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論道】
提起健身氣功,同學們普遍感到好奇,也存在不少誤解。舉個例子,在全校任選健身氣功課程的第一節課上,我設計了一個小互動,讓同學們聊聊自己眼裡的氣功。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神奇”,有人說“修仙”,有人說“老年人專屬”……怎麼把學生們從文學影視作品的誇張描寫和網路的誇大宣傳中拉回現實,讓大家真正瞭解這個以健身養生為主要目的的傳統健身方法?
為此,我不斷挖掘健身氣功背後的文化內涵、收集生動有趣的故事案例、進行標準規範的動作示範,把它的“本真面目”和獨特優勢展現在大家眼前。
考慮到學生們長期用眼過度,頸椎腰椎普遍因久坐而僵硬,我就在課程的熱身和基礎部分選取了一些傳統功法中的動作,針對頭眼、頸肩、胸腰進行強化練習。在動作學習過程中,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每位同學都有參與感、獲得感,學起來更加認真主動。
怎樣增加傳統運動對學生們的吸引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健身氣功五禽戲時,我會先講一講五禽戲的來歷;在每一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想象自己變成威猛的虎、矯健的鹿、沉穩的熊、靈巧的猿、安舒的鳥,學生們分組表演,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
透過中華傳統體育專案的實踐與教學,學生們收穫了健康、快樂和知識,這讓我十分滿足,也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和信心。
(專案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顏維琦、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