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化,把很多人從瑣事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更為集中地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去,就比如做飯這一塊,充斥大街小巷的各式餐館已經打消了很多人自己做飯的意圖,特別在我們這裡,外賣遍街,醉心自己事業的人們甚至樓都不用下,雖然話有些露骨,但這種分工確實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收益。
這種現象在一些生活節奏奇快的大城市尤是嚴重,和經濟情況、人們生活正相關。人類的“懶惰”也大概是相通的,這種現象在除我們之外的很多地方同樣常見,鄰國是不是這樣呢?當然僅憑不足一週的行程你是窺不得全貌的,這種問題還是旅居當地的人最有發言權,小編一個在當地工作生活的朋友就發現,他們的生活挺好,但卻很少下館子。
以小編朋友生活的平壤作例,那裡人們起得很早,天才微微亮,就可以聽到外面公交車的轟鳴聲,當在國內很多還在回籠覺時刻的六七點鐘,公交車站早已擠滿了人,你大概會想,這麼早當地人應該會廣義的下館子——買早點了吧,但是他周邊同事可沒一個這麼做的,而是起得更早自己準備。
而且當地人的傳統理念也很重,人們大都認為吃食還是要一家子聚在一起最好,女人們也很賢惠,不過隨著理念的轉變,近來也出現男的複雜家裡“口糧”的現象,只是比例比起國內還是較少。正是因為需求小,所以街面上也很少發現餐館,即便有一些,也都是集體性質的哦,相比“五臟俱全”的涉外旅館,菜式也少得可憐。
不過隨著人們越來越講究效率,一些工廠也設立了自己的食堂,節省了大家白天回家做飯的時間,不過在朝鮮人的理念裡,晚飯還是得一家子其樂融融,理念上依舊沒有接受餐館。別說,因此朝鮮的家庭氛圍也強不少,我這位朋友去同事家做客時就深深體會到了。他還說在當地全域性一盤棋的模式下,細分也不太可能“盡善盡美”,他們不愛下館子或許是綜合原因導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