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2日,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離開了人世。被人發現的時候,是在自己的臥室,人已經死了有一會了,並且赤身裸體,屍體已經呈現出了發紫狀態,身下的床單也是已經被撕的支離破碎。白崇禧去世的時候73歲,在生前身體狀況也一直比較穩定。經檢查之後,臺灣方面聲稱是心臟病突發。白崇禧去世後,蔣介石親自去到了府上進行弔唁,國民黨也為其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
白崇禧的去世在民間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尤其是死因,更是眾說紛紜。白崇禧去世之後,一直在其身邊照顧他的小護士也是沒了蹤影,很多人都說白崇禧是被暗殺的,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今天富貴就來帶大家探尋一下這背後的故事。正題開始之前,新來的朋友別忘了點點關注,這樣既方便回顧往期內容,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權力誘惑,心存僥倖
1949年4月,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節節敗退,在長江南岸苦苦經營的防線也被解放軍一舉突破。在這之後,解放軍更是勢如破竹,乘勝追擊,大片的國土都即將回到祖國的懷抱,面臨著解放。
反觀國民黨政府,早就沒有了戰爭剛開始的囂張氣焰,潰不成軍,敗得一塌糊塗。原來大批的兵力到如今只剩下了三支主力部隊。其中一支是退守在西南邊陲的胡宗南的隊伍,另外一支是陳誠早年間留在的,還有一支就是這白崇禧的隊伍。
白崇禧這個時候手握15個軍的兵力,還有25萬的軍馬,軍艦和軍機也還是數量龐大。雖然坐擁了不少的武器裝備,但是白崇禧此時的內心是非常糾結的,根本沒有心情去指揮前線的作戰。白崇禧是軍閥新桂系的代表,一心只想著回到自己的西南老巢,先是去到了衡陽,緊接著失守之後又來到了廣西。
如今的白崇禧一直周旋在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充當著“和事佬”的角色,經常來往於南京、貴州和重慶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心思來顧及前線的戰事。到了1949年11月,人民解放軍做好了解放廣西的準備,準備對貴州以及廣州的南部地區發動進攻,然後再圍攻廣西,將廣西作為是最後的戰地。
11月底,廣西整個地區都被解放軍成功地拿下,沒有了安身之地的白崇禧只好逃往海南島。這個時候,白崇禧因為擔心蔣介石會加害自己,也不敢去往臺灣,但是也不能再海南島多加逗留,再三思考之後,白崇禧甚至都做好了逃到海外的準備。
雖然這個時候的白崇禧手上也都是一些殘兵敗將,沒有太多的利用價值了,但是李宗仁身在美國,對於蔣介石來說,白崇禧也還算是有著那麼一點利用價值。在這個時候,蔣介石也是開始積極地拉攏白崇禧,向其表示希望白崇禧可以早日過來臺灣。為此,蔣介石也是做了很高的姿態。
首先,蔣介石派遣了自己的軍需署長張良來到了海南島,給白崇禧部隊補發了軍費,緊接著又派遣了自己的親信陸軍副總司令羅奇也來到了海南島,而且是帶著蔣介石的親筆信,信中蔣介石表示,現在是危難當急,臺灣方面要洗盤重組,希望白崇禧可以趕緊去到臺灣共商大計!不僅如此,羅奇還告訴白崇禧,蔣介石重新上任之後,會任命白崇禧為“行政院長”。
蔣介石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白崇禧內心開始猶豫不定。白崇禧十分清楚蔣介石想要自己去臺灣的目的,但是“行政院長”職位對白崇禧又具備著很大的誘惑力。一時間,白崇禧是糾結萬分。
就在這個時候,白崇禧身邊的朋友勸誡他“上將回臺,將難免一死。”反倒是不如趁著這個機會,順應時代的發展,投奔共產黨。其實早在李宗仁逃往國外之前,也是一再囑咐白崇禧,等到在大陸混不下去的時候,哪裡都可以去,就是不要去臺灣。
