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國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頓又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早在18世紀中葉,來到德累斯頓的歐洲藝術家們,就被德累斯頓華麗優雅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和猶如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所深深感動,由衷地發出了:“只有到了德累斯頓,才知道什麼是美”的感嘆。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的音樂大師巴赫,對德累斯頓也十分鐘情,生前曾多次來到這裡,並在此進行音樂演奏活動。
一個既洋溢著波西米亞熱情浪漫,又充滿巴洛克風格的美麗之城德累斯頓,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在易北河兩岸。德累斯頓的中心位於易北河左岸,優美的河灣頂點,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主義風格的華麗建築,把這裡裝扮得格外迷人。
從易北河任意一座橋樑上極目遠眺,都能夠深深地感受這座國際名城的濃郁文化氣息和誘人的古典魅力。
然而這一座 燦爛的文化名城,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它在1945年幾乎完全被盟軍炸平。 在1945年2月,英美空軍聯合發動了對德累斯頓的大規模空襲,伴隨著無數市民死傷,那些璀璨的建築也隨之變成廢墟。
戰後長達45年的時間裡,由於東德的政治環境,德累斯頓廢墟就一直那樣荒蕪著,直到1989年“公民倡議”這一由知識分子,音樂家和藝術家組成的民間組織發起的、為重建聖母教堂和德累斯頓老城的募捐活動,人們才正式於1992年開始清理廢墟,德累斯頓市民擁有堅定的恢復老城面貌的決心,經過十幾年的重建歲月,德累斯頓聖母教堂及整個老城終於再現輝煌。
從巴洛克到現代之城
雖然重建後的老城建築有著無法抹去的灰黑色色調。但如今的德累斯頓仍舊是精美的巴洛克之城,走在古香古色的老城街邊,似乎穿梭回那黃金時代。易北河畔,一座宮廷主教座堂巍然屹立。它是奧古特斯二世在成為波蘭國王之後建造的,音樂大師巴赫曾在此演奏。奧古特斯二世死後,心臟被帶回到此地並埋葬在教堂的地下室中,可見它的重要性。
主教座堂不遠處,德累斯頓的地標——聖母教堂極致地展現了巴洛克的建築之美。
這座由建築大師奧爾格• 貝爾設計的傑作一直是德累斯頓市民富有和信仰的標誌。柔美的線條,巨大的穹頂和內部精緻溫暖的色調無一不彰顯巴洛克式建築的精髓。作為戰爭後紀念和平的豐碑,聖母教堂的重建過程儘可能地利用了被炸燬後殘留下來的磚塊。重建後,牆壁上灰黑色石磚和拼接像是一道道的傷疤,使人記住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並感激和平的來之不易。
城市中的另一處巴洛克鉅作,是仿照凡爾賽宮模式建造的茨溫格宮(Zwinger)。
這座宮殿宏偉大氣,擁有精緻又變幻多端的雕塑和精美的噴泉。置身於庭院當中,夢境般的美景使人沉醉。茨溫格宮內部房間被闢為博物館,設有選帝侯藝術品收藏館、圖書館、古典巨匠畫廊、軍械庫和陶瓷收藏館等等。德累斯頓在遭到轟炸之前,奧古斯特二世時期的大多數珍品被安全地轉移,因此今時此地,我們能夠有幸一睹它們的光彩。雖然展品規模不大,但仍是人們瞭解那段黃金時代的重要途徑。
易北河的另一邊,新城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戰爭的陰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商店和酒吧。著名的德累斯頓藝術街中,普通民房被賦予了無限趣味——元素庭院、光之庭院、神話庭院和動物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