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論中說:有練拳多年者,不能運化之,雙重之病未除爾。欲除此病需知陰陽,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王宗嶽先生提出了雙重之病。那麼什麼是雙重之病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手腳並重。宗嶽先生在太極論中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渺。指的就是在打拳過程中,左手重則左腳輕,右手重則右腳輕。重則實、輕則虛,實為陽、虛為陰。懂的這個道理後,打起拳來就要避免手腳並重的出現。手腳並重很容易讓對方判斷並掌握出自己的重心,從而受制於人。當手重的時候,手為陽,腳輕則腳為陰,反之亦然。陰陽互濟相輔相成。同時陰陽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運動中互為轉換。
二、手手並重。手手並重指的是打拳過程中,雙手的配合出了問題。太極拳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有陽必有陰,有陰必有陽。所以當一隻手為實時,另一隻手則為虛。前手也不一定為實,也可能是虛晃試探,為後手打擊打掩護。前手的虛隨時可變為實,當對方放鬆了警惕,虛變實打擊就可能得手。但如果雙手並重,則沒有了變化和彈性。反而是互相掣肘,當然會受制於人。
三、腳腳並重
王宗嶽先生在太極論中說:偏輕則隨、雙重則滯。就是告訴我們在行拳過程中,重心在一隻腳上,執行就靈活,重心放在兩腳上則執行不便。行拳應用的是圓規定率,一隻腳支撐,身體隨另一隻腳運動。只有這樣才能執行自如,否則兩腳卡死,運動當然不便。打過拳的都會有體會,一套拳中,只有起式和收式雙腳並重,中間很少用道雙腳並重。
四、中心和重心並重
這裡所說的中心,是指我們身體的中心。而重心則是指行拳過程中的身體重心。太極拳要求松腰坐胯,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執行更靈活。二是胯後坐,身體的重心也跟著後移,從而形成重心和中心分離。重心的後移使人的頭、身體中節、腳形成一個自然的弓形。為身體的靈活運轉,發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身體重心後移,會帶來重心不穩,那麼這是就要靠頭部領勁來調節。形成含胸拔背的外形。大家可以做個試驗。當你拿一隻弓,使其一頭著地。手按著另一頭時,轉動會很靈活,這就是重心和中心偏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