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是魚腥草的別稱,它是一味中藥。在去貴州之前,我根本想不到這東西還能生吃。
第一次去貴州,老梅同學帶我去了一家小吃城。這裡有最具貴州特色的小吃,像碗耳糕、腸旺面,還有很多記不住名字的,這時候,折耳根閃亮登場了。白白的,嫩嫩的,看起來就像是野菜的根。老梅同學說,折耳根,又叫魚腥草,試試吧,看能不能接受。我夾起一根放進嘴裡,一種怪怪的感覺蔓延開來。好像不屬於酸甜苦辣鹹的味道,很難吃,非常難吃。仔細品味,還真的有種生魚的味道。
涼拌折耳根,貴州菜是真的太辣。我去過湖南湖北,也去過江西、四川、重慶,我感覺,最辣的地方還是貴陽。第一次在這裡吃飯,整條舌頭都是木的感覺。這讓我想起那位老乾媽來,據說,陶華碧退休之後,把產業交給兒子打理。兒子受過高等教育,懂得利潤最大化。就買來了河南辣椒,作為主要原料。結果,老乾媽的口碑一下子就砸了。為什麼呢?河南辣椒由於品種和生長環境不同,味道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樓下做水煮魚的老闆說,他家用的辣椒都是從老家託運過來的,本地的辣椒做出來味道不對。
貴陽菜,幾乎都是辣的。就是這個折耳根,看起來沒放多少辣椒,可吃起來嘴裡也是麻木的。可能折耳根本身就帶著辣味吧。
後來我去了嘉峪關,在那裡也吃過一次折耳根。沒放辣椒,也是涼拌的,加入量不多。在眾多的調料改良下,折耳根本身的味道被掩蓋了一些。可是咀嚼的時候,那種淡淡的魚腥味道又蔓延開來。不過,辣味小了,還算能夠接受。
我一共就吃過兩次折耳根。雖然交通發達了,但很多蔬菜的地域性仍然很強。折耳根就是很典型的,除去西南西北,其它地方很難看到。還有一種在九江吃到的黎蒿,其它地方就很少見。就是蘇東坡詩中“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蔞蒿。黎蒿炒臘肉,真的超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