但是朋友們的好言相勸,最終白崇禧都沒有聽進去,一心只被權力地位所吸引,白崇禧抱著一絲的僥倖心理,認為蔣介石不會那麼狠心,將自己置於死地。白崇禧也不甘心去香港,去國外,一旦遠離中國,那麼也就意味著永遠失去了政治舞臺。
於是,經過再三考慮之後,白崇禧派出了自己的手下李品仙和參謀長先行來到了臺灣,摸一下蔣介石的真實想法。二人來到臺灣之後不久,李品仙就告知白崇禧,蔣介石是誠心地想要邀請他來到臺灣,並且讓他擔任“行政院長”的承諾也是值得信任的。聽到李品仙這麼說,白崇禧心裡的顧慮也就打消了很多,於是這才坐上了飛往臺灣的飛機。
來臺之後,處處被針對
白崇禧來到臺灣之後,蔣介石對其可以說是百般禮待。白崇禧對於自己的選擇很是滿意,並且還專門給遠在美國的李宗仁發去電報告知了自己目前的情況,並且勸誡李宗仁也可以早日過來臺灣,和自己相聚。另外,白崇禧還代蔣介石轉告了三條建議,轉達了蔣介石的意思。
李宗仁得到訊息之後,很是生氣,並不相信蔣介石是真心實意的,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回臺灣的要求。但是此時身在美國的李宗仁身上還掛著“代總統”的名號,李宗仁不願意回到臺灣,那麼這個總統的職位就會一直由李宗仁擔任,這就讓蔣介石的處境有些尷尬了。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蔣介石實在是等不及,也顧不上什麼所謂的法統了,於是在1950年3月1日發表了自己要“復職”的訊息,即將恢復總統一職。在美國的李宗仁得知這一訊息之後,隨即做出了回應,在紐約召開了釋出會,公開指責蔣介石的這一做法是有悖於憲法的。
這就使得蔣介石十分生氣,但是又不能拿遠在美國的李宗仁怎麼樣,於是就將矛頭對準了白崇禧,將他作為了出氣筒。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白崇禧在國民黨中的地位開始逐漸下滑。或許更早,從白崇禧選擇來臺灣的那一刻,他的政治地位就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1952年10月,國民黨召開了“七大”,當時在臺灣的所有國民黨六屆常委都當選了“評議委員”,唯獨白崇禧落選了,可見這是蔣介石在故意刁難白崇禧,給他難看。一些國民黨元老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站出來表示有失公允,還安排了于右任前去和蔣介石商量,于右任當時在國民黨中可以說是德高望重。
當天,于右任來到蔣介石的辦公室之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蔣介石聽後笑著說道:“健生的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只是簡單地說了這麼一句,並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的回應,緊接著就笑著送客了,後來就這件事情再也沒有了後文。
1954年,在國民黨召開的“國大會議”上,有人站出來列舉了白崇禧的三大罪狀,要求彈劾白崇禧,聲稱他私吞了中央銀行的7萬兩黃金和漢口銀行的370多萬兩的白銀,並且在徐州會戰的時候,不服從調令,擁兵自重。
對於這些罪名,白崇禧肯定不會輕易認下,做出了自己的駁斥。白崇禧向當天參會的所有會議代表都發了一封自己的答覆書,對於三則罪狀都做了明確的回覆。不僅如此,白崇禧還在香港的《工商時報》上將答覆書做了刊載,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臺灣的輿論也都站在了白崇禧的這一邊,最終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彈劾白崇禧的那個人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這件事情明擺著就是蔣介石指使的,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讓白崇禧在罷免李宗仁“代總統”的問題上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這也是故意在讓白崇禧為難。白崇禧和李宗仁兩人都是新桂系的代表,多年來一直是並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還曾經說道:“李、白兩人實則為一人。”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感情有多深。
