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齊滅宋國遭到五國伐齊,差點滅國,為何楚滅越,秦滅巴蜀,趙滅中山都沒事?
其實,這主要和諸侯國對宋國的重視程度有關,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歷史事件在諸侯國中的重視度。
其一,楚滅越國。
越國位於當時周王朝的東南方,離中原地帶比較遠,存在感比較低,直到春秋末期,吳越爭霸時這兩個小國才一躍而起。
其實,吳越兩國的崛起離不開晉楚的百年爭霸。當時,晉國為了長期壓制楚國,一方面讓六卿輪流帶兵襲擾楚國(這也造成晉國末年國君大權旁落,六卿掌權,最終發生三家分晉),另一方面派人去發展吳國,從背後襲擾楚國,吳國在吳王闔閭時代西征楚國,使楚國遭到沉重打擊;楚國看到晉國扶持吳國後,便與越國結成聯盟,讓越國在背後襲擾吳國。
結果,在周王朝的東南方向,發生了歷史上精彩的吳越爭霸事件,產生了專諸刺僚、吳王伐楚、五戰入郢、臥薪嚐膽等歷史事件,誕生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雄心勃勃的君主和兵聖孫武、伍子胥、范蠡、文種等名臣。
雖然吳越兩國在春秋末期先後崛起,但畢竟地處周王朝偏遠的東南,很多中原大國並沒有把他們放在強國之列。勾踐滅吳後,越國迅速沒落,後來企圖討伐齊國,齊國勸說後又轉而討伐楚國,結果反倒被楚國所滅。
楚國在滅越國前已經得罪齊國,齊國自然不會幫助,越國對其他的諸侯國而言同樣不重要,於是任其自生自滅。
其二,秦滅巴蜀。
巴蜀兩國同樣地處周王朝的西南一隅,並不是諸侯國競相爭奪的重點地區,甚至很多諸侯國把其視為蠻荒之地。
秦滅巴蜀唯一能觸動的是楚國的利益,一方面楚國也想把巴蜀據為己有;另一方面,如果秦國佔領巴蜀,便可以居高臨下,順流而下直擊楚國,對楚國而言非常不利。
但是,春秋時期一度稱霸的楚國,在進入戰國時代後再也不如從前,地大物博卻並不是特別強盛,無法制止秦國吞併巴蜀。
其三,趙滅中山。
中山國一度被一些史學家稱為戰國第八強,並得到周天子的冊封,齊國也暗中支援中山國,以牽制趙國。
但是,中山國原本是白狄的一支,並不是傳統的華夏族,這也是很多諸侯國看不上中山國的原因之一。
而且,中山國處於趙國的三面包圍之中,利益相關國主要是趙、燕、齊三國,對於趙滅中山,比較弱的燕國自然幫不上,而且得到趙武靈王幫助的燕國更會幫助趙國滅中山。齊國也並不會因為中山和趙國死磕,別的諸侯國更不會。
除此之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一躍而起,沒有多少諸侯國敢輕易惹趙國。
其四,齊滅宋國。
宋國和上面幾個諸侯國情形完全不同,地處中原,非常富庶,各諸侯國都很眼饞。而且宋國屬於諸侯國的交通要道,直接關係到齊、楚、趙、魏的核心利益,齊國滅宋直接威脅到中原諸侯國的利益。
除此之外,齊國先前得罪了燕國,燕國早就想著胖揍齊國,秦國同樣希望討伐齊國削弱三晉和楚國的幕後支持者,以方便之後東出。
於是乎,齊滅宋後,遭到列國伐齊,齊國差點被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