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娟娟
1月5日,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IGM Financial Inc 宣佈,子公司萬信(Mackenzie Financial)與加拿大鮑爾集團(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 )達成最終協議。萬信將以11.5億加元的現金價格,收購鮑爾集團持有的華夏基金13.9%的股權。
萬信預計,交易將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屆時萬信持有的華夏基金股權比例將提升至27.8%。此項交易有待監管部門批准。萬信為加拿大資管機構,華夏基金外方股東之一,最新資管規模2103 億美元,約摺合13410億元人民幣。
IGM表示,收購華夏基金股權會給萬信帶來很多好處。例如,透過持有一家中國頭部資產管理機構相當比例的股權,萬信可增加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介入;增進萬信與華夏基金之間的關係,(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商業機遇,為萬信在中國分銷產品或解決方案爭取更多的機會;透過萬信來集中持有華夏基金的股權可簡化IGM和鮑爾集團的組織結構;對於IGM而言,收購完成後頭一年,公司財務狀況也有望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權轉讓,轉讓方和受讓方存在控股關係。加拿大鮑爾集團官網顯示,鮑爾集團PCC全資控股鮑爾金融,而此次參與收購的萬信(圖片中為萬信投資)為鮑爾金融控股的IGM金融的子公司。
中國資管市場是全球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增加對華夏基金的投資對IGM發展有戰略意義, IGM董事長和執行長James O’Sullivan表示。他認為這是加快IGM發展和分散業務佈局的最佳機遇。IGM在新聞稿中介紹,截至2021年6月底華夏基金的資管規模約3090億加元,過去三年,長期限(非貨)的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複合年化增長近40%。據中信證券三季報,三季度,華夏基金淨利潤約6.36億人民幣,同比增加56%。
若此項收購獲批准,華夏基金的股權機構將變為中信證券持股62.2%、萬信持股27.8%、天津海鵬科技持股10%。
對華夏基金給出415億元估值
按照此次收購價格,萬信出資11.5億加元獲得13.9%的股權。它對華夏基金公司給出約414.94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這個估值怎麼樣?我們來看看。
5年前,2017年1月初,IGM釋出新聞稿宣佈以9.3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華夏基金3.9%的股權。按照這個價格估算,當時,它對華夏基金給出的估值是240億元人民幣。從240億元到414.94億元,5年間華夏基金的估值增加了72.89%。
Grow 投資集團創始人、首席投資官馬暉洪表示,考慮到期間華夏基金管理規模增長,這一估值增加幅度是合理甚至偏低的。
馬暉洪評論萬信此次收購表示,“這是一個雙贏局面。估值非常合理”。他介紹,國際市場對公募基金(共同基金)公司的估值多參照 Price / AUM, 即估值/管理規模這一指標。這個數字一般在0.5%-1%。華夏基金截至2021年6月底的管理規模約1.55萬億元(不含子公司),萬信此項交易估值是 2.5% Price/AUM。這一水平雖然高於海外的一般水平,但考慮到中國資管行業未來高速增長和對投資方的戰略意義(持股從14%增加到27.8%),估值非常合理。“這也體現外資對中國市場加大投資的方向,及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成果。我認為今後會有更多外國資管公司増加投資中國力度”。
外資機構紛紛收購中國資管機構股權
在新聞釋出稿中,IGM寫道,此次收購可增進萬信與華夏基金的關係,獲得新的商業機遇。
確實,近年來萬信與華夏基金在業務上的聯動日益頻繁。
例如,萬信官網顯示,2021年華夏基金與萬信合作推出了萬信華夏基金多資產基金。這隻基金投資於中國市場股債資產,由華夏基金擔任管理人。
2017年,10月10日,萬信也與華夏基金合作發行萬信全中國股票基金(Mackenzie All China Equity Fund,),華夏基金作為投資顧問為該基金提供諮詢服務。
華夏基金之外,近年來外資對中國資管機構的股權越來越感興趣。
例如,根據2020年8月24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佈的資訊,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股權,轉讓價格70億元。這筆交易若順利完成,上投摩根將由摩根資管全資控股,成為外商獨資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交易尚待監管批覆。也即,對上投摩根基金給出了142.86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公募基金之外,銀行理財公司股權也為外資機構看重。
招商銀行12月3日晚間公告,中國銀保監會已批准公司子公司招銀理財增資擴股及變更註冊資本。根據批覆,戰略投資者摩根資產管理將出資人民幣26.67億元認購招銀理財10%的股權,增資完成後,招銀理財的註冊資本將增加至55.55億元,公司和摩根資產管理對招銀理財的持股比例分別為90%和10%。
此外,法國巴黎銀行和德意志銀行都在籌謀與國內大行建立合資理財公司。第一家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開局順利無疑給了外資機構信心。2022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邁向新的發展征程,新的合作伙伴或許能帶來新的想象空間。對於外資機構來說,大行強大的渠道能力無疑為其在中國展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或許正因為如此,有外資機構痛惜下手太晚,大行已經被搶光。
慘烈!復牌直接腰斬!8倍大妖股閃崩跌停,銀行家電突然爆發!鋰電半導體軍工狂跌,千億白馬跌超9%!阿里騰訊又被罰,恆生科技股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