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對於經濟的發展走向和發展趨勢極為重要,關係到前三十多年經濟成果的延續和後五十年經濟模式的奠基。未來五年,是經濟形勢難以徹底明朗化的五年,在探索中前進,在挫折中成長。
未來五年是考驗人生存智慧的五年。
總體來說,有如下特徵:
(一)
總體趨勢:
因土地經濟和電商平臺經濟雙重疊加的野蠻發展對實體經濟所造成的危害,需要用很長一段時間去消化,再加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過分依賴於投資驅動和長時間難以消退的疫情的影響,用貨幣政策實施調控的靈敏度會越來越低。經濟的下行,使人們的收入處於停滯狀態,嚴重地遏制了消費熱情。造成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同時失去效能。
對於一般性企業來說,很難找到持續盈利的路子,產品過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得到改善,營銷手段也難以找到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大環境下,去庫存、輕資產、保現金是每一個企業必須要正視的問題。過窮日子、過苦日子、過緊日子在所難免,需要人們有普遍的心理準備。
電商平臺不會消亡,會進入一個儲存量的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試圖滲透到人們生活每一個環節的掠奪式發展一去不復返。依靠平臺的網紅直播帶貨將失去市場,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直播銷售將會呈現五彩繽紛的狀態。
貧富差距將會逐步縮小,人們對於那些靠掠奪起家的豪門鉅富反哺社會的要求會越來越強。
(二)
房地產業:
儘管許多房地產商仍然抱著房地產行業能出現週期性復甦的希望,但這種希望極有可能在他們的生命週期裡難以實現。決定市場是否繁榮的核心因素是供需能量。需求大於供應,資產價格必然進入上漲通道;供應大於需求,資產價格必然進入下降通道。決定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增長和人口增長,但目前的狀態是收入不增長,人口負增長,產品過剩,供應大於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以得到解決。對於先天不足的民營企業來說,去庫存儘快讓資產變現是拯救自我的唯一辦法。否則,有多大的雄心就會帶來多大的災難。
金融業:
國人幾千年來形成的儲蓄習慣幾乎在最近幾年間被提前消費、信用消費透支得潰不成軍,一個高儲蓄的社會頃刻被演變成了高負債社會。為了防止金融的系統性風險發生,逐步壓縮信貸規模,遏制亂花錢,充實社會財富是必然之選。因此,階段性實施的金融寬鬆政策實在是為了保民生、穩就業的無奈之舉,但這種寬鬆政策的本源並不是來源於新的經濟增量的產生,而是來源於貨幣發行規模的擴張,這很可能會引發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等負面因素。因此,在暫時性寬鬆後必然會實施長期性趨緊,以衝抵因寬鬆而造成的負面因素。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一定要量入而出,抓緊手中的錢,存有足夠的儲備,抵禦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
製造業:
產品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也就僅僅用了一二十年的時間,但再要從買方市場進入到賣方市場恐怕一百年都不夠。當然,純粹的賣方市場的那種短缺經濟並不是好事。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製造業的根本出路在於“做小”、“做精”、“做專”、“做新”、“做特”、“做缺”,而不是貪大求全。要善於做國企、央企的補充性產品或者是服務性產品,要善於做民生消費領域的專精特新小產品,要善於做有技術含量和工藝水平的產品。瑞士手錶能做到舉世聞名,就在於他們甘於寂寞、長期追求的工匠精神。貪大求全浮躁心理支配下,一定做不好任何產品。
零售業:
零售業面臨著三大趨勢性變化。
1.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們已經成為消費的主力群體,特別是90後、00後出生的人們由於受教育程度高、獲得的資訊量大、鑑別能力強,消費更趨於理性化、個性化、多元化。對於他們,忽悠式營銷並不適用。
2.銷售通路多元化,原本再大的商品池也只有一個管道通向市場,而現在對於廠家和消費者來說,均有多重選擇。未來的銷售市場,是廠家選擇商家,而不是商家選擇廠家。商家面南而坐的好日子已經走到了盡頭,商家必須要學會與廠家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3.新生代消費者與上幾代消費者在消費觀念上存在根本性不同,比如在廚房烹飪時更傾向於標準化營養化作業,因此在選購相關商品時更願意選用操作方便、成分明確的成品半成品。
