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為鑑,可知興替。在國共兩黨的歷史上,有不少國民黨將領都陸續加入到我黨陣營中來,從黨內大佬李宗仁、李濟深、張治中,到高階將領杜聿明、鄭洞國,他們有人是主動投誠、有人是戰敗被俘,在國共兩黨內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
但有這樣一位國軍將領,卻在國共兩黨內部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還與毛主席有著一段“趣聞佳話”,他就是原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建國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人大代表衛立煌。
衛立煌其人
縱觀衛立煌的一生,雖然他的軍事生涯大多是在國民黨戰鬥序列,但他始終把民族大義放在第一位,稱得上是一位“愛國將領”。
衛立煌祖籍安徽,17歲的時候參加湖北陸軍學兵營,開始了近40年的戎馬生涯。
1917年,20歲的衛立煌被選進孫中山的衛隊,在跟隨孫中山先生的這段時間,衛立煌系統學習了三民主義,對民主革命也有了自身的認識。
1925年3月,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去世,同年9月,衛立煌進入蔣介石的部隊,參與北伐戰爭,此後就一直跟隨蔣介石。
憑藉在北伐戰爭中鍛煉出來的軍事素養和謙虛務實的作風,並非黃埔系出身的衛立煌屢立戰功,逐漸得到蔣介石的認可,被稱為“五虎上將”中的虎將。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衛立煌作為護衛,和蔣介石一道被被張學良和楊虎城扣在了西安。在這個國民黨內部人心惶惶、外部風聲鶴唳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力爭促成國共再一次合作。
一直保有拳拳愛國心的衛立煌對此也深受感動,扭轉了圍剿紅軍期間對中共的印象。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率領部隊與八路軍合作,打出了忻口會戰的“代表作”,彭老總對其也是讚不絕口,說衛立煌真正堅持維護國共合作,不僅給予八路軍獨立自主的行動自由,還提供了大批的軍需物資,為我軍在抗日敵後戰場的戰鬥提供了有力支援。
1942年,衛立煌因“親共”嫌疑被蔣介石削去軍銜。但隨後就因為其不可或缺的軍事才能又被任用,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成功擊敗滇西和中緬邊境的日軍,保證了東南亞地區的援華物資。
解放戰爭期間,因為心懷民族大義、同時對我黨頗有好感,衛立煌在東北並沒有按照蔣介石的部署與東野軍戰個你死我活。
蔣介石“惱羞成怒”,將衛立煌撤職查辦,並列為國民黨戰犯。蔣介石下野後,衛立煌才輾轉到香港定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身為愛國將領的衛立煌在香港聽到這個訊息也是喜不自勝,向發去賀電,也為其後續迴歸大陸做好鋪墊。
1955年,衛立煌夫婦被秘密接回,周總理和朱總司令前往車站迎接,毛主席電報表示歡迎。衛立煌在新中國建設中積極發揮作用,在國防委員會、人大、政協等崗位上建言獻策,毛主席曾評價他是“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1960年,衛立煌因病去世,在上海辦公的周總理親自趕回北京主持葬禮,張治中致悼詞,稱讚衛立煌是一位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
愛國軍人,是衛立煌將軍一生的寫照,也是歷史給他的最高讚譽。
從討論驢腳到抗日戰爭
身為愛國軍人,衛立煌的民族性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抗戰期間,衛立煌不僅與八路軍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也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同志建立了良好關係,也得到了革命元老們極高的讚譽。其中,還發生過與毛主席的一段關於“驢腳”的趣聞。
抗戰初期,衛立煌身為第二戰區副司令兼敵前總指揮,卻因為不是黃埔出身、排除在蔣介石“嫡系”之外,空有一身卓越的軍事才能,身邊卻缺少得力干將。中共中央聽說之後,當即派遣了一批抗大畢業生,去往衛立煌部協助開展工作。
衛立煌對此十分歡迎,沒有透過國民黨僵化冗餘的政工系統,而是自行組建“戰地工作團”,安排“抗大”畢業生、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成員為骨幹。
而衛立煌也透過書信和電話與周恩來和朱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周朱二人也盛情邀請衛立煌有空前往延安參觀交流,衛立煌礙於戰事吃緊、以及蔣介石的施壓,始終不敢平白無故到“八路軍中央指揮所”參觀,因此也始終未能成行。
直到韓信嶺戰役,敵我雙方僵持不下,日軍不耐久戰,利用迂迴戰術突破了第一戰區的河南防線,韓信嶺第二戰區的軍隊腹背受敵,被迫突圍撤退。
在突圍過程中,衛立煌吸取了之前在忻口戰役中與八路軍合作的成功經驗,學習八路軍的游擊戰術,分散突圍,成功儲存了有生力量。突圍成功後,衛立煌聽從秘書趙榮聲的意見取道陝北,順便參觀延安,拜會他一直想見的毛主席。
1938年4月17日,衛立煌率領部隊到達延安,受到根據地軍民的夾道歡迎,共產黨真誠的合作態度和人民群眾的熱情都讓他深受觸動。
毛主席和衛立煌相見甚歡,衛立煌稱讚八路軍在對日作戰戰略上很有水平,自己非常敬佩,並很高興能有機會來延安請教。毛主席則讚許衛立煌是抗日戰爭的人民英雄,也表達了我黨對國共合作的期許,認為國共合作在當前十分必要。
衛立煌對此深表贊同,同時也提出了他作為一個愛國軍人在民族戰爭中的核心之問:到底怎樣才能徹底把日本人趕出中國?
毛主席對此會心一笑,這其實也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並有了初步結論的問題,有一點英雄所見略同的意味。於是,毛主席對衛立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論持久戰”的想法也在這樣一次交流碰撞中初步醞釀。
毛主席並沒有從國內戰場入手,而是著眼於更宏觀的的國際反法西斯戰場上。日本人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全面侵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但毛主席敏銳地觀察到,這一條約並不是長久的,是隨著歐洲戰事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就給了我國在戰場上緩衝的餘地。
而對於國內的投降派,毛主席指出,支援投降的只是一小部分。扭轉戰局的關鍵還是在於充分發動群眾,把很長時間以來國民黨所依仗的軍隊抗戰改為全民抗戰。從而將日本拖入持久戰的泥淖裡,最大程度上發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作用。
對於衛立煌所負責的山西抗日戰場,毛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敵我雙方的必爭之地就在黃河一線。如果日軍控制了黃河,不僅能夠輕易實現對中國的戰略切割,還能進一步控制蘇聯援助的大動脈——隴海線。
因此,對於山西戰場,毛主席建議衛立煌可以多在敵後搞搞游擊戰。沒有把握不要和裝備精良的日軍打陣地戰,運用拖字訣,慢慢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毛主席的分析論述鞭辟入裡、抽絲剝繭,讓衛立煌打開了思路、拓寬了視野、也深深地被毛主席在軍事上的遠見卓識和精準判斷所折服。
面對毛主席提到的八路軍物資短缺問題,衛立煌當即表示會全力幫助解決。果然,後來衛立煌返回西安後,便下令給十八集團軍發放步槍子彈、手榴彈、牛肉罐頭等等。與八路軍在抗戰戰場上竭誠合作,相互支援,在華北保衛戰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會談結束後,毛主席與衛立煌一同在延安山區散步,看見一位老人牽著毛驢。
毛主席便向衛立煌提問,驢在上山時,是先邁左腿還是右腿?衛立煌迷惑不解,不僅沒能領會毛主席問這問題的用意,同時也確實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於是只能誠實地回答不知道。
毛主席胸有成竹,說這頭驢應該會先邁左腿,結果果然如是。
衛立煌不勝驚奇,詢問其中原因。毛主席笑著解釋,原來陝北地區地勢獨特,毛驢成為重要的運載工具,而毛驢上山一般先邁左腿的規律則是經過多次觀察總結出的結論。
看衛立煌明白了毛驢自身的原因,但還是沒有領會毛主席話中的深意。
於是毛主席話鋒一轉,講到帶兵打仗的問題,強調打仗需要知己知彼,日軍就好像這條犟驢,硬碰硬是行不通的,但是可以先想辦法抓住它的尾巴,“驢不勝怒,蹄之”,然後再從背後給它致命一擊。
衛立煌這才明白,毛主席這是借毛驢為例,對兩人在會見時談到的抗日戰場的論述進行總結。
不由得對毛主席的戰略眼光和風趣幽默佩服不已。自此,衛立煌與我黨高層領導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也算是國共合作歷史上的一樁趣聞。
統一戰線是我黨的致勝法寶
從我黨與衛立煌合作、交流,直到建國之後吸收其為我所用的歷程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堅持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制勝法寶。
統一戰線的概念最早由恩格斯提出,列寧在俄國革命期間對其概念和內涵進行了擴充和發展,最終,統一戰線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戰場上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成為我黨的主要法寶。
毛主席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無疑給予了“統一戰線”這一戰略方針以“最高禮遇”。
以衛立煌的事蹟為例,可以看出我黨的統一戰線方針十分靈活而又不失原則,在不同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是以共同目標為綱領,不計舊怨。衛立煌在參加革命早期,曾奉蔣介石之命參與過圍剿紅軍,可以說與我黨“結過仇”。
但在抗戰期間,正是在統一戰線的方針指導下,我黨在忻口戰役和韓信嶺戰鬥中對衛立煌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伸出援手,以民族大義為重,贏得了這位國民黨愛國軍人的尊重和好感。
二是以能力為基礎,堅持為我所用。衛立煌曾經給孫中山當過衛隊,參加過北伐戰爭,還位列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其軍事能力不可謂不出色。但就是因為他不是出身黃埔,不是蔣介石的“嫡系”,所以一直沒能真正得到重用,手下也沒有得力干將。
這也是側面推動他與我黨合作關係密切的一個原因。面對這樣的情況,我黨果斷出手,以統一戰線方針為指導,聯合衛立煌共同在抗戰戰場緊密合作。不僅將其軍事才能充分發揮,也為其留下良好印象,為解放戰爭和建國之後雙方的交往打下基礎。
可見,我黨的統一戰線方針,就是堅持能力導向、為我所用,有能力的賢才我們一定要爭取,讓其為我所用,就是削弱地方力量。
三是以工作實際為導向,人盡其才。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急需一批有水平、有能力的人為新中國建設出力。而在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受過系統教育的將領和幹部比例明顯偏低,在搞國家建設方面存在知識儲備上的短板。
在此情形下,黨中央當機立斷,果斷任用一批投誠的國民黨高階將領擔任重要職務,這其中就包括與我黨關係一直十分密切的衛立煌。
針對衛立煌出色的軍事才能,黨中央為其安排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職務,確保人盡其才;同時,還安排他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人大代表、革中央常委等職,為新中國政治體制建設建言獻策。
我國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要秉承統一戰線的優良傳統,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統一戰線的指導原則。
中華民族這艘巨輪也必將長風破浪、直掛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