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東北部和河南省接壤的大別山南麓,有一塊神奇的土地:紅安。這裡是黃麻起義的發祥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它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僅次於井岡山和延安,也是國內外著名的“將軍縣”。
徐向前元帥曾為紅安題詞:“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鄭國仲將軍就是“二百將軍”之一,他是我國開國大將軍之一。作為一個從戰爭中走出來的英雄,他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了一生。
徐向前
一、中年還家母不識
古代有句話叫“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如今鐵血將軍中年還家母不識。
自古以來,忠孝難兩全,為了國家的偉大事業,鄭國仲16歲參軍,槍林彈雨中過了20多年。他從來沒有機會回家。當他參軍18年後,已經擔任了中野三縱副司令,而後有機會再次回到家鄉,可老母親卻相見不相識,問他:“長官你找誰?”
1947年,劉鄧率領中原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部隊一路南下。當時已經是中野第三縱隊副司令員的鄭國仲忍不住想抽空回家看看,此時的鄭國仲離開家鄉已經18年了。
在過去的18年裡,說他不想家裡是假的,他常常想到父母,想到他們在家裡怎麼樣,想到他們的父母是否還活著,想到他們的健康狀況如何……這些問題全部縈繞在鄭國仲的腦海中心頭尖。
當部隊離黃安很近時,鄭國仲向軍長請假,說希望能回家看一看。
領導對他這些年的艱辛與努力清清楚楚,如今部隊離家很近,非常理解他此時的感受,很快同意了他的請求。得到上級批准後,鄭國仲終於能回去看一看他日思夜想的父母和家鄉了。
鄭國仲
鄭國仲的飛馬在鄉間小路上奔跑,看著家鄉的花草樹木,聽著鳥兒傳來的叫聲,似乎所有這些都是那麼的不真實。他離開家鄉參加紅軍時,還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現在他是數萬人的副司令員。
鄭國仲參軍後,母親曾向許多人打聽過他的情況,但都沒有迴音。母親不得已以為兒子死在戰場上了,沒日沒夜地流下眼淚,幾乎哭到雙眼看不清。時隔多年當鄭國仲站在她面前時,老人一時認不出他來,問:“長官,您找誰?”
看到母親的白髮和蒼老的臉,鄭國仲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他跪在地上磕頭說:“娘,我是你兒子鄭國仲啊!”
老人聽到這話,不禁內心一驚,她使勁揉了揉眼睛,才發現自己真是18年沒見的兒子,高興地不停地用衣角擦眼淚。
當鄭國仲穿過院子走進屋時,看見一位老人低頭烤火取暖。老人看到一個身穿軍裝的人走了進來,禮貌地和他打招呼,心裡帶著一絲警惕。透過火堆,鄭國仲看到老人似乎有點眼熟,但老人和父親的身材卻有些不同,讓他有些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父親。
他和老人聊了聊,問起村子的情況,問他們在這裡住了多久。他不認識他父親,父親也不認識他。鄭國仲告訴老人,他以前是這個村的一員,也有參加紅軍的經歷。
當他說出以前的綽號時,老人激動地站了起來,雙手抓住他的肩膀,眼裡噙著淚水,大喊:“兒子啊!”
