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導專家:黃穗平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
《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季節是陰氣收藏的季節,陰虛人群在秋冬季進行養陰,效果更好。
今年的廣東不太冷,不少怕冷的人覺得這種溫度剛剛好,但其實,不冷的冬天也不好,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夏天不熱陽氣不足,冬天不冷陰氣不足,陰陽失衡人體就會生病。
所謂“冬不藏精,春病必溫”,冬天,陰津和陽氣封藏的好,一開春就可以緩慢釋放精氣神,接下來的生髮會比較得力,相反,如果沒有做好這個養生要點,春天陽氣生髮,積蓄一冬的鬱熱,也開始蠢蠢欲動。
秋冬季節是陰氣收藏的季節,往年的廣東總是陰冷寒溼,而今年卻有點反常,不少人都覺得燥熱上火,陰虛體質的人群尤其難熬,陰虛體質的人有什麼症狀特點呢?主要表現為經常感覺身體、臉上發熱,面板乾燥,手腳心發熱,眼睛乾澀,口乾咽燥,偏好冷飲和冷食,容易失眠,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
那怎麼辦?當然是加強養陰。
陰虛體質少吃麻辣火鍋。對於虛寒人群,大冷天吃麻辣火鍋,吃的熱乎乎的,感覺很舒服。但是麻辣火鍋卻不適合陰虛體質的人,養陰首先要忌辛辣,因為辛辣能動火傷陰。
陰虛體質冬天宜補腎陰。因為腎陰是元陰所在,為陰之根本。陰虛人群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有養陰補腎之功,能伏藏相火,使之歸根。比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海參等等,因為色黑入腎。還可多以湯、羹、煲的形式烹飪食材,也可適當新增西洋參、沙參、枸杞子、女貞子、墨旱蓮、熟地、山藥、桑椹子、山茱萸等中藥做成藥膳。粥也具有極高的滋養功效,米類可選擇小米、大米、糯米等。
“陰陽互根互用”,中醫認為陰陽雙方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為用,所以養陰的同時也要扶陽,還需要適當加一些補充陽氣的食材或者藥材,並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暖頭:要注意頭部保暖,因為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並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於頭部。如果外出怕涼可戴上帽子,並避免頂風行走。另外,睡覺時注意稍微關上門窗,避免頭部被冷風吹到,但是不建議矇頭睡覺。
暖腳:“嚴寒從腳起”,腳部保暖對於暖身防病意義重大。腳部保暖除了穿厚實的鞋襪,還可以採用艾葉、生薑、花椒、當歸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後用5分鐘揉搓足心湧泉穴,能有很好的驅寒的作用。
暖腹:肺、心臟、脾胃等重要器官處於胸腹部,萬一受寒,即易引發相應器官的疾病。對於女性來說,腹部受寒還可能影響到生育健康,發生痛經、不孕等情況。腹部保暖可以減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瀉等疾病。此外,膝關節保暖也很重要,不宜為了追求美觀而過多暴露膝關節。
民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推薦一道西洋參山藥水鴨湯。
‖ 食療方推薦
西洋參山藥水鴨湯
材料:山藥30克,西洋參10克,生薑3片,水鴨半隻。(2人份)
做法:先將水鴨切件焯水,然後將藥材洗淨,一同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適量,用中火到慢火煲湯。湯成後,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滋陰強身。
適合人群:陰虛瘦弱者,常見面色萎黃、肌瘦膚熱、腹脹食少、飢不欲食、唇乾少飲、手足煩熱、舌淡紅、苔少。■
【來源:黃穗平說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