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間,山西大同府渾源縣出了一個治河能臣,此人名曰慄毓美。道光十五年(公元1802年),慄毓美調任河道總督。慄毓美有一個怪癖,居處出入必要帶上一塊木製靈牌,靈牌上沒有名字,只寫著“恩太太”三個字。
總督大人隨身攜帶靈牌,且靈牌又非父母親人,如此怪異舉止,真乃一樁奇聞。不過慄毓美對此並不避諱,他說起了這塊木主的來歷,牽扯出了一樁離奇的案子來。這件事情的來由是這樣子的:
原來,慄毓美從小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鄰居富人蔣先生見他一臉聰明模樣,倒很歡喜,把他招至家中為兒子伴讀。兩個小孩同臥同起,親密無間,邊讀書邊玩耍地漸漸長大,不覺已到婚配年齡。
慄毓美
一夕,蔣家進了強盜,強盜不知為何將蔣先生之子殺死,卻未動慄毓美一根毫毛。慄毓美當時與蔣先生之子隔床而睡,雖同處一室卻並未察覺有異,待他醒來時,這才發現蔣先生之子被殺,於是驚呼起來。
蔣先生闔家老小聽聞哭喊聲,急忙點燈持刀趕來,卻見室門關閉如故,不見有人闖入的跡象。眾人尋不出外人蹤跡,又見燈火之下慄毓美渾身是血,便將懷疑的焦點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蔣家人遍尋屋內,又從慄毓美枕頭底下找出了殺人的兇器:一把沾滿鮮血的匕首。慄毓美百口莫辯,雖然聲聲坦言殺人者不是自己,奈何自己渾身是血且兇器就在枕頭底下,他無法洗刷嫌疑。
蔣先生見兒子被殺,心痛如刀絞。慄毓美被打了重重一記耳光,又被罵成忘恩負義、狼心狗肺之徒。蔣家人亂棒齊下,差點將慄毓美當場打死,蔣家人將慄毓美告到縣衙,要他殺人償命。
半夜聞警,渾源縣令立刻帶著仵作衙役趕至,遍勘現場後查詢,卻無絲毫線索。案發時唯一在場的就是慄毓美,而他醒來時蔣先生之子已經橫屍床下,他也講不出來誰來過屋裡。
渾源縣令連夜提審了慄毓美,又遍詢了蔣家上上下下二十餘口,仍舊審不出兇手是誰。迫於蔣家的壓力,渾源縣令為了結案,只好將慄毓美打成兇手,並上奏朝廷秋後問斬。
蔣先生膝下有一子一女,兒子被人無端殺死,女兒卻安然無恙。女兒名叫蔣梨花,生得如梨花一般潔白可人,蔣梨花才貌雙絕,不僅貌美驚人,還精通詩詞歌賦。
同裡有富人王秀才對蔣梨花愛慕已久,很想娶她為妻,多次來蔣家求親。王秀才年紀與慄毓美相差不大,皆是年輕俊朗之人。
王秀才有功名在身且又家境富裕,按理說與蔣梨花門當戶對,但蔣先生卻更垂青慄毓美的才學人品,心中早有打算將女兒嫁給他,故而拒絕了王秀才。
蔣先生的兒子被殺後,王秀才登門幫忙料理後事,幫了蔣家不少忙。蔣先生的兒子出殯後,王秀才又舊事重提向蔣梨花提親。自從兒子死後,蔣先生心亂如麻,見兩家門當戶對,也就應允下來。
蔣梨花從不相信慄毓美會殺人,慄毓美與弟弟自幼一起讀書,二人雖是主僕關係卻情同手足,斷無加害於他的道理。再說慄毓美如果有心殺人,為何當初不逃跑,反而要大聲呼救?這點顯然不符合常理。
蔣梨花多次為慄毓美辯解,並找人幫忙打探訊息,奈何縣令最後判了斬刑,蔣梨花也只好相信了慄毓美就是兇手。蔣先生讓她嫁給王秀才,蔣梨花雖不願意,但父母之言不得不從。
婚後數日,王秀才心中好不快活,整日與三五個朋友飲酒作樂,逢人便誇自己好福氣,娶了蔣梨花為妻。蔣先生父女見王秀才如此輕佻浮浪,心中懊悔不已。
一天晚上,王秀才與幾個狐朋狗友在城郊一家酒館喝酒吃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眾人皆已喝了個半醉。席間之人趁機溜鬚拍馬,連連誇讚王秀才娶了美嬌娘。
王秀才心中歡喜,不免飄飄然起來,連連說他交了好運。席間之人不肯放過,又追問他有何手段,為何在短短數月之內就得手了?既然有這樣的好手段,也該說出來讓兄弟們學習學習。
王秀才端起一碗酒仰頭飲盡,壓低聲音對眾朋友說道:哪有什麼好手段?不過是花了大價錢請了幾個大王幫忙罷了,可惜當初沒有交待清楚,誤殺了妻弟。不過人各有命,活該他當了替死鬼,活該我享福。
席間之人聞言無不驚訝不已,稍後便有人直呼不信,這一切不過是王秀才的戲謔之言罷了。王秀才見眾人不信,又對眾人說那殺人的兇手現在就藏在城外的某座山中,若有膽量就前去找他們對質。
散席之後,有一個叫劉山的地痞對王秀才之言來了興趣,他想趁機敲詐王秀才一筆,於是第二天登門求見王秀才。正巧王秀才那日心情不好,劉山在王家吃了閉門羹,心情沮喪地往回走。
行到半路,劉山遇見了蔣梨花的貼身丫環春香。劉山與春香是鄰居,於是將昨夜聽到的話說給了春香聽。春香回到王家後,又將此事轉告給了蔣梨花。
蔣梨花聞言大驚,對王秀才的懷疑又深一層。此後她多次旁敲側擊詢問,王秀才每次都是欲言又止,且對此事頗為敏感。蔣梨花心中有了數,於是便藉口回孃家省親離開了王家,徑直到縣衙報了案。
渾源縣令見案子有了新情況,立即傳王秀才到堂,又傳訊了劉山。王秀才與劉山當堂對質,王秀才死活不肯承認那日說過的話。縣令又派出衙役去城外的山中捕捉強盜,兩個強盜被捕後都指認殺人主謀是王秀才。
案情真相大白,這一切都是王秀才為霸娶蔣梨花設下的毒計。渾源縣令按律重新判決,慄毓美無罪釋放出獄,王秀才和兩個強盜因為謀殺罪被判斬首。
慄毓美碑文
重新判決那天,慄毓美在公堂上與蔣梨花相遇。蔣梨花泣語道:“我之所以有此一舉,是因為君的冤情非我不能伸雪。如今我已嫁與他人,則與君今生無緣再為夫婦;若復回王家,又冒殺夫之名。進退兩難,計唯一死。”言畢,以頭撞柱而死。
慄毓美無以報答蔣梨花的恩情,遂苦志力學,最後位登顯貴,雖官至總督,卻發誓終身不娶正妻。蔣梨花與他名分已絕,他也無法追其為正妻,所以只能在木製靈牌上刻上“恩太太”三個字,並時常帶在身邊。時刻警醒自己不忘蔣梨花的恩情,時刻提醒自己要為官清正,切不可因誤斷害了人命。
慄毓美之墓
這就是河道總督慄毓美隨身攜帶靈牌的原因,至今讀來依然令人感動,令人感嘆蔣梨花之重情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