聽到這句話,鄭國仲彷彿失了神一般。多年來,對父母的深切思念,不能為父母盡孝的內疚以及各種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這讓戰場上的硬漢哭了起來。
當他母親聽到兒子的哭聲時,她很快從門口走了進來。鄭國仲又看了看眼前的老人,“撲通”跪了下來,叫道:“爹!娘!兒子回來了!”時隔多年,歷經了風雨作戰的鄭國仲終於又能與父母重逢,全家人終於又再一次相聚了,他們久久地擁抱在一起,哭作一團。
看到這一幕的每個人都會忍不住落下淚來。當三人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後,鄭國仲大致交代了自己不辭而別加入紅軍的情況,以及現在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司令員的經過。
聽到兒子的講述,兩位老人又一次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不過這一次是喜極而泣。心愛的兒子在槍林彈雨中不僅好好地活了下來,並且取得了那麼大的成就。他們為兒子所經受的傷痛感到難過,也為兒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們的眼淚又甜又鹹。
由於作戰任務的關係,鄭國仲只在老家住了幾天就回到了部隊。之後,他參加了劉鄧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西南戰役,憑著成績被提拔為第二戰場第三兵團第十一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國仲把父母帶到身邊,兩位長輩得以安享晚年。
二、貧苦少年投身革命
鄭國仲的家鄉紅安縣舊稱黃安縣,後來為了表彰黃安人民的革命鬥爭精神,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
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但是這個縣一路走來並不順利,天災人禍頻繁,而且時刻還得面對著外來的戰爭。
從明末到清末,幾乎每一次的農民起義、軍閥混戰都會波及到這個歷史並不久遠的縣。老百姓以姓氏為單位建設起堡壘與城牆,每遇戰亂便躲進堡壘和城牆裡抵禦外敵。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姓氏都有能力建造堡壘和城牆,因此那些人口較少、沒有能力建造軍事設施的姓氏要麼在戰爭中被消滅,要麼被迫背井離鄉。長年的戰爭使這裡的人民生活困難,再加上不時發生的自然災害,黃安縣已變得極度貧困。
黃安縣很窮,但鄭國仲的家庭更窮。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一個貧窮的家庭很難生存,鄭國仲一家四口只能耕種不到一畝地,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是不夠的。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要分擔生活的重擔。為了養家餬口,鄭國仲從小就當裁縫學徒,希望透過自己的雙手減輕家庭負擔。然而,生活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他當了學徒後才知道,生活在那個悲慘的社會里,大多數家庭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更別提做衣服了,即使是過年,一家幾口人也不一定有新衣服穿。
對於衣著,大家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想而知,作為一名裁縫,他的生意絲毫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家庭的生活條件。
但在一段時間後,真正能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中的事情發生了。
1927年11月13日,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黃麻起義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導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三萬多名農民自衛隊和義勇軍攻打黃安縣,打響了鄂豫皖三省對國民黨右派武裝抵抗的第一槍,正式成立黃安農民政府。
黃麻起義勝利了。黃麻起義不僅用鮮血和生命點燃了大別山工農武裝革命的火焰,而且在起義和起義後的鬥爭實踐中逐漸形成了黃麻起義獨特的革命精神。
革命之火也在鄭國仲心中蔓延。他逐漸瞭解紅軍,聽到“革命”二字,知道紅軍是為窮人而戰,他嚮往“人人有糧有地”的社會。接受新思想教育後,他心中的熱血被點燃了,便一直希望著有一天能出去參加革命隊。
