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食物,人可以堅持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沒有水,人能活7天;但如果一個人完全斷氧,只需3分鐘就會腦死亡。
人體中,「大腦」是對氧氣需求量最大的器官。正常人腦的重量,只佔身體重量的2%~3%,耗氧量卻占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以上。
近日,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鹽飲食會導致大腦深層區域血流量減少,引發區域性缺氧微環境。
而“吃太鹹”這一飲食習慣,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生命時報》結合該研究採訪專家,告訴你鹽吃多了是如何損傷身體的,並教你科學控鹽。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 楊晶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國)副所長、新南威爾士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張普洪
吃太鹹,讓你的大腦慢慢缺氧
科學家們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當顱內神經元被啟用時,其所在區域的小動脈會擴張,使血流量增加,這個過程被稱為“神經血管耦合”。
先前對於神經血管耦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腦淺表區域(如大腦皮層)。
此次新研究中,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藉助神經影像學技術,首次揭示了神經元活動與大腦深層(如下丘腦)血流之間的關係,以及鹽攝入量對大腦的影響。
選擇鹽是因為機體會精確地控制鈉含量,體內甚至有專門監測血鈉水平的細胞。當攝入鹽時,大腦會啟用一系列調節機制,使鈉水平下降。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與先前研究中觀察到的結論相反,急性鹽負荷會逐漸增加下丘腦“血管加壓素”(一種抗利尿激素,可維持血鈉的合理濃度)神經元放電,引起血管收縮,減少區域性血流量。
也就是說,隨著下丘腦神經元的啟用,血流量減少了,這種獨特的神經血管耦合模式,導致了局部的缺氧微環境。
研究人員將這種現象稱為“逆向神經血管耦合”,血流減少將進一步導致腦過度缺氧。
研究通訊作者、佐治亞州立大學教授Javier Stern說:“如果人體長期攝入大量鹽,刺激加壓素釋放的神經元會過度活躍。這種機制可導致大腦過度缺氧,甚至造成腦組織損傷。”
鹽吃多了,傷害遍及全身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約一啤酒瓶蓋的量)。
但實際上,我國成年人鹽攝入嚴重超標,北方居民更是達到了11.2克。
高鹽飲食對健康的危害極大,除了損傷大腦,還會升高血壓,造成鈣流失,傷及腎臟、胃以及呼吸系統。
升高血壓
吃太鹹會使血液鹽分提高,慢慢導致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會增加中風、心腎疾病的發病率。
誘發骨質疏鬆
食鹽的鹹味來自於鈉,而鈉和鈣在人體腎小管重吸收過程中存在競爭關係,鈉攝入增加會相應減少鈣的重吸收,增加尿鈣排洩。
引發腎結石
義大利帕爾馬大學研究發現,較高的鹽攝入量與高鈣尿症和低枸櫞酸尿症有關,這是鈣質腎結石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
拉昇胃癌風險
高鹽攝入會損傷胃壁,使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可能性增加,加劇感染。英國一項研究顯示,24%的胃癌病例與每天食鹽攝入超過6克有關。
加重哮喘
低鹽飲食的哮喘患者,可以比高鹽飲食者撥出更多空氣,且他們痰中的炎症標誌物少得多,需要支氣管擴張藥的頻率也更低。
是時候下決心減鹽了
減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措施。科學控鹽,不僅保護大腦和血管,還能防癌。
1使用限鹽勺
可以藉助“限鹽勺”,控制烹呼叫鹽量,逐漸習慣清淡口味。
如果沒有限鹽勺,用一個啤酒瓶蓋,平裝滿一蓋,即相當於5~6克鹽。
2用調味汁改善口感
一般來說,20毫升醬油含有食鹽3克,10克黃醬含有食鹽1.5克。如果菜里加了醬油和醬類,要相應減少食鹽用量。
可以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的調味汁,或用辣椒、大蒜替代部分鹽和醬油,可改善食品口感。
3臨近出鍋再放鹽
要達到同樣的鹹味,晚放鹽比早放鹽用的鹽量少一些。可以在菜品或湯快出鍋時再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的用量。
4多蒸煮燉,少煎炸炒
多采用蒸煮燉等烹調方式,做涼拌菜時,少放鹽。
5培養看食品包裝的習慣
注意減少高鹽食品,如餅乾、泡麵等的攝入量。購買食品時,養成閱讀營養成分表的習慣,少吃含鹽高的包裝食品。
6儘量在家就餐
少吃或不吃醃製食品,儘可能減少外出就餐或點外賣。如果選擇外食,一定要提前告知,要求少鹽清淡。
7少吃加鹽的主食
如各種帶鹹味的餅,加鹽和鹼製作的掛麵和拉麵等。如果實在要吃拉麵之類的快餐,不要喝湯,並額外喝些茶或白水。▲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