但是面對蔣介石一次次的刁難,自己的好兄弟李宗仁又在美國,無奈之下,白崇禧只好在罷免李宗仁的聯名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也只是蔣介石針對白崇禧的開始,從此之後,但凡是針對李宗仁的事情,蔣介石就會安排白崇禧打頭陣,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也是由白崇禧站出來做回應。
1964年,李宗仁在美國《先鋒論壇報》上聲稱要求美國政府和中國實現外交關係,這一做法引起了臺灣方面的反對,在蔣介石的安排下,由白崇禧出面致電李宗仁斥責他趁早醒悟,不然晚節不保。這個時候的白崇禧已經完全是蔣介石的傀儡了。
成為棄子,悲慘下場
後來李宗仁回國之後,白崇禧對於蔣介石來說,利用價值已經全無。白崇禧剛來到臺灣的時候被安排住在了圓山,後來搬到了臺北的松江路居住,之後白崇禧就自己出錢將這棟房子買了下來。
在白崇禧被蔣介石徹底拋棄之後,“國安局”將白崇禧的家進行了一番搜查,各種東西都翻了個底朝天,甚至連地板都沒有放過,揭開了進行檢查。回到家看到這番景象的白崇禧十分憤怒,於是打電話質問蔣經國這是怎麼回事,蔣經國卻聲稱不清楚此事,將責任推給了“總統”。於是,白崇禧又打電話問蔣介石,蔣介石理直氣壯的態度令白崇禧怒不可遏,但是又無可奈何。
此後,白崇禧的所有行蹤都受人監視,家對面就是一個派出所,駐紮了很多的特工,專門用來監視進出白崇禧家的所有人。白崇禧之前一直很喜歡下棋,在剛到臺灣的時候,也是一有空就拉著自己的手下來陪自己下棋,如今淪落到這番境地,已經沒有人再敢和白崇禧下棋了,因此,失去自由的白崇禧和臺灣的政界就完全失去了聯絡。
對於時刻被監視的生活,白崇禧無數次向蔣介石提出了抗議,但是都不予理睬。久而久之,白崇禧也就認命了。每次乘車外出的時候,後面總會跟著很多人,這讓白崇禧有些無奈和啼笑皆非。
在臺灣的這段時間,白崇禧可以說是備受煎熬,支撐他活下去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了。白崇禧和妻子一共有十個孩子,一家人雖然是過得比較清貧,但也算是幸福。直到1962年,白崇禧的妻子因病去世,白崇禧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
後來,白崇禧喜歡上了打獵,但是在一次打獵的途中險遭遇害,之後就再也沒有去過了。晚年的白崇禧經常會託自己在中醫協會任職的理事長幫自己買一些補藥,來泡酒喝。也正因為這酒,給白崇禧招來了殺身之禍。
白崇禧去世的那天,照顧白崇禧的張護士並沒有立刻將這一訊息告訴白家人,而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副官來到臥室的時候才發現,白崇禧已經去世了。經過調查之後,白崇禧是因為心臟病去世的,蔣介石還親自來到了白崇禧的家中弔唁。
對於白崇禧去世的真相,民間更多的是認為是他殺,當時放在白崇禧床頭的半瓶酒在調查中突然沒了蹤影。據後來國民黨特務谷正文說道,當時就是白崇禧打獵時差點遇害,就是他一手策劃的,買通了白崇禧身邊的一位副官,但是因為白崇禧福大命大,這才讓他逃過了一劫。同時,谷正文也承認,是他在白崇禧的補藥上動了手腳,加大了藥量,使得白崇禧不勝藥力,最終相當於慢性自殺。
但是對於那名張護士,谷正文並沒有提及,也許是因為害怕,也許是不好意思。但是死因究竟是什麼,對於白崇禧來說都已經沒有意義了。一代抗日名將就這樣隕落了,令人感慨蔣介石的“肚量”。
本期就到這裡了,歡迎各位留言討論,也可以點點關注,感謝您的觀看,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