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政治的中心,是全國人民心之嚮往所在。雄偉壯觀的城樓上懸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格外醒目,每當國內外的遊客踱步走過城樓前,抬頭望去,心底總會不禁油然產生一種敬意。
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在軍閥混戰、封建割據、匪盜猖狂、兵荒馬亂的年代,帶領著黨和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奮鬥終於讓“日月換天地”,從一片破敗的大地上建立起了新的國度。
1949年元宵節,北平解放大會上,來自北平藝專的師生們抬著多幅六尺寬、八尺長的領導人畫像走到了天安門廣場前,隨後他們將這些畫像全都掛在了城樓上,主席的畫像就位於中上方位置。這是主席畫像第一次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自那以後主席的畫像便一直高高懸掛在那裡,經久不變,逐漸成為了一種象徵。
有人不禁要問:主席的畫像會掛到什麼時候呢?
早在四十多年前,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女記者也曾經以這樣的口吻詢問過鄧公,鄧公當著國內外記者給出肯定的答案:永遠掛下去!
時間來到1980年,此時已是改革開放的第二年,中國的政治舞臺早已迎回了鄧公的出山,並且在這位總設計師的帶領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國家以史為鑑,開始思考過去發展道路上出現的錯誤。在這一年的8月份,中央釋出了一個新檔案,檔案的主要內容為“少宣傳個人”,並且明確指出了要減少在公共場合懸掛毛主席、畫像以及詩詞語錄到必要程度。
這樣的一個舉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更讓來自義大利的名記法拉奇捕捉到了其背後的新聞價值。法拉奇是上個世紀的新聞採訪女王,她的足跡遍佈五大洲,以提問問題尖銳、言辭犀利而著稱,曾採訪過數十位世界政壇首腦,據說連基辛格都曾被她怪異的問題弄得下不來臺。
檔案發出後的10天,法拉奇就來到了北京,此行她的目的自然是採訪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公。得知是法拉奇要採訪自己,鄧公決定要會一會她,與此同時他也要借這位名記之口向國內外闡明中央對主席和主席思想的基本立場。
8月21號的晚上,法拉奇推開了鄧公辦公室的大門,兩人相互寒暄之後分作兩列,因為鄧公的生日是8月22號,因此法拉奇先是提前祝鄧公生日快樂,但隨後便話鋒一轉立刻單刀直入,向鄧公提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的畫像你們還要掛多久?
鄧公心裡沒有任何猶豫,他乾脆的回答道:“永遠掛下去。”隨後他的一番話讓這位名記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鄧公向法拉奇解釋,過去主席的畫像掛得太多,到處都是,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嚴肅,也無法真正表達對主席的尊重。他是黨和人民的主要締造者,從我們全國人民的感情上來說,我們會永遠紀念他。
毛主席一生多次從危機當中拯救了黨和國家,他將馬列的原理和中國的現實結合起來,指出了革命勝利的道路。他創造性地將馬列主義運用到了中國革命的各個方面,不僅體現在軍事政治,也包括哲學文藝。毛主席思想不僅在過去引導著我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現在和未來也將會始終是國家的財富,因此我們要把主席的畫像掛在天安門前,這是我們國家的象徵。
誠然金無足赤足,人無完人,由於歷史和時代的侷限有時候智者也難免會在對待事物的理解和認知上出現錯誤,但毫無疑問的是像主席這般在歷經了時代劇烈變化後仍風雨無阻砥礪前行的人是前無古人的。
法拉奇對鄧公的採訪共分為兩次進行,時間長達4個小時,總設計師的坦率和風度給這位名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篇報道刊登之後在國際上引起了劇烈的反響,鄧公不但在採訪中展現了改革開放的成就,也告訴了全世界中國會堅定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與此同時,鄧公也是在藉此回應世界上對於中國當時一些變動的懷疑和猜測。毛主席作為共和國的巨人,作為中華民族的引路人,雖然後期在探索發展的路上出現了一些坎坷,但毋庸置疑的是,他那不朽的功績永遠不會被磨滅,他那偉大的思想會永放光芒,而在天安門掛上他的畫像則是全國人民經久不變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