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對年紀>18歲的女生的祝福,永遠都是:“祝你永遠年輕!”“祝你年年18歲!”
留言裡也經常有女生向我傾訴,對於時間,對於結婚生子的恐懼。
“丁丁,我考研似乎又沒考好,已經是二戰了,我還應該繼續嗎?即使考上了是不是年齡也太大了...”
時代在進步、在發展,但似乎我身邊的女性卻一直在被無形的繩索束縛。
我們常常都在說:要做自己啦,要做更好的自己啦。
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怎麼才算做自己。
簡單例子,假如我現在腰粗腿短大屁股圓臉,我是不是真的在做自己?
再比如說,我就是個小丁丁,我想要追求的人膚白貌美人瘦腿細的大美女,我是不是沒有在「做自己」呢?
其實,以上糾結和困境,完全是因為這時代的人,99%都沒有了解「做自己」的核心,也因此,表現出的行為往往也十分離譜。
那我們應該怎麼才能做自己呢?
01
坦然接受自己
想要做自己的話,首先就要想到“什麼才是自己”呢?
靜下心來仔細想一下,現在這個口無遮攔、咄咄逼人、做事風風火火的女生是“自己”嗎?還是這個“老好人”、沉默、愚鈍,不懂得阿諛奉承的女生是“自己”呢?
我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自己」,真的是我們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前斯坦佛校長約翰·漢尼斯在《要領》這本書中,提出了「本色」的概念,通俗解釋就是:
再精美的玉石在被打磨出來之前,看起來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類比於我們自身,我們現在的狀態,更接近美玉表層的「石層」,它是我們「自我」的一部分。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你的先天硬體。
許多人忙忙碌碌急著去做自己,成為better woman,卻又到頭來尋找初心,這就是一開始沒有做到“認同自己”。
比如說最近風很大的宋智雅,很多人被她圈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於,她能夠——坦然接受自己。
大小眼又怎樣,我覺得我的大小眼超有魅力呀~
02
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我們所定義的「自己」,其實更接近藏在這普通的外表下的美玉——它需要我們在當下自我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打磨、雕琢。
如果難以理解的話,丁丁就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吧——素顏原生的我,和妝後乃至整容後的我,哪個才是真正的「自我」?
大家追捧“素顏美人”或“天然美人”,往往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原生自我才是真實的,修飾過的自我就不是自我。
但要我說,大家真正喜歡的是「素顏美人」而非「素顏」本身,說到底,是要將素顏和美結合在一起。
而素顏本身並不一定=美。
Dy上很火的麻辣燙小姐姐,素顏也很好看,但是大家更追求的是她的“偽素顏妝教”
而如果我們擴充套件一下對於「自我」的定義,會發現,無論妝前妝後乃至整前整後,其實都可以是一種「自我」:
與其糾結「自我」是否原生天然,不如糾結最終效果美不美,是不是你喜愛的,又能否幫你得到想要的結果。
所以下次再碰到有人酸你:“去個圖書館也化妝,沒想著學習吧?”
請對ta輕蔑一笑,還以顏色:“你天天素顏去教室,也沒見著獎學金榜單上有你呀。”
03
與更好的人同行。
美國記者黎貝卡·特雷斯特在採訪了近百位單身女性之後,寫了一本紀實文學作品《單身女性的時代:我的孤單,我的自我》,書中她寫道:
“無論如何,女性對自由的嚮往和對陪伴的渴望,可以同樣強烈,只是後者被宣傳得更多。”
而我認為,當作為一名女生的時候,更應先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探索自己的真實需求:
因為我不喜歡和太多陌生人聚會,所以我拒絕了朋友、同事的邀約;
因為我的腸胃不好,所以點餐時我必須要點些清淡的菜;
因為我想享受性愛帶來的快樂,所以我才和他發生關係......
你做的每一項決定的出發點都應該是你自己,而不是因為別人評價你是“老好人”,所以你認為自己就是“老好人”,而去不斷委屈自己討好他人。
你只是在順從別人的期待而已。
簡單來說,當自己有負面感受時,不要告訴自己這感受應該或不應該,而先問自己,我為什麼有這種感受,才能一步步瞭解自己。
「尊重自己真實感受,認識自己真實需求」只是更好做自己的第一步,要進一步邁向成功,還需要他人認同,與你一起努力。
成熟地做自己顯然不意味著「我做自己就好,你什麼感受和我無關」。
這種幼稚的想法,往往是希望全世界來理解自己、配合自己、滿足自己,而忽略自己能向世界回報什麼。
而成熟的做自己,不僅能從自己出發做自己,也會考慮到他人而去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每一次遇到困難時,首先選擇尊重自己的感受,真誠地探索自己的需求,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尊重別人的訴求,更好地與他人互動,我相信你已經在做到“做自己”了。
最後,我想說:
今天給大家分享這份「做自己的三大步驟」,希望能幫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做自己」,從而更少迷茫,更多進步,更少矛盾,更多喜愛吧!祝所有女性都永遠熱淚盈眶,在時間和鋼筋的森林裡,做自己!
轉載:柯里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