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福民
晚清,以太平天國為首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勢如破竹,咸豐帝驚恐萬分,朝廷維穩不力,大清江山搖搖欲墜。在危急時刻,咸豐皇帝破格從草根階層中提拔文臣武將,於是一代湖湘讀書人從鄉野間崛起,其中郴州地區的湘軍名將鄧榮佳追隨湘軍首領曾國藩、左宗棠投入了保衛朝廷的戰鬥,揭開了郴州籍湘軍將領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戰爭場景,展現了金戈鐵馬的壯闊歷史篇章。書寫了無湘不成軍的傳奇故事。
鄧榮佳,號錦廷字華山,郴州市甦仙區五里牌鎮街洞村街洞灣人,生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四月二十六日午時,歿於清光緒十一年(1886)乙酉六月二十六日午時。1834年,即清道光十四年,甲午年,這一年英國船隻進入中國拉開了侵略中國的序幕,鄧榮佳就出生在這多事之秋。常言道“亂世出英雄”,這也為特定環境中成長的熱血青年鄧榮佳創造了投筆從戎,橫刀立馬,保家衛國的國際國內環境和條件。
新疆告急,國內動亂,國家危在旦夕。中華民族是一個從來不屈服於外來壓力的偉大民族,有著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每當遇到外敵入侵之時,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便會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國難,不惜用鮮血和生命,維護祖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一時,曾國藩、左宗棠創辦的湘軍崛起,團練、鄉勇迅速聚集,一呼百應,形成浩浩蕩蕩的湘軍,勢不可擋。
鄧榮佳於同治四年(1864),率領鄧氏家族的團練參加了湘軍虎威軍,追隨左宗棠南征北戰,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職務不斷得到提升。《清同治朝實錄240卷》記載:同治七年(1868)安徽、湖北剿匪有功,賞副將鄧榮佳巴圖魯名號。入陝鎮壓西捻,以甘肅泰子寺等處疊克賊壘。同治十年(1871),賞鄧榮佳總兵,一品封典。八年(1869)回陝,隨左宗棠鎮壓甘肅回民起義,陷靈州(靈武),攻金積堡。十年,敘克金積堡功,十二年,陷肅卅(酒泉),回民起義被鎮壓。
光緒元年(1875),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立誓收回被阿佔柏匪幫和沙俄侵佔的國土,率西征軍入疆。鄧榮佳率領楚軍左路軍為前鋒西征。光緒二年進肅州,攻烏魯木齊,復瑪納斯,平定北疆。三年,進軍南八城,首下達坂,連克吐魯番、庫車,抵拜城。四年,進克和田,南疆平定。南八城之役,行程四五千裡,戰士自負生紅薯從徵,艱苦卓絕,經大小數十戰,累建功勳。五年,統安遠軍屯庫車,以御沙俄。光緒十年(1884)記名提督鄧榮佳。
根據左宗棠向皇帝的奏摺記載,鄧榮佳的重大功績和主要封賞如下:
左宗棠奏摺,官軍先後渡洮攻克要隘大勝折(1871年12月8日)
奏為官軍先後渡洮,攻克要隘,連破壘卡百餘,迭獲大勝,恭折馳報,仰祈聖鑑事。
親兵營 總兵鄧榮佳、副將佘起立各率所部上石鼓墩搶扎兩壘。適值風霧四塞,賊不辨官軍多少,未敢徑前撲犯。比壘成霧散,賊以大股來撲,官軍憑牆轟擊,斃賊無算。
中國古代經典卷實錄卷之三百二十七 之清實錄同治朝實錄;以甘肅泰子寺等處疊克賊壘。賞總兵官鄧榮佳、周應棠、一品封典。
鄧榮佳統領的左路軍以街洞鄧氏家族成員為主力,打仗父子兵,宗親抱團血濃於水,這也是湘軍的特點,鄉土性濃厚,有凝聚力,有戰鬥力,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無堅不摧。朝廷根據其族人戰績論功行賞,鄧儒忠官封花翎總兵,鄧伸忠賞花翎守備,五品以上的官員達十一人,成為郴州晚清名副其實的將軍村。
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三 光緒十年。甲申。九月。壬寅朔。上詣長春宮問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安。至辛未皆如之。內記注
諭內閣、本年十月初十日。恭逢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五旬萬壽。禮部等衙門題請照例行禮筵燕。奉懿旨。是日在慈寧宮行禮。至禮成後、內廷自有筵燕。所請照例筵燕之處。毋庸舉行。其在外公主福晉命婦。著進內行禮。傳諭各該衙門敬謹遵照。現月檔 甲辰。諭內閣、譚鍾麟奏、保舉武職人員。請旨存記錄用等語。記名總兵姚文廣。記名提督鄧榮佳。遇缺題奏提督馮南斌。均著交軍機處存記。
