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三九天,三九給人最深的就兩件事:三九最冷,三九最適合養生。或者說三九就只有這兩件事,這兩件事最終就變成一件事,就是如何吃,最多再加上吃什麼。
這樣的話,現在的人活的還真不如千年前的古人精彩而有內涵了,也還真是辜負了中國古人的一番苦心,也低估了中國老祖宗的智慧,三九的九可不是亂用的,三九也不是這樣過的!
首先說羽麒麟並不是否定養生,只是有三點總要弄明白。
一來,實在不知道如何是對的養生,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冬天吃羊肉好夏天吃羊肉好,你考慮過其他肉的感受嗎?
冬天不能吃冷的夏天也不能喝涼的,那冷飲店冰糕廠什麼時候上班呢?
三九天是貼三九帖最好的時候,三伏天貼三伏帖都搶破了頭,貼這兩種的大多數是一撥人。
所以,養生不應該是千篇一律,更不應該人云亦云。
羽麒麟不是老中醫,更沒有行醫證書,不能對如何養生多言,但俺們山東的一聖說過有教無類,卻也更強調因材施教。
《論語·先進篇》記載:孔子弟子公西華看到的一件事,大體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冉有問了老師同樣的問題,兩人得到的答案卻完全相反。
公西華看到了,肯定很奇怪,就問老師這是怎麼個情況,孔子笑著說:“冉有做事猶豫不決,所以鼓勵果斷行事。子路辦事不周全,所以就勸子路三思而行。”
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因人而異,區別對待,量體裁衣,對症下藥,相比養生更是關係到人的生命健康,就更應該是如此道理了。
網上的養生可謂是千篇一律,甚至有點瞧不起網友的智商,比如天冷了要注意保暖,不能吃太多之類的,不能吃太辛辣太油膩更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這一般是醫生給病人開完藥必備之。
如果這是來自朋友的問候關心,也就罷了,如果是作為養生知識,你說是不是考驗智商,聽,好像連這都不知道是不是傻,不聽,是不是更傻。
而最重要的,中國已經都脫貧了,大部分人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養生,而中國三九中包含了豐富的消寒文化,其中一項活動最適合孩子,也很適合現在的實際狀況,而三九中的九就更大有講究了。
古時私塾每到這個時期,要教學童背誦《九九消寒歌謠》,九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現象和天氣徵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氣候變化規律.
頭九冬至一陽升,王祥解衣臥寒冰;孝心感動良魚獻,取到家中奉母親。
二九雪花飛滿天,尋梅凍死孟浩然;韓愈追封昌黎縣,雪擁攔關馬不前。
………
八九雁南往北飛,正遇孔子哭彥回;七十二賢同學道,徒眾三千誰不知。
九九數盡春風濃,家家犁牛遍地耕;五穀雜糧都要種,風調雨順享太平。
這首《九九消寒圖》詩,是清朝時山東濰坊王之瀚寫的。這九首絕句分別寫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圖" ,被世人稱之為農村的"數九科教詩"。
這開頭有點像現在的小九九乘法口訣,要知道在古代的乘法口訣是與現在相反的,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
中國的九九歌,根據古籍記載推算應該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這回知道為什麼叫九九了吧,因為古時的口訣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而不是一一。
而九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實在就是太深了。九在中國傳統意義中就是多,高,深等等的含義,黃河九十九道彎,天有九重天地有九泉之下等等。
連帶著九的倍數也成了特別的數字,十八般武藝,三十六計,孫悟空七十二變,孫悟空筋斗雲飛得再遠也出不了九的倍數。
《史記》中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洲。”《素問?三部九侯論》中說:“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而在古代中國中的數字九為一人首蛇身即為龍。《說文》注:“陽之變也。象其曲屈究盡之形。於是多用九這一數字來附會帝王,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也多與九有關。帝王之位稱“九五”。帝王稱“九五之尊’”。
九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的書寫方式如下:
雖然九已經是如此重要,而在冬季數九中,不去數八數七,更是代表了中國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體系裡,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的極數。
中國古代為何冬季要數"九"而不數其他數字呢?這裡麵包含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體系裡,"九"有"極"和"陽"的特殊意義。
而代表中國哲學思想的《易經》有三大核心:簡易、變易、不易。"陰"和"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但是從"入九"這樣的極陰轉到九九極陽,心急不行,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以在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嚴寒,三九不只是季節徵候的顯示,更是中國古代的祖先們盼望春天,大地回陽的精神寄慰,而這種期盼也有具體的方式。
方式還有多種,但都離不開九,更具體的就是數九,可以寫九畫九都統稱為九九消寒圖,圖也多種多樣,有銅錢樣的,有陰陽魚的,也有畫梅花的,還有相傳為文天祥首創的消寒對的。
其具體方法就不一一詳述,網上一查很詳細,羽麒麟主要想說說這種方式。
這種方式可以說是中國一種文化遺產,既有趣也有中國文化的文雅,也有對孩子啟蒙教育的作用。
比如曉妝染梅,明人楊允浮《灤京雜詠一百首》詠及此俗,其自注雲:"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日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
女子畫素梅一副,每日起來化妝時,就用胭脂染紅一朵梅花,現在就更方便了,口紅什麼色號的都有,花也就更豐富多姿了。
還有就是過去私塾都背的九九歌,現在可以讓孩子們也學一學塗一塗染一染,當然無論是形式還是圖案都可以創新。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訊息,北京市一小學就開展過“九九消寒圖—挑戰自我”接力活動,同學們連續81天,堅持完成了468張“九九消寒圖”。
而且這種形式既可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非常適合現在的狀況,一來,現在疫情還是要注意,大家都儘量少出門尤其是出遠門,而這麼多學生都要放寒假了,這無疑是一個有趣又有益的遊戲。
再者,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儀式感,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節日裡的儀式感,不但很足還很美,只是要麼遺忘了,要麼被西方的一些方式帶偏了。
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16年11月 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透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相信更多的中國文化被世界看到,相信隨著中華偉大的復興,中國的強盛,中國文化也會越來越受到歡迎重視,當然也需要更多挖掘恢復創新。
就像出河南衛視甩出的舞蹈《唐宮夜宴》《天地之中》,水下舞蹈《洛神賦》,不是都“出圈”又炸場了嗎,大家是不是都覺得很美?
臘月裡的2個神一大一小都惹不起,瞭解清楚別拜錯了?
元旦不是洋節!中國的元旦有一元伊始三元九運的講究,深著呢
上古最正統的大神天帝卻神秘地消失了?幸好山東人沒忘了他
這才應該是中國文化的美!中國獨特魅力的儀式感!中國節日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