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
1945年10月,儘管國共雙方透過重慶談判已經簽署了《雙十協定》,約定雙方停戰,但實際上國民黨軍一時一刻也未停止調動,更未將所謂“和平協定”當回事,尤其是第11戰區司令孫連仲所屬的3個軍,其駐軍豫北的新鄉、焦作,但劃定防區卻在北面數百里的河北和北平、天津等地,因此其並未停止繼續進犯,急於打通平漢鐵路,北上搶奪地盤、接收物資。
▲上黨戰役
進軍東北前送出大批武器
如此一來,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首府邯鄲城就成為敵人向北進軍的最大障礙,必欲奪之而後快。但此時軍區司令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正率領主力在上黨地區與閻錫山晉綏軍鏖戰,只能臨時調距離邯鄲最近的第1縱隊楊得志部就地阻擊,遲滯敵人的進軍速度。本來,1縱是晉冀魯豫部隊的主力之一,戰鬥力很強,但此前該部奉命進軍東北,傳言說那裡有日本關東軍留下的大批倉庫,輕重武器堆積如山,因此1縱已經將迫擊炮等重武器和大批長短槍都留給了兄弟部隊或地方武裝,使得自身實力大打折扣。
▲孫連仲
對手曾是西北軍悍將
但1縱所要阻擊的3個軍實力卻不容小覷,孫連仲雖然是出身馮玉祥西北軍的雜牌將領,但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等反蔣派一敗塗地,西北軍也分崩離析,孫連仲率麾下數萬殘兵投靠蔣介石,被任命為第26路軍總指揮。隨後幾年,孫與蔣介石頭號愛將陳誠拉上關係,繼續受到重用,抗戰後期一度接替陳誠擔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數十萬精銳鎮守鄂西,屏障陪都重慶。
▲邯鄲戰役形勢圖
敵軍實力三倍於己
孫連仲麾下的這3個軍雖然都是雜牌部隊,但都是老西北軍的底子,一向以驍勇善戰著稱。其中,魯崇義第30軍曾參加過臺兒莊血戰,此時已經換裝了大批美式裝備,已經稱得上半美械部隊;馬法五第40軍曾在臨沂阻擊日寇精銳板垣第5師團,並在張自忠第59軍配合下殲敵5000餘,作戰風格十分頑強,從軍官到士兵不僅敢拼手榴彈,還敢於刺刀見紅;高樹勳新8軍長期在黃河北岸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後來在日寇威逼下全師而退,是唯一整建制撤回黃河南岸的國民黨軍部隊。
編輯搜圖
▲一縱指揮部舊址
選好陣地,主動出擊爭取時間
1縱在兵力上,僅有1萬多人,卻要阻擊如此強悍的5萬餘敵人,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完成阻擊任務,司令員楊得志大膽的將阻擊陣地設在邯鄲城南不足10公里的屯莊、崔曲、小堤一帶,藉助這裡村莊稠密、房屋堅固的特點構築防禦陣地。同時,派出小股精銳部隊搶先動手,對敵人發動夜襲、騷擾,能殲滅就殲滅,不能殲滅則撈一把就走,使得敵人行動十分遲緩,體力和彈藥消耗也很大。
▲邯鄲戰役繳獲
為了彌補重武器及火力的不足,楊得志下令組織200人的投彈隊,在進行前線反擊時不斷將數以百計的手榴彈投向敵人陣地,將敵人炸得節節後退,終於成功等到晉冀魯豫軍區主力從不同方向增援而來,並在邯鄲以南、光祿鎮以西、馬頭鎮以東將敵人一舉合圍。戰至11月2日,第40軍和30軍大部被殲滅,新8軍等部萬餘人戰場起義,倒戈加入解放軍,邯鄲戰役勝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