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天和地剛剛分開,為了區分年月時辰,玉皇大帝設下天干地支,讓人們按照規定好的時間進行勞作。人們早出晚歸,春種秋收,生活十分安樂。然而,由於人們無法記清自己的年齡,常常發生長幼不分的事情。因此,玉皇大帝想要召集十二種動物作為屬相,這樣人們就能分清長幼了。動物們聽說玉皇大帝要徵集屬相了,都歡呼雀躍,當選上屬相可就位列神仙了,動物們都盼著自己能夠被選上。貓聽說了這件事,十分熱衷,然而它有睡懶覺的習慣,生怕自己起不來,就讓好朋友老鼠在早晨叫醒它。老鼠聽說有這等好事,自己也想去試一試,於是當選這天,老鼠非但沒有叫醒貓,還準備在遴(lin)選的時候早早趕到凌霄寶殿上。玉皇大帝為了公平起見,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選出了代表,經過一番考慮,最終選出的動物有:龍、虎、牛、馬、羊、猴、雞、狗、豬、兔、蛇、鼠。不過,這十二種動物該如何排名呢?玉皇大帝決定根據他們到來的先後順序排名。因為鼠是躲在牛的耳朵裡來的,它跳到了牛的前面,就排了個第一;牛就成了第二;老虎是第三個來的;兔子是第四個來的;龍本來到得很晚,但由於它和公雞借了特角變得很漂亮,玉皇大帝就讓它排了第五;蛇到得也很晚,但是它和龍長得很像,就被排在龍的後面,成了第六;馬和羊關係很好,一個排在了第七,一個排在了第八;猴子眼見要排到最後了,急得上躥下跳,玉皇大帝就把它排在了第九;公雞本來憑藉著美麗的羽毛和威風的特角,可以排名靠前的,可是它把特角借給了龍,因此就排在了第十;至於狗和豬,它們沒有過人的本領,只得排在了最後。玉皇大帝讓這十二個屬相與十二地支相對,分別是子鼠、丑牛、寅(yin)虎、卯(mǎo)兔、辰(chen)龍、已(s)蛇、午馬、未羊、申猴、酉(yǒu)雞、戌(xū)狗、亥(hài)豬。從此,人們就能根據屬相來分清長幼了。屬相排好後,動物們表面上各司其職,實際卻因為排名一事結下了仇怨。比如貓因為老鼠沒有叫醒自己,從此一見到老鼠就捉它;而龍也沒有把特角還給公雞,因此公雞每天都朝著天上喊:“龍哥哥,還我特角。“據說,公雞借給龍特角的時候,讓蜈蚣做他的見證人,不過蜈蚣卻偏向龍,不承認借特角一事。從此,公雞一看到蜈蚣就追著啄這個不講信用的證人。故事是這樣講的,不過實際上,人們是根據動物的習性和時間對應的。子時是夜晚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會兒正是老鼠出來偷東西吃的時間;丑時是凌晨一點到三點,這個點兒牛正在反芻(chú)①呢;寅時老虎開始出來覓食了,卯時月亮還掛在天上,人們還能看見月亮上的玉兔;而辰時就到了早晨七點到九點,是神龍行雨的時間;已時,蛇從地下鑽出來開始活動了;午時,馬開始在草原上奔騰了;未時羊開始吃草;申時是下午三點,猴兒們正在樹上跳來跳去,玩得正歡;酉時,太陽要落山了,雞開始進窩了。戌時,狗開始為主人守夜;等到亥時,豬發出鼾聲,象徵著一天已經過去了。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