秘書、國防大學原政委李文卿在《近看許世友》一書中寫道:王副司令當兵是許司令帶出來的,他們還都是一個鄉的,一起參加了黃麻起義,可能由於這些親密原因,許司令始終對他不肯原諒。
王必成聽後雖然不同意許世友意見,但為了顧全大局,沒有在會上說什麼。1984年6月,第二次會議在杭州召開。王必成圍繞當年的幾件事的來龍去脈作了很坦誠地發言,說到激動處,他的聲音都開始顫抖。許世友聽得也很認真,這是他第一次聽老部下在認真談這些事。
最後,王必成說:“我們都是70多歲的人了,快要到馬克思那裡去報到了。我們這些老同志要多栽花、少栽刺,有利於團結的話多說,有利於團結的事多做,反之就別說,更不能做。毛主席當年也專門給你講過,他們三個是好人,你要高抬貴手。”
王必成說完之後,整個會場也鴉雀無聲。許世友內心非常激動,他快步走到王必成的面前,緊緊握住了王必成的雙手,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對於王必成未提供回憶錄材料的事,許世友也沒有計較。當時王必成腦血栓非常嚴重,身體也每況愈下。許世友的《我在山東十六年》、《我在紅軍十年》、《許世友回憶錄》能夠成稿,要非常感謝聶鳳智。從抽組班子到最後定稿,許世友由於年齡過大、精力有限,期間的很多事都是聶鳳智一手操辦的。許世友看後,非常滿意,在上面簽了一個大大的“許”字。
1985年10月,許世友在南京去世,享年80歲。1989年3月,王必成在南京去世,享年77歲。1992年4月,聶鳳智也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旅程,享年78歲。
參考資料:《近看許世友》、《許世友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