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由臺灣的李耀昌教授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從中國雲南省祿豐縣出土“約2億年前”的祿豐龍肋骨中發現了膠原蛋白!
▷ 祿豐龍長約6米,為草食性恐龍,據稱生活在“2億到1.95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
此研究發現的蛋白質被稱為目前已知全球最古老的、儲存完整的膠原蛋白,此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1
▷ “約2億年前”的祿豐龍肋骨中發現了膠原蛋白
為何“2億年前的”膠原蛋白仍未分解?研究人員稱,在祿豐龍肋骨的血管中還有許多細小的圓球狀赤鐵礦微粒,應該是來自恐龍的血紅細胞,它們能起到防腐抗菌的效果,其鐵離子能作為抗氧化劑,降低膠原蛋白的分解速率。
▷ 祿豐龍肋骨中帶有赤鐵礦顆粒的血管
02膠原蛋白能儲存多長時間?
常識告訴我們,生物死亡後屍體會開始腐爛,遺骸中的生物分子會被微生物、水解酶、氧氣、水等不斷分解,那膠原蛋白能儲存多久呢?
▷ 生物軟組織和蛋白質都會不斷分解
根據一篇發表在《生物化學家》期刊中的研究報告,實驗室中、在隔絕微生物、水等因素的條件下,膠原蛋白完全分解消失之前的時間如下:
▷ 表1:膠原蛋白在不同溫度下的最大儲存時間2
祿豐龍所出土的雲南地區平均氣溫約為17℃,此處膠原蛋白的最大儲存時間只有幾萬年(如果受到微生物、氧氣、水、反覆冰凍和解凍等因素影響,則會更短)。若祿豐龍化石有“2億年”歷史的話,那其中怎麼還會有膠原蛋白呢?
03恐龍軟組織多次挑戰“恐龍時代”
我們經常聽到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到2.5億年的“恐龍時代”的故事。
▷ 恐龍時代
但近年來恐龍化石中不斷報道發現了仍未石化的蛋白質,甚至富有彈性的軟組織。祿豐龍蛋白質並非首例,早在1993年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瑪麗·施薇茲(Mary Schweitzer)博士報道在“6800萬年前的”霸王龍化石中發現了血管、血紅細胞和DNA。3
▷ 霸王龍化石中富有彈性的血管
這些軟組織或蛋白質會不斷分解,不可能儲存上千萬年,進化論者當時就意識到這些發現完全違背了“進化的時間表”。所以最初很多進化論者直接否認這個事實,在未作調查研究之前就宣稱施薇茲所看到的是“微生物”,4 又稱那些軟組織是“危險的發現”,5 甚至學術雜誌拒絕發表她的研究成果。6
▷ “地質年代表”可以簡單理解為進化論所設想的各種生物進化出現和生存的時間表
但隨後在數十個恐龍化石中都發現了血管、韌帶、細胞、DNA、多種蛋白質,甚至還有最多儲存10萬年的碳-14,7、8 令此事實已經無法繼續否認了。而且最近研究人員還利用這些軟組織中的蛋白質對恐龍進行分類和研究。9
04“血和鐵”能拯救“千萬年”嗎?
施薇茲博士仍堅持相信恐龍化石是千萬年前的,因此她想延長血管的儲存期來維護進化的時間表,她使用純的、富含鐵的血紅蛋白處理鴕鳥血管,讓這些血管在室溫下(25℃)的儲存時間從3天延長至2年。10
施薇茲所用的方法與用高濃度的鹽水來醃製食物很相似,能達到一定的防腐效果,因此之後很多人都用“血和鐵”來作為恐龍化石保留軟組織的解釋,上述祿豐龍的蛋白質研究也是如此。
但事實上,施薇茲所用的血紅蛋白和鐵的濃度在生物體內是無法達到的,而生物遺體內正常濃度的血紅蛋白和鐵並沒有防腐效果,且含血液最豐富的腮和肺等組織反而常常腐爛得最快;6 而且施薇茲所獲得的2年儲存期與進化論宣稱的“6500萬年”仍然差距3000萬倍以上,6 將“血和鐵”作為膠原蛋白儲存“2億年”的解釋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 魚鰓富含血液,魚死亡後魚鰓腐爛得最快
因此恐龍化石中還儲存著軟組織和蛋白質的合理解釋是,這些恐龍的死亡時間最多隻有幾萬年,其中的軟組織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分解,此結論與恐龍化石中仍有碳-14完全吻合。8
創世記清楚地記載了在大約5000年前發生了全球性的挪亞大洪水。大量的水和泥沙掩埋了所有大陸和大量的動物(詳見大洪水的證據:《你知道那場全球大洪水嗎?》、《挪亞洪水的水來自何處?》),其中有些動物所形成的化石中還保留著富有彈性的軟組織,表明這使聖經記載的時間比進化論所宣稱的“數千萬年”可信得多。
▷ 洪水中的海嘯掩埋了大量的恐龍
05進化 v.s. 科學,勝負幾何?
施薇茲博士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一句話,可能比恐龍的歷史更值得深思,她說:
“按照化學和生物學的規律,以及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知識,這些軟組織應該消失了,應該是完全分解。”11
——但這些恐龍軟組織還儲存得相當好!此事實引發了一個矛盾:要麼施薇茲所知的一切知識、化學和生物學的規律錯了,要麼進化的千萬年時間表錯了。但最終,一切知識和科學規律在施薇茲心中的份量仍然不及進化論,她還是選擇了懷疑前者是錯的。
▷ 當進化與科學相悖,你會如何抉擇?
另外2017年2月10日的《洛杉磯時報》對祿豐龍“2億年”蛋白質的評論也有類似韻味:
“比之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蛋白質還要早1億多年,此發現粉碎了恐龍軟組織壽命短、無法儲存的觀念”。9
——當科學的發現和規律違背了進化的時候,在未經過審慎反思和嚴謹的實驗研究之前,那些“斗膽的”科學已經被“粉碎”了。
06進化已經成為了科學
科學的理論應該是可檢驗,可質疑和可推翻的,但是唯獨進化論不是這樣:即使它始終缺乏證據的支援,且發現越來越多的事實與之矛盾(詳見化石反對進化:《請聽化石的證詞》、《生命大爆發》),但它仍然可以在主流科學界屹立不倒,甚至還能輕易“粉碎”反對它的科學證據和規律——這樣看來,進化已經不再是科學,而成為了根深蒂固的信仰。
舊金山大學生物學系的錢錕教授這段話是一個很好的總結:
“其實對許多人來說,達爾文主義已不再是科學探索了。他們已把它當成一個信念,失去了客觀性。……許多科學家窮一生的研究,都是建立在進化論上。他們再看不到別的。但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卻看到了達爾文理論的大裂痕。當反對的動力從不同領域同時增強時,達爾文主義只有如柏林圍牆般傾坍。也許在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