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溼舒適性對著裝整體舒適感覺的貢獻佔61.5%,人體透過服裝與環境之間的熱傳遞主要包括傳導、對流、輻射和汗液蒸發。在此基礎上,各種能夠實現個人熱溼舒適性管理的智慧紡織服裝被開發出來。
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多模態自適應可穿戴裝置,該裝置帶有由錦綸/金屬異質結構組成的溼氣響應襟翼,可以同時調節對流、汗液蒸發和中紅外發射,以響應人體汗液刺激來完成快速的熱傳遞調節。
為了實現多模態熱管理,作者設計了錦綸、Ag和SEBS奈米複合材料三層材料和一組襟翼。錦綸6可以透過可逆的吸水和放水實現雙晶驅動,即當兩側存在溼度差異時,錦綸瓣會向溼度較低的方向彎曲,並在溼度差異消失後回覆到原來的狀態。在頂部表面沉積一層Ag以實現低中紅外發射。當襟翼在乾燥狀態下關閉時,該層可有效地抑制輻射損失;當在潮溼條件下開啟襟翼時,由於人體面板接近完美的黑體,因此輻射傳熱會增加。
實驗結果表明,錦綸-Ag50(錦綸上沉積50 nm厚的Ag樣品)的彎曲角在引入水分時可以達到260°,當相對溼度從40%變為80%時,其可以在14 s內完全開啟,並在45 s相對溼度梯度消失時回覆到初始狀態。如果溼度保持在80%,其彎曲角度可在2h內保持不變。此外,錦綸-Ag50還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在200次迴圈後彎曲角度不變。
金屬層不僅可以提高錦綸的彎曲效能,還可以抑制人體的紅外線發射。即使只有20 nm厚的Ag層,其紅外發射率也可以降低到僅0.1。由於錦綸在中紅外波段的透明度約為44%,因此頂部的Ag層還可以從下方增加中紅外反射率,直接反射和捕獲人體的熱輻射,從而實現更好的散熱效果。
與傳統靜態紡織品和單模態自適應可穿戴裝置相比,多模態自適應裝置在無需任何電力和能量輸入的情況下,襟翼關閉時(乾燥條件)溫暖約16%,而在襟翼開啟時(潮溼條件)涼爽14%,即可以將熱舒適區擴大30%。將該裝置連線到市售T恤的背面,對志願者進行戶外實驗。襟翼在開始時處於關閉狀態,當受試者開始鍛鍊時(約5min),襟翼完全開啟。與預期一致,當受試者停止運動並且汗水完全消失時,裝置的襟翼恢復到初始關閉狀態。
相關工作以“Metalized polyamide heterostructure as a moisture-responsive actuator for multimodal adaptive personal heat management”為題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7906
(來源:紡織導報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