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恆大集團所引發的理財業務無法到期兌付及企業負債高達近2萬億的負債等訊息從網路流出,這讓很多人想到了“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佈申請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故事。
對此,面對恆大目前的窘境,我們看看雷曼當時所處的窘境,如果美國政府拿出相應的政府補助來拯救雷曼兄弟,也就不可能引發全球金融風險,而如今恆大也是同樣的情況。
我們大家都知道,恆大並非資不抵債,但如果任由媒體藉此炒作恆大並讓負面訊息不斷持續惡化,讓恆大破產賤賣資產,牽動上下有產業供應鏈,甚至整個房地產市場,那造成的金融風暴有可能是政府所顧慮不到的。
普天之下,豈有完卵。在企業遇到困難時,自媒體無根據地壟斷和推測在摧毀恆大的信用,也同時摧毀著整個房地產的信用,沒有了信用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存活。下一波中國金融危機可能就是自媒體平臺的輿論和言論自由所造成的。
雷曼兄弟事件?
2008年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佈申請破產保護,但美國當局考慮到相關方的決策,對此視而不見,但從那時,市場、銀行和投資者都在一張複雜而無形的金融關係網中聯絡到了一起,如果任由雷曼兄弟倒下,那美聯儲和美國經濟都會處於動盪之中。
由於政客的置之不理,最終雷曼兄弟倒閉事件演變為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而在此時,有一些相關的人士也指出,如果當時政府出手就會避免雷曼兄弟破產之後出現的系統性風險本是可以避免的,且在雷曼兄弟倒臺之前,如果政府採取措施讓房利美、房地美和貝爾斯登等陷入困境的機構生存下來,就可以有力化解風險,但有些政客認為,這些機構規模太大,不能讓他們倒閉,因而動用了數10億美元納稅人的錢救助他們,但對雷曼兄弟沒有這樣做。
也有相關的人士在雷曼破產的態度上,把最終雷曼兄弟的歸宿歸因為咎由自取,由於該公司大量投資過熱的房地產市場,用大量借貸增加回報率,而且比其他公司更晚認識到所出現的損失,也末在投資出現失誤時抓緊時間融資,致使該公司在新一輪資金短缺問題面前越陷越深,最終破產也是無法避免的。
恆大集團是否會重演雷曼兄弟悲劇?
有人把如今恆大集團的歸屬歸因為幾大原因:
- 一,恆大的戰略方向出現錯誤。
在2006年,國家出臺相關房地產整治措施之後,恆大並國家堅持“住房不炒”的政策堅決貫徹下去。再加上,2020年,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集中貸款規定,房地產開始去槓桿,並且像北上廣深等這樣的城市開始對二手房實施指導價,銀行按照指導價進行房貸,二手房流動性迅速降低,房地產行業在高強度的調控政策從上而下,從政府到普通投資者,都在貫徹國家戰略理念,而恆大完全判斷失誤。
- 二,金融去槓桿導致房地產不好賣。
國家提出的政策想法很好,透過控制金融機構高槓杆的放貸給房地產市場,但事與願違的是從銀行拿不到貸款的房地產轉而把貸款業務緊緊的民間資本,而民間資本高昂的利率也轉嫁給了不斷上升的房價,也轉嫁給了購房者,這就導致金融機構雖然不給房地產放貸,但房價依然不降反升。
- 三,玩金融手段太過火。
恆大集團為了維持正面的企業形象,一方面向員工持續高分紅,大股東分紅就有近500億元多,同時發行大量債券,這就牽扯到,如果有一天房子賣不出去,企業經營的成果不能留在公司,大量流入股東賬戶。講通俗一點來講,錢全流入到了高管手裡面,而企業成了空殼子,公司背上了高昂的利率,在遇到企業流轉資金困難時,從銀行融資難上加難,透過股市套取資金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總起來講,許多公司近幾年玩的套路,無非就是把賬面利潤都拿去分紅,並且以投資名義轉移,套現的錢走向海外或走向私人基金,剩下的就是公司的空殼子和高額的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