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敬超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節日文化是其中一枚璀璨的明珠。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流 傳至今,長期積澱凝聚了中國歷史文化精華,可見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因此,在幼兒園教 育中應積極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對幼兒的品德發展大有益處。
傳統節日文化中蘊含了相當豐富的知識,包括文 化內涵和精神核心。隨著經濟的發展,多元文 化理念逐漸影響各家各戶,西方節日逐漸走進幼兒的生 活,弱化了傳統節日的存在感。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是培養 民族認同感和增強民族自信的外部表現,當代青年要弘揚 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幼兒時期,孩 子們的認知都是受到所接觸的事物影響,潛移默化地形成 一種思維模式。幼兒的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大部分屬於“面 子工程”,如何喚醒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心中的認同感, 激發認同意識,這與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密切 相關。
中國傳統節日概述
中國傳統節日在幾千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展現了一 幅幅生動的民間生活風俗風貌圖景。根據研究發現,天地 信仰與祖先信仰是當時人類最原始的信仰。天地信仰產生 於人類社會初期對自然和神仙的敬畏和崇拜,於是發展出 多種型別的祭拜活動,傳統節日就是人類基於原始信仰及 其現實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一些流傳至今的節日活動, 對映著古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凝聚著中國傳統優秀文 化的豐富底蘊。早期的節日文化滲透著古代固本思源、天 人合一的人本精神,其中的祭祀活動更是體現了禮樂文 明。中華民族文化是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基本文明框架。先秦時期南北兩地文 化尚未互相傳播和融合,很多古代節日鮮有記載。到了漢 代,由於南北經濟文化往來頻繁促進了兩地風俗文化的交 融,這為節日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漢代以後南北 文化交流頻繁,這促進了節日文化的傳播。到了唐代,節 日活動從嚴肅祭拜型向娛樂禮儀型轉變,體育娛樂活動初 具雛形,一時之間流行開來,甚至一些風俗流傳至今。唐 代促進了傳統節日文化的融合,其節日主體部分至今仍在 沿用。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表達著華夏兒女對事物重要 性、價值性的認同。傳統節日蘊含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 敬畏和濃厚的歷史人文情懷。在充滿儀式感的節日活動中 釋放人們的情感,為生活帶來更多的趣味,讓人們領略大 自然的瑰麗和對人類社會的認同。這一份凝聚著中華文明 思想精華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值得全體華夏子孫代代 相傳。
剖析幼兒園的現狀
慶祝節日深受幼兒歡迎和喜愛,幼兒對於慶祝節日活 動充滿興趣和憧憬,其大部分原因是在幼兒園中過節時, 園中會舉辦許多活動,小朋友們會在其中獲得一些嘉獎和 平時可能吃不到的零食。很少有幼兒瞭解傳統節日中的奧 秘以及它們背後的歷史。
由此可見,在幼兒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中,仍然還存 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在學習傳統節日的選擇上,幼兒 園老師往往會更偏向於春節、端午節等關注度高的傳統節 日,而像重陽節、清明節這些節日難免被忽視。雖然國家 規定在法定節日休息,但是這僅僅讓同學們記住了放假的時間,卻鮮有人真正瞭解傳統節日的內涵與故事。其次, 在節日開展方式上過於形式化。大部分幼兒園在節日來臨 前夕會對園內環境進行佈置裝飾,不同的節日張貼不同的 圖案,也會根據節日的不同選擇性地開展親子活動。但這 些只是從表層向幼兒宣傳節日文化。比如,某些幼兒園 會在春節前夕,組織幼兒和父母一起動手包餃子過節,幼 兒也許只知道到了哪個時候該過什麼節該吃什麼,卻不知 道過節為什麼要吃餃子。要想真正地瞭解、感受傳統節日 文化,幼兒園教師可以在組織的活動中講授節日曆史、背 景、習俗緣由等相關節日知識,透過圖片和影片等多種形 式,讓幼兒切身實地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增強中 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與文化自信。
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教育的關係
傳統節日文化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積澱而 傳承下來的,是中華文化巨庫的瑰寶,是經過許許多多 朝代發展後流傳至今的,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的“骨 髓”,是華夏兒女對多彩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華民族文 化特色的重要體現。各個年齡段的人對於傳統文化節日的 認知隨年齡的遞減呈階梯狀下降趨勢。根據資料顯示,老 年人和中年人對傳統節日的認知更加豐富,而青年和少兒 卻鮮少了解。幼兒教育的基本內容是培養幼兒品德修養。 學齡前的幼兒正是人格完善和道德觀念養成的關鍵階段, 是學習良好品德習慣的黃金階段。有關研究表明,從幼兒 品德方面入手,綜合全面發展目標,透過遊戲,融合品德 教育內涵,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在這樣一 個成長環境中,幼兒園教師透過組織幼兒觀看節日圖片、 影片和張貼節日海報給幼兒講解傳統節日來源、風俗和習 慣,結合創意遊戲和親子互動,促進認知、情感和文化認 同感的發展,有利於孩子瞭解傳統節日風俗習慣與社會禮 儀。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是為了挖掘有利於幼兒優秀 品德發展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探索在傳統節日文化教育 中培養幼兒品德的實現途徑,形成一系列創新的傳統節日 文化教育方案,促進幼兒積極健康的品德發展和社會禮儀 培養。改變幼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現狀,重視中國傳統節 日文化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社會主義文明 建設,從而很好地提高幼兒啟蒙素質教育,樹立幼兒愛國 情懷,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對社會文明發 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承傳統節日文化,促進幼兒品德教育
首先,幼兒園教師能夠從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特徵出 發,結合傳統節日文化設計教學方案。傳統節日文化與 幼兒生活息息相關,幼兒時期正是幼兒品德教育的啟蒙階 段,教師可以選擇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學習興 趣,使他們透過多種形式來感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魅 力,促進品德素質發展。
其次,多開展關於傳統節日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 活動中切實地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傳統教育中,我 們往往採用說教的形式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在要求多元發 展教育的今天,教師應當跳出書本,透過實踐活動傳播思 想文化知識,讓幼兒感受文化的魅力,形成深刻的印象。 開展活動要將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改變以往純書本教學方 式,結合實踐活動,讓兒童切身感受其中的氛圍,更能讓 孩子們主動接受學習。傳播傳統節日文化,讓孩子們養成 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這有利於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最後,加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互動。家庭教育 對於幼兒初期的認知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育 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互為一體,要加強幼兒園與幼兒家 庭的密切聯絡。在家校聯合模式下,不斷提高幼兒素質教 育水平,改革教育方式,推廣教育優秀成果。幼兒園與家 庭教育攜手,共同促進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幼兒品德素質 修養。
在幼兒啟蒙教育階段,教師要著重培養幼兒的良好品 德、端正的情感態度,因此,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非 常有必要的。啟蒙教育是促進幼兒接受傳統節日文化、培 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階段,是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 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在幼兒品德教育過程中,不可 急功近利,應當細水長流,潛移默化地增強幼兒對傳統節 日文化認知和認同,進而幫助孩子們提升思想品德修養。 幼兒園還應當探求創新適宜的教學方式,努力傳承中國傳 統節日文化,致力於促進幼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進一步 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狄英.讓“德育之花”在幼兒園中綻放——以大班幼 兒禮儀教育為例[J].教師,2020(08):90-91.
[2]陸春明.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論 民間遊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宿州教育學院 學報,2018,21(0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