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隨著戰線的逐步穩定和五次戰役的落幕,志願軍結束了與聯合國軍的運動戰,開始了為期長達兩年的陣地戰模式。在總結這一年多的運動戰戰果時,志願軍總部發布了一則資料。根據繳獲清單和戰果總結,這一年多的時間以來,志願軍共繳獲美軍各種車輛共計500多輛。其中裝甲車50輛,坦克187輛,各種噸位卡車和吉普車等4954輛。遺憾的是,這只是繳獲的數字,並不是安全運輸到後方化為己用的最終數字。由於每次殲滅聯合國軍一部時,美軍都會出動航空兵對戰場進行一番轟炸掃射,使得我們根本沒有打掃戰場的時間,不少車輛在還沒有開出戰場隱蔽的情況下,就被美軍炸成了一堆廢鐵。
由於前期作戰的戰果巨大,志願軍總部統計這些數字的官兵也直言美軍還真是個地主老財。但嗅覺靈敏的志願軍司令部還是針對這份戰果提出了新的看法。首先,各軍,各團和各連必須培養一批熟悉駕駛美式車輛的戰士,在取得戰果之後,可以快速配合部隊將繳獲的物資轉移。過去,我們的戰士不知道怎麼駕駛美式車輛,在打掃戰場時,都是採用人力方式將車輛推走。一些大口徑重炮推不動,如果後方汽車團的同志無法快速趕到戰場將重炮轉移,而敵軍又將發起空襲時,為了不使這些裝備再次被對方所用,所以我們自己也會動手將其爆破炸燬。而這些被敵我雙方共同炸燬的武器之所以還會被志願軍總部統計,完全是因為我們需要評估敵軍動態的作戰能力。
一個數字的記錄,首先是前方作戰部隊與敵軍交手之後逐級上報的。我軍在與對方交火之後,都會抓到一批數量可觀的俘虜,透過審訊俘虜,我們能夠掌握到該部所屬的番號,編制和具體規模。在總結我方繳獲和敵方戰損之後,敵軍某師或某團還剩下多少戰鬥力我們心裡也就有數了。比如,一個美軍步兵師下轄的3個步兵團會配備78輛三輪摩托車,用於通訊和偵察。載重量半噸的卡車555輛,用於兵員的運輸和傷員的轉移,載重量1噸的卡車45輛,用於彈藥的運輸。至於其它重型卡車和坦克,都是分別配備到步兵師內不同單位內,比如炮兵團的155毫米重炮就會有載重量4噸的卡車去牽引,運輸炮彈的是2噸半載重的卡車。一旦我們將這些數字逐一統計出來,那麼就能判定出敵軍部隊最直觀的戰鬥力。
舉個形象的例子,第二次戰役38軍113師在德川戰役結束後,摧毀了美軍7輛4噸級的卡車,這就意味著美軍師屬炮兵團內的18門155毫米榴彈炮中有7門是處於癱瘓或戰損狀態。如果其它戰場也得到了4噸級卡車被摧毀或者被我方繳獲的資訊,那麼美軍師屬炮兵團內的155毫米重榴彈炮營幾乎就沒有了作戰能力。如果連師屬炮兵團這一後方作戰單位都遭到巨大損失,那就意味著這支美軍師的綜合作戰能力遭到了我軍重創。火力至上的美軍步兵失去了這些重炮支援,戰鬥力就會驟減。這時候我們也就可以將穩紮穩打的戰術改成大膽的縱深穿插。實際上,在朝鮮戰場上我軍之所以能一直攆著美軍到處打,就是因為我軍常年過慣了“苦日子”,除了對自己精打細算之外,也會對敵方戰損進行統計。
不過這套經驗不適於用來對付我軍。由於我們長期處於火力貧瘠,各部戰力不均衡的狀態,敵軍就算掌握了我軍的車輛和炮火損失數字,也不能作為我軍遭重創的依據。以38軍為例,這支王牌部隊剛剛進入朝鮮戰場時,全軍汽車量只有153輛,後來又補充了45輛新車。在戰鬥過程中,這198輛汽車被美軍航空兵擊毀了141輛。連主力軍的汽車裝備數量尚且如此,其它部隊更是不用多說了。所以,美軍一直無法得到我軍兵力和戰力的直觀數字的原因就在於此,因為我們的裝備實在太簡陋了,簡陋到連一個編制框架標準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