1929年的一天,一支工農紅軍經過鄭國仲的家鄉,正在田裡幹農活的鄭國仲聽說紅軍正在徵兵。他早就聽說紅軍是為窮人而戰,又受到表哥鄭國尚此前積極參軍的影響,當紅軍成了他最大的夢想。
未經家人同意,鄭國仲悄悄地丟下了農具,冒著即將到來的槍聲,帶著不孝順父母的愧疚,向家鄉的方向深深鞠躬,毅然選擇了用熱血保衛國家的紅軍隊伍。
他不敢回家和父母道別,因為他怕父母知道後不同意。世界上有哪些父母能夠犧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去戰場呢?在鄭國仲離開家鄉時,鄭國仲的母親在家做飯,正等兒子回來吃飯。等了很久,她卻沒有等到。
天快黑了,父親不得不去田裡找他,但只看到一把鋤頭。回到村裡後,夫妻倆問鄰居有沒有見過兒子。然而,他們發現村裡幾戶人家的孩子都不見了,村裡一片混亂。直到一個村民從外面回來,他才對大家說:“我看見你們的孩子了,他們都去參加紅軍了。”
三、胸懷熱血嶄露頭角
在鄭國仲決心投身紅軍的時間,黃安的國民黨軍隊還比較強大,紅軍游擊隊在山區進行遊擊鬥爭,國民黨軍和一些地主武裝急於立即消滅紅軍。
在這期間,紅軍傷亡慘重,軍隊失去了許多工作人員,很多人在死亡之門被殺。面對如此激烈的戰爭,鄭國仲沒有退縮,他一點也不害怕。他打的仗越多,就越勇敢。
1940年10月初,百團大戰進行了一個多月,第一、第二階段取得了偉大勝利。日軍的運輸線路遭到嚴重破壞,許多碉堡被我軍摧毀,人員損失慘重。但從6日起,日軍動員數萬人開始突襲我基地:喪心病狂的日軍下令實行“三光政策”,即殺光、搶光、燒光。
日軍此舉是要使八路軍成為一支沒有老百姓幫助的孤軍。八路軍見日軍如此瘋狂,決定再次發動反擊,關家坳戰役由此展開了。
當時,日本岡崎大隊意外發現我軍的黃崖洞兵工廠,彭德懷立即下令消滅這支軍隊,周邊部隊立即開始包圍日軍,鄭國仲所在的團是進攻主力之一。
關家坳的地形相當複雜,高山北面峭壁、東西兩側全是陡坡,只有南方可以作為進攻的方向,鄭國仲負責率領769團從西北發起進攻。當他們帶著一些攀登工具上山時,被日軍發現,並被暫時壓制在戰壕裡。
由於地形狹窄,後續部隊無法進攻。後來,129師師長劉伯承發現了戰勝敵人的方法。他透過望遠鏡發現地質似乎相對鬆散。
他問鄭國仲:“那條溝的坡是土嗎?”
鄭國仲回答:“是黃土坎。”
劉伯承想了一會兒,有了主意,說:“挖秘道,穿過去!”
鄭國仲恍然大悟,他拍了拍大腿說:“好主意!”
隨後,他立即組織部隊佯裝吸引日軍注意。
另一方面,他派人在壕溝下挖了一條秘密通道。這場戰鬥幾乎消滅了岡崎大隊,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奠定了作戰勝利的基礎。鄭國仲在這些戰鬥中長大,逐漸成為一名鐵將軍。
鄭國仲從軍半輩子,經歷了無數生死考驗。但最令將軍難忘的是於1942年5月他身處險境,八路軍前線司令部突破的那次驚心動魄的調動。日軍在太行山區包圍八路軍前線司令部,企圖在太行山區誘捕八路軍主力。
彭德懷、左權等人通宵開會研究對策,決定趁敵人向不同方向進攻時,趁虛而入衝出包圍圈。鄭國仲接到掩護突圍任務後,鄭重向彭德懷承諾:769團必須掩護總部,安全突圍,即使戰鬥到最後一人,他也不會屈服。
在副參謀長左權精心設計的轉移路線的基礎上,鄭國仲率團主力佔領了獅子嶺高地,使我軍得以自由撤退。隨後,鄭國仲命令炮兵連就地掩埋大炮,並親自帶兵掩護彭德懷突圍。
經過頑強戰鬥,他圓滿完成了掩護司令部首長安全突圍的任務,為保衛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做出了巨大貢獻。
結語
1992年1月11日,鄭國仲將軍完成了79年的人生旅程。他的人生是追隨黨、一生忠於黨的一生。
在那個年代,民族危難之際,熱血青年義無反顧走上了戰場,他們心懷希望,認為也許他們自己微薄的力量積聚在一起一定可以扭轉整個革命,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向前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懷著這樣的希冀,我們才有瞭如今強大繁榮的祖國。
參考文獻:
[1]鄧偉,萬曉慶,楊佳薈. 鐵血忠魂 將星閃耀[N]. 湖北日報,2021-07-01(T08).
[2]陳光文.至暗時刻的艱難反擊——百團大戰[J].知識就是力量,2021,{4}(07):58-61.
[3]夏慧,汪季石.黃麻起義史事考辨[J].理論月刊,2021,{4}(05):24-30.
[4]張飛雄.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廉文化[N]. 黃岡日報,2020-09-16(006).
[5]葉華英.開國將軍鄭國仲:少年出征中年還 再見雙親互不識[J].檔案記憶,2019,{4}(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