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的“一碼通”事件成為普羅大眾關注的焦點;並且此事件也有了初步的處理結果(局長下課)。做為企業數字化建設的從業人員,可能不應僅僅當個吃瓜群眾,事不關已;其實此事件折射出來的問題(僅探討表象問題,對“一碼通”專案,因不瞭解內情,故不做任何評價),對當前企業數字化建設具有諸多警醒意義。
首先是供應商的選擇,針對此類多系統整合、整合的數字化專案,本身就是協調難、組織難、實施運維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各供應商之間很容易扯皮、推諉,踢皮球(“一碼通”事件至今沒有一家供應商能夠出來“擔當”,就可見一斑);怎麼辦呢?一是對供應商的評估不能僅限於“總包”或某幾個供應商,甲方對於各供應商都要能夠知根知底,清楚其能力和水平,對後續出現什麼問題找誰,誰處理什麼問題,要有明確的定義與對接;二是一定要有一家供應商總負責,並且甲方自主可控;對可能出現的爭議事項或者說專案出現的任何問題,最終可“兜底”;三是選“熟”不選“生”,這個“熟”指市場上、行業內,成熟、穩定、可靠的解決方案,當然也包括可信任、可託付、可依靠的供應商和甲方自己擅長的領域與內容(畢竟“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顯然,這個“生”就是“熟”的反義了,俗稱吃“螃蟹”,真要去吃,就要充分考慮“嗑牙”的風險和代價。
其次是測試工作的全面落實,特別是此類面向廣大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應用場景,其使用者操作、應用測試的工作必須面面俱到。在功能頁面上,除了設計上要簡潔、友好、易懂、易用,對其實際擔負的功能,要執行好相應的黑盒測試與白盒測試(除了檢測正常的業務邏輯結構執行,還要檢測非正常操作的各種執行結果);面向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場景,通常有波峰、波谷的現象,還存在特殊時間段內的爆發性使用者增長忽訪的情況,所以一定要透過全方位的壓力測試,對當前計算、儲存、頻寬等資源所能支援到系統正常執行的上限值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遇事不慌;另外,在架構上還要能夠支援各類資源的便捷、快速、無感地調整及擴充套件。
再次就是同其他相關業務部門的協作上,當線上應用出現問題或失效後,除了系統問題的快速解析、解決外,即時與其他相關業務部門的協作也非常重要;有如西安的這次“一碼通”事件,當線上已無法正常執行的狀況下,如果能夠協同到相關部門,即時出具適當的替補方案(比如臨時透過簡訊的方式傳送核酸結果),也不失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式;任何人都能夠理解——數字化不是萬能的;使用者也好,業務也罷,對企業數字化建設的預期都要有容錯機制,線上不行,也可以線下,要有方案“B”;而不是線上已經出問題了,相關業務還在要求線上,這就把數字化架在火上烤了,除了“添亂”,於問題的解決無任何益處。
當然,西安“一碼通”事件對企業數字化建設的警醒意義遠不止以上幾點;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我們不僅僅當個看客,非要問題降臨自己頭上,才能感覺到風險與危機;企業數字化建設,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腳踏實地、唯實勵新,與大家共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