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治癒之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確保官兵吃出健康、出戰鬥力,2020年官兵伙食費再次上調,一類區一類灶從每天22元調整到32元,“三類灶”調整到52元,空勤人員“四類灶”伙食費調整到82元,調幅高的近50%。
在困難時期,連隊伙食頂半個指導員,戰士吃飽了不想家。只要讓戰士吃飽,思想工作就好做了。如今,隨著伙食費的不斷調高?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在滿足溫飽、質量要求基礎上,官兵伙食更加註重健康、營養。那麼,你還記得以前的伙食標準是多少嗎?
從60年代到70年代初,部隊伙食費基本沒變,大約每天是4角5分錢,到了70年代後期,戰士每天的伙食標準開始有所提高,每天每人約6角錢,按月來算,每月45斤米麵、3斤肉和1.5斤植物油。空勤,海勤伙食標準還要高些,比如飛行員每天伙食費2.5—3.5元。雖然那時的伙食費不高,但物價也不高,據聽說一斤豬肉還不到五毛錢。
到了80年代,在,勒緊腰帶過苦日子的倡導下,每天的伙食費依然沒超過1元,部隊的飲食保障品種單一,白菜、蘿蔔、土豆依然唱主角,主食多為用小米麵、玉米麵蒸出來的窩窩。為保證“每人每天1.5斤蔬菜、1兩肉、1兩禽魚蛋、1兩豆製品、1兩動植物油”的食物定量,有些連隊大力開展農副生產,炊事班開始養豬,養鴨,種菜,補充連隊伙食。
進入90年代,經過多次調整,伙食費標準先後突破2元、3元大關……直到1999年,一類區一類灶伙食標準已漲到6元多。然而早上來的伙食費並沒有真正吃到官兵嘴裡, 因為一些單位開始倡導節約節流。記得我剛畢業分到連隊時,連隊的伙食賬面上竟然節約了十多萬元,但錢卻看不到在哪,後來聽說用在別的建設上,要知道這可都是從官兵嘴裡摳出來的錢。
為對沖物價上漲,確保伙食質量逐步提高,伙食費標準繼續調整上漲,到了2007年,伙食標準已調整為: “一類灶”每人每天11元,駐高原的“二類灶”13元,水面艦艇“三類灶”23元,水下及空勤人員“四類灶”39元。
為保證吃出戰鬥力,2018年大幅調整執行任務官兵的伙食標準,在原有伙食的基礎上每人每天再補助20元;夜間值勤3小時以上,按12元發夜餐費;執行搶險救災、演習演訓等任務補助15元,夜餐費12元;執行野外駐訓等一般任務補助7元,夜餐費8元。
總之,調整伙食補助標準,對於激發練兵熱情、提高戰鬥力具有積極意義。當然,要確保伙食費吃到官兵嘴裡,還從嚴抓好伙食管理,發揮好伙食費集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