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世界幾個大國打得頭破血流,特別是美國被日本徹底拉入戰局後,更是將戰火徹底燃爆,也讓日本迅速走向了敗亡。1944年,隨著德國在歐洲戰場的敗局初顯,盟軍逐漸將重心轉移到東亞戰場上,謀劃如何迅速擊敗日本。
按照盟軍在歐洲的打法,當時的人們推測盟軍將會在不久之後派大軍從海上包圍日本,進行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但是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盟軍並未採取這一戰法,甚至直到日本投降,盟軍都沒有派出地面力量攻擊過日本本土。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在歐洲,盟軍就能直接打到柏林,端了德國納粹的老巢,而在日本,盟軍便手下留情,沒有進行地面作戰,更別提打進東京了。難道日本比德國納粹還厲害?還是說日本在本土藏有什麼大殺器,讓盟軍不敢輕舉妄動?接下來,就讓我們撥開歷史迷霧,看看當年的盟軍為何做出這麼一個選擇。
一、窮途末路的日本
盟軍一直未採取直接進攻日本的計劃,實際上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代價太大。自從在太平洋戰場上遇到挫折後,日本便意識到失敗即將到來。為了保全本土,日本軍隊的高層們開始瘋狂擴充本土的防禦力量。按照他們的計劃,在盟軍打過來前,必須要組建起一支250萬人的部隊用於反登陸作戰。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日本開始從中國等被侵略國調回大量的作戰部隊和裝備。但是這一計劃被盟軍識破,加大了對日本海上運輸線的攻擊,最終導致了日本不得不縮減計劃人數。
最終截止到1945年8月前,日本陸軍用於本土防禦的軍事力量攻擊53個步兵師和2個坦克世界,此外,還有7個坦克旅和4個要地防空師,共計235萬士兵。在這55個師中,有37個師駐紮在本州地區,17個師駐紮在九州地區,4個師駐紮在四國地區。
此外,日本還進行了所謂的“全員玉碎”計劃,將所有國民都發動起來,試圖鼓動平民來對抗盟軍,這一部分的人數包括225萬的陸軍非戰鬥人員,130萬的海軍非戰鬥人員,25萬的特別守備部隊,還有2800萬民兵。
在空中和海上方向,日本計劃施行“神風”攻擊,發動剩餘的5700艘自殺特攻艇、19艘驅逐艦、38艘潛艇以及10000架“神風”自殺機。日本完全擺出了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的態勢,要用全體日本人的性命與盟軍拼個你死我活。
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制定出瞭如此瘋狂的計劃,還掌控著如此強大的力量,讓盟軍十分頭疼。要知道,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為了奪取日軍所佔領的島嶼,往往需要付出十分慘痛的代價,而這僅僅只是一座島嶼。
如果想要佔領日本本土,那麼盟軍至少得付出百萬人的傷亡代價,這一沉痛代價,讓盟軍將領十分猶豫。但是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即使代價再大,這場仗也必須打下去,因此實際上,盟軍也是制定出了進攻日本的計劃。
二、盟軍最初是真的想過要打進東京的
1944年12月,隨著美軍在雷迪島取得決定性勝利,太平洋戰爭的勝負也註定了。但是這時的盟軍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必須要面對如何解決掉日本本土抵抗力量這一難題了。
1945年初,盟軍初步制定出了進攻日本本土的登陸作戰計劃,這一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盟軍計劃先集中50萬的兵力,先將日本南部諸島上的軍事力量全部殲滅,在此建立機場和海空軍事基地,從而為全面佔領本州做準備。
隨後便是第二階段的戰鬥,在這一