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摘自當代置業官網
自接連“暴雷”以來,各大房企除尋求幫助及債務展期以外,還有不少房企選擇“斷臂”自救。
前不久當代置業旗下物業第一服務公告稱,融創中國旗下物業融創服務將以91%的溢價率收購第一服務,在緩解當代置業趨於緊張的資金鍊時,融創服務也會因此得以擴張。
本以為歷經兩個月之久的等待,雙方可以“如願以償”,但沒想到近日融創服務公告稱當代置業於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最終導致正式協議無法於最後終止日完成簽署。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或許是雙方在價格上沒有談攏。但目前當代置業償債壓力愈加緊張,就連銷售層面都難以言好,在“拒絕”了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的資金的情況下,當代置業該何去何從?
當代置業“反悔”收購終止
2022年1月3日晚間,融創中國旗下物業平臺融創服務就收購當代置業旗下物業平臺第一服務事件公告稱,2021年12月31日當代置業突然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最終導致正式協議無法於最後終止日完成簽署。這也意味著,融創服務對第一服務的收購就此結束。
時間回溯到2021年11月1日,彼時第一服務與融創服務聯合公告稱,融創服務有條件的收購第一服務3.22億股股份,為第一服務當前全部已發行股本的32.22%,總對價約為6.93億元,摺合每股對價約為2.15元/股,摺合港元約為2.6167港元/股。若按照雙方簽訂協議當天第一服務晚間收盤時的1.37港元/股來算,融創服務對第一服務的收購溢價率將高達91%。
此後,第一服務、融創服務又曾兩次先後公告稱,將延長寄發要約收購事項綜合檔案的時限及將收購事項的最後終止日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如此坎坷的收購進度,也被業界認為是雙方交易失敗的表現,證明了雙方在談判過程中的不順利。
而對於終止收購的具體原因,融創服務表示,當代置業此前遭遇的流動性問題,對第一服務控股來自當代置業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可持續性及對當代置業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均直接造成了重大不確定性。遂融創服務與當代置業就交易對價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進行的調減、及交易安排的相應調整等事項共同進行了協商,並且協商後的正式協議當代置業已書面表達無意義。然而到了最後終止日卻發生了上述推翻的事件。
負債率居高不下債務高企
此前,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就融創服務溢價收購第一服務告訴氫財經,如此高溢價收購跟收購意願比較強有關係,背後肯定是跟物業制裁這樣一個質量比較好,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個收購。在融創來講,透過收購進一步擴大物業版面的經營範圍,這是值得肯定的。
而對於終止收購,嚴躍進表示,終止收購第一服務控股股權,對於融創服務而言,只是短期失掉了一個快速擴張的機會;不過,對於眼下已成為債務違約房企的當代置業而言,還須儘快找到可行的辦法“自救”。
事實上,除上述甩賣資產以外,當代置業還曾向大股東借錢來進行“自救”,據瞭解,當代置業控股股東張雷及總裁張鵬向當代置業提供合計8億元人民幣的股東貸款。不過,就如今看來,仍難解當代置業債務之渴。
據悉,自10月中旬因借款到期未償還完被晉商銀行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當代置業的債務危機就開始了。據瞭解,因當代置業子公司山西當代綠色置業因到期未能將11.24億元的本息償還完,當代置業以保證人的身份被一併告上法庭,晉商銀行要求當代置業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隨後,當代置業10月26日公告稱,於10月25日到期的12.85釐優先票據,到期未能償還票據本金及利息。這也意味著,當代置業正式違約。此後,穆迪將當代置業信用評級下調至“負面”。
並且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當代置業仍有4只存續美元,合計債券餘額約為10.1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65.05億元,其中一筆2億美元的債券將於2022年2月25日到期。而據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當代置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6.24億元,尚能覆蓋上述債務。
但當代置業仍頻頻違約,或許也正因如此,才體現出當代置業面臨的償債壓力之大。或許6.9億元對於當代置業高企的債務來說為“杯水車薪”,但可解其“燃眉之急”。而在此次收購終止以後,當代置業仍需面臨償還債務的壓力。
此外,在巨大償債壓力之下,當代置業負債率也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峰,去年上半年當代置業負債率為87.63%,較2020年末增長了1.03個百分點,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0.39個百分點。
在此情況下,當代置業該如何走下去,氫財經將持續關注。
原文作者:王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