儘管這兩年對於電商平臺的野蠻生長有所警惕和遏制,但它的便利性卻無法否定,已經形成消費習慣的人們很難改變對電商平臺的依賴。
實體門店的優勢在於能即時觸控商品,但是它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高節奏強壓力的現實生活中,消費主力很難有閒餘時間和精力去逛商場超市購買一些網上可以買得到的生活物資,有大把時間這樣去做的人恰恰又不是高淨值顧客。
實體門店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使得零售行業的邊際利潤越來越薄。總體來說,零售行業是在存量市場中搶飯吃,由於新生人口的遞減,至少在未來十到十五年很難形成新的增量。但零售業仍然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零售行業的出路不在於大肆擴張大賣場大超市,而在於深入到人們家門口餐桌邊的社群終端。以社群店拱衛中心店的方式形成一個又一個生態商圈,筆者稱之為“蛛網終端”。緻密的商業佈局,實用的商品配置,多維度的人性化服務,配套集合化線上平臺,將會是未來零售業的生存模式。
商品配置要善於避開電商平臺的主力商品,要善於把握新生代人口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善於提供製作方便營養健康的廚房食品,善於建立下沉市場,善於與生產商建立互生共榮的供應鏈。
批發業:
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大大縮短了從廠家到顧客之間的距離,長鏈條形式的商品流通已經不符合時代需要,新生代消費理念的多元化、個性化、理性化,想依靠量大取勝的傳統批發業思想需要改變,若不改變,傳統的批發業一定沒有出路。
新型的批發市場要充分挖掘和發揮現有的資源,向品牌中心、設計中心、傳播中心、資訊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加工中心、科技中心轉型,這是唯一出路。
旅遊業:
不言而喻,旅遊業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行業。但旅遊業也需要改變、需要提升。旅遊場所不能定位為景點,景點是“死”的,是沒有後續推動力的。旅遊場所應該定位為生活場所,讓它“活”起來。要善於“精神與物質結合,自然與人文融匯”,要有人間煙火氣。
旅遊場所要有鮮明地域特徵的文化特質,具備廣泛而深遠的可挖掘空間;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特質,既要深度挖掘出帶有濃厚民俗民風的特色產業,形成個性突出的產業叢集,又要符合新生代消費人群的審美和需求,不落後於時代;要有強烈審美觀賞價值的旅遊特質,具有感官刺激,走進人們的內心深處。
文化特質蘊含不可模仿的靈魂,賦予與眾不同的個性;產業特質能增加賺錢效應,促使更多前來九江謀生的人安居樂業。旅遊特質提升人氣增長,富有人氣的地方才具備活力。
旅遊場所的立足點不能建立在吸引那些走馬觀花式的短暫過客,而是要營造出具有深深人間煙火氣的市井街坊,促使遊客記得住,看不夠,留得下。以全域旅遊經濟作為建設目標, AAAAA級標準作為軟硬指標。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精準定位,科學規劃,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商旅文化功能區。
就業形勢:
創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形勢難以好轉。有工作的要儘量穩定工作,沒工作的要儘量謀求一份工作。努力與企業保持一致,共赴時艱,共迎春天。
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的有序放開,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結構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和重視,資本市場的准入門檻將會逐步降低,上市公司將逐步成為非緊缺資源,對於上市公司的監管也會更加規範更加嚴厲更加仔細。上市公司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贏利能力來獲得市場的認可。
資本市場永遠不會缺錢,但資本市場永遠會青睞優質的產品、優質的專案、優質的企業。因此,未來受資本市場追捧的企業,一定是主業突出,治理規範,主業贏利能力強大的企業。企業的規模不在於大,而在於其生存能力是否持久,生存狀態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