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洗衣服的工具,在洗衣機問世之前,包括自己小的時候,一直都是用的棒槌,從古至今都未曾改變。
棒槌一頭是細頭柄,另外一邊是一個半圓柱形狀大的木棒,這樣方便用手拿著棒槌可以用力擊打衣物。在古代有個專門的職業是幹這個活計的,浣紗女。相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這個職業,當年伍子胥在河邊遇到浣紗女,留下了一段悽美傳說,千金小姐的由來。
浣紗女一般都是用東西裝滿衣物,帶著棒槌來到河邊,強大的水流沖刷,加上棒槌的擊打。配上陽光豔麗的天氣,這幅場景確實值得人駐足。
光靠水流的沖刷和棒槌的擊打肯定是不能完全把衣服洗乾淨的,何況還有許多是在池塘湖泊中洗衣服,這就需要用到藥物的輔助。
今天有各種肥皂洗衣粉洗衣液可以用,在以前可是沒有的。往前推一點到民國時期,當時洗衣服大部分是用鹼面,就是我們現在經常在廚房中使用的鹼,鹼面其實有著很好的去汙效果。
鹼這種東西最早是被古埃及人發現並且使用的,他們在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開採使用鹼了,當然我國古代也有開採石鹼的記載,不過當時開採出來的石鹼裡面的成分比較複雜,有碳酸鈉,碳酸鉀等物質,純度很低,而且鹼面的缺點特別嚴重。
長時間接觸使用鹼面洗衣服會灼燒手部,所以我國古代就沒有將鹼用作洗衣服的材料。他們發現了一種更好用的東西:皂角。
這種長在皂莢樹上的果子,是我國古代人們洗衣服不可缺少的東西。有文獻資料表明,在秦漢時期就有用皂莢來洗衣物和頭髮,至隋唐已開始普及,到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宋朝,皂莢被進一步創新研發,將其搗碎研細,再輔以香料,製成了真正的純天然的香皂。
皂角果仁果皮中都含有皂角苷等物質,皂角苷是一種類似於表面活性劑和乳化劑的物質,可以起泡,有著很強的去油去汙能力。由於皂角的主要成分皂角苷和油脂酸沒有鹼那樣的鹼性,對面板不會造成傷害,可以說是一種純天然無汙染的優良洗滌用品。
時至今日,也有很多人依然在使用皂角洗衣液,甚至還將其代替洗髮水用來洗頭,也有很多工業洗滌用品以含有皂角為賣點進行宣傳,就是為了凸顯其天然性。
如今皂角的用處早已不僅限於製作洗滌用品,工業文明高度發展,皂莢樹的作用也被科研人員開發利用。科研人員在扒開小小的皂角後,發現了一種叫半乳甘露聚糖膠的物質,它具有獨特的流變性,常被用作增稠劑、穩定劑、粘合劑等,廣泛應用於石油鑽採、食品醫藥、建築塗料等領域。
這項發現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你可能不知道增稠劑的重要作用,在石油工業中,以增稠劑為主要成分的植物膠做成的壓裂液是一種舉足輕重的產品。在從皂角中提取半乳甘露聚糖膠之前增稠劑一直是用從瓜爾豆中提取的瓜爾膠來製作。
然後瓜爾豆在我國只有廣東和雲南的部分地區可以種植,提取之後,能供應我國使用的量微乎其微。而印度是瓜爾膠的生產大國,產量佔了全球總產量的80%,另外的20%中,巴基斯坦佔了15%。
石油是工業發展的血液,關鍵的技術被別人卡脖子是非常不幸的,但是科研人員在皂角中的發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並使得皂角這個千年的寶貝再次引起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