鄧榮佳在西北輾轉征戰14載,在左宗棠的統領下,不僅在軍事上卓有成效,而且對西北的經營開發,對交通、農業、水利,教育及生態環境重建與保護都有所作為。鄧榮佳與住西北的湘軍修建了一條東自潼關,西至新疆,縱橫西北的陝甘新大道。沿途廣種樹木達一二百萬株,改善了西北的生態環境,留下了“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佳話。
光緒四年(1878),街洞鄧氏家族修譜,鄧佳榮所撰重修族譜序中說:我戎馬半生,在孝敬長輩和敬宗睦族方面做得不夠好,沒有為族人辦什麼事,內心感到不安,我雖然在外南征北戰,但心裡時刻牽掛著家鄉。
乙丑年(1865),我任統帶馬步副左營,隨欽差大臣曾國藩相國東征多年,每次戰鬥都授予我前鋒,不負期望,剿滅了廣東的土匪和捻匪(活躍在北方武漢、安慶、南京、安徽、河南等地的重要反清武裝勢力,捻匪後與太平天國聯合作戰,對清政府構成嚴重威脅,清朝稱之為捻匪)。戰亂平息才有時間回到家鄉承歡膝下享天倫之樂,很榮幸的參與宗親續修家譜,誰知道才下戰馬不久,又要披上戰袍,欽差大臣左宗棠相國令我統領楚軍左路全軍西征……
從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鄧榮佳重情重義,忠孝難兩全,為了國家的安寧背井離鄉,戎馬一生,為保郴州區域一方平安,驅除騷擾危害郴州區域的廣東土匪功不可沒。在曾國藩、左宗棠的統領下,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抵禦沙俄侵犯邊境,收復侵佔新疆的領土,期間他歷任統帶馬步副左營、總兵,一品封典、提督。
據《清實錄光緒朝實錄》記載:以搶護河堤被溺,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予署西寧鎮總兵鄧榮佳照軍營例優恤,鄧榮佳歿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六月二十六日午時,享年五十一歲,歸葬大虎形乾山巽向。
甦仙區五里牌鎮街洞村鄧氏宗祠(元侯第),譜載:東漢大司徒酇侯、高密侯、太傅鄧禹是鄧氏家族的先祖,鄧禹死後諡號元侯,故其後裔稱宗祠為“元侯第”以示紀念先祖。
圖四、由於鄧榮佳及祖母的墓多次被盜,損壞嚴重,其後裔把祖母和孫子倆合葬在一起,便於後人瞻仰。
鄧榮佳墓碑,碑文:生於道光甲午年(1834)四月二十六日午時,誥授建威將軍骨父鄧公諱榮佳,歿於光緒乙酉年(1886)六月二十六日午時。
鄧榮佳祖母墓碑,碑文:生於乾隆年辛亥年(1791)葭月(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誥封一品夫人故曾祖母鄧門蔡太君老人,歿於同治戊辰年(1868)五月初九日寅時。
由於歷史的原因,文革及多次盜墓,造成墓道及墓圍石雕件多數被盜走和損壞,僅存的墓碑也受損嚴重。據其後人回憶,鄧氏宗祠曾掛有一塊欽賜誥封四代一品的立匾(高祖、祖父、父親、自己及四代中的一位夫人享有一品榮譽稱號),世襲皇恩,成為族人的美談和榮耀,鄧榮佳的兒子都分別受到朝廷的不同封賞。
榮佳長子全忠,誥授奉直大人,晉封奉政大夫,欽加四品銜,保和殿殿試(朝考)第一名,廣東匯辦粵海關稅務司。
次子秉忠,七品藍翎於甘肅防軍案內加保知縣補用;
三子懷忠,例授承德郎(文散官名,清正六品,授承德郎);
四子協忠,欽加五品銜藍翎;
五子恆忠,例授文林郎(正七品);
六子悅忠,從九品;
七子愷忠,例授文林郎(正七品),供職國子監。
虎門無犬子,至今鄧榮佳的後裔分佈在世界各地,政界、商界、軍界、教育界各行各業都有精英,他們尊崇祖訓家規,愛國愛家、以忠孝為本、以禮義為綱、不論學識高低、職業類別、皆能以風操範世、為社會貞幹、國家柱礎。
鄧榮佳將軍雄才大略,驍勇善戰,戎馬一生,為保家衛國,轉戰千里,平復內亂,收復新疆,平定天下,他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橫掃千軍,屢建奇功,朝廷封賞正一品建威將軍正是眾望所歸,是用生命作為代價換取的榮譽。在晚清湘軍中,猛將如雲,謀臣似雨,能夠欽賜正一品的也是寥寥無幾,可是這樣赫赫英名的將帥人物至今默默無聞,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而不為世人所知。讓我們揭開歷史的紗幕,還原歷史的真面目,彰顯郴州湘軍將帥鄧榮佳的彪悍人生。
宣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