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十三勢,現下主流的說法是棚捋擠按採列肘靠加進退顧盼定,據說是大師的說法。也有說手捧八卦腳踩五行,合起來叫太極十三勢,據說也是大師的說法。四五年前,我不懂這個,因為沒練到這層,但並妨礙我質疑這些說法,於是把這些東西放在心裡,沒再去探究。
我質疑的方面有幾點,第一、太極拳公認的內家拳,怎麼會光說外形,這不合拳理,太極十三勢應該是一個涵蓋太極拳很大一部分內容的說法,不應該只有外面的講法,無論是採列肘靠也好,八卦五行也好,說的都是外面,這跟內家拳內裡的東西不能說一點邊不沾,但也不是很貼切。第二、十三勢,按照8+5得來,太牽強,要按著數學的排列組合演算法,兩種說法都不對,一個進,就可以和棚捋擠按採列肘靠組合到一起,諸如此類,應該叫四十勢。所以當初極不認可這樣8+5的弱智演算法。第三、八卦五行的說法,都知道,五行是物性,既然是性,那就不在外邊,八卦是天象,是可以看到的,在外邊無可厚非,關鍵是物性也放到外邊,還放到腳上,這就不合理了,難道手上就不能有五行的東西?那我就不明白了,形意拳、心意拳的五行拳咋練到手上去的?太極拳能不能不這麼搞笑?不講明白這幾個疑問,再大師說的我也不信!
再看陳鑫的《陳式太極拳圖說》和《太極拳圖畫講義》中,分上下兩卷,上卷講述拳理,下卷詳述陳氏太極拳第一路,附有圖文,這下卷,陳氏八十三式一路太極拳,一共分成十三節,每節或是五六個招式,或是十一二個招式,或是隻有一個招式組成,叫勢,一共十三勢。我倒覺得這個是可信的。在《易》中,機勢總是前後相隨的,“君子知機知勢”,太極拳也常說得機得勢。勢,《說文》及《康熙字典》中解釋本義是高處的球丸具有向低處滾動的力。具有力量、姿態、形態、等要素。這裡面似乎跟上面兩種說法都不著邊。從我內心來說,更傾向於這種說法的勢,太極拳一共有十三種態勢,就如同心意拳的十大真形一樣。
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拳勢卷一中,第一勢金剛搗錐中所言,此勢僅一著(招)陰陽合德,胸中一團太和元氣,充週四體至柔至剛,實備乾健坤順之德。當其靜也,陰陽齊備無跡可尋,及其動也,看似柔順其實至剛,看似至剛其實至柔,剛柔皆具。是謂陰陽合德,故取諸乾坤。此招能成勢,應如金剛一般立天地間,手中法器用力向下一頓之形意一般,心有此意,體有此形,此勢成,含而不發,靜之慾動內有地動山搖之威。體靜如山嶽意動蓋天地不怒而自威,暗合喜怒哀樂之未發之中,發之皆中節之和,故能至剛至柔剛柔皆具,神形兼備、意氣同至。
因此我個人認為,十三勢這樣理解更為合理,內外兼說,符合內家拳的概念,由機成勢符合傳統文化的解釋,以此來指導拳,有練法,有用法,有心法,而不是8+5這樣牽強附會。進有進勢、退有退勢、高去有高勢,低走有低勢,順有順勢,背有逆勢,定有定勢,快慢閃躲走化各有其勢,符合太極拳套路動作。體形心意神合而為一,可稱勢。所謂仗勢欺人者,所依仗的無非就是尚未實際作用到現場的地位實力手段所產生威懾恐嚇與阻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