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李翹在豹哥屍體翻過來後看到米老鼠先哭後笑那場戲,很多人說是她“笑場”成就的意外。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笑場”,“笑場”是表演的中斷和情緒的抽離,而這場戲行雲流水般推進絲毫沒有阻塞和生硬的轉折,此時電影中的那個女人是李翹而不是張曼玉。不是說曼玉不能笑場,但這個鏡頭並不是笑場。
其次如果你看過導演陳可辛的訪談你就知道,這個經典的長鏡頭是第一條拍的,陳可辛覺得曼玉這樣演有些刻意,有演的痕跡,於是他就讓曼玉又拍了七條比較“正”的演法,曼玉說我所有的親人都想了一遍了,連狗狗也想過了,我演不下去了。
於是陳可辛回去分析這八個鏡頭,覺得還是第一條最好就保留了下來。而後來這個鏡頭就成了《甜蜜蜜》最經典的鏡頭。陳可辛說自己拍一組鏡頭前會設計叫演員怎麼演,如果演員演的和他想的不一樣就會打亂他的節奏,而張曼玉是一個很典型的說明他的直覺不一定最好的例子。
陳可辛在採訪時的原話是,這個鏡頭必須得講一下。我幾乎差點就犯下這輩子在現場最錯誤的一次主觀判斷。我當時跟張曼玉說,你最愛的人死了,你看到他屍體翻過來是什麼感受?你就演吧。我當時想的還是《雙城故事》裡,她在酒店碰到譚詠麟時那種面沒表情,但心理活動很多,然後掉眼淚的那種感覺,結果她突然先來了一個笑,就把我弄暈了。這是第一條,我感覺不對,你再來,不要那個笑。
結果拍了七八條,到最後她跟我說,導演,我已經不能再哭了,我把我身邊所有的親人、男朋友、朋友到我養的狗都想過一遍了,實在沒東西可以想了。
我說好,回去剪片子時,才發現其實最好的還是第一條。所以,現在想起來,我差點在那個時候犯了個大錯誤,差點把張曼玉可能是電影生涯中最經典的一個鏡頭給剪掉了。
希望大家不要熱衷以訛傳訛了,張曼玉是一位偉大的女演員,她有天賦又敬業努力,成就的角色不計其數。希望大家不要吝嗇於給所有優秀演員最好的肯定和讚美。
影片最後給了滿身社會紋身中間米老鼠一個特寫的鏡頭,我的理解是:
當開啟布簾她看到了他身上突兀的米老鼠,想起了他平時的模樣,感覺到他的反萌差很可愛,所以情不自禁的笑了,很想奚落他這種幼稚的行為,但是轉過頭想要跟旁人述說時,發現他們一臉嚴肅,她自己思緒才轉過來,原來他死了,他真的死了。
影片第一個細節,她笑著轉過頭時手指了一
下。
第二個細節,她轉頭回來是要說話的,只見口型並未出聲,是她已經反應過來了人已經死了,她哭之前嘴在顫抖了,說明自己哽咽住了。
第三個細節,主人公哭泣的時候眼神不斷來回閃躲,搖頭,不停的看死者,到最後的長視,彷彿在和自己問自己,確定讓自己接受他真的不在了嗎,他不在了,他真的不在了這一訊息。
米老鼠鏡頭在最後一個特寫,而不是放正常的開啟布簾,看到米老鼠,失笑,又哭泣
這個特寫讓這段表演到了極致,想象一個混社會身上都是青龍紋身的壯哥,身上缺突兀有一隻俏皮的米老鼠,女主第一眼看到的失笑不是沒理由。
而影視呈現的是女主最後哭泣卻無聲的長視著這個米老鼠,滑稽又悲哀,卻再也無法述說了。
演員有技術流和體感派,我看到一個《霸王別姬》裡張先生屬於體感派,體感派會有很多微動作,這是演員入戲之後的情不自禁,張曼玉這段表演有很多微動作,比如說哭之前最微微抽搐,那麼其實正常是她最終看了米老鼠兩次才對,第一次是失笑,第二次是悲痛,而影片放到最後,和她最後的哭泣成了對比,也和她最初的失笑成了呼應,這種恰如其分表演出來,所以這部劇好不是沒道理的,從演員到鏡頭都剛剛好。
所以張曼玉笑中帶淚的哭戲不是笑場,是她的方式。有說過如果喜而及泣,是高興,悲而及笑,笑裡面哭是最悲的,開始笑是因為看到米老鼠,接著是苦笑,回頭看看醫生,有點不太願意接受事實,再是哭,因為豹哥不在了。張曼玉這場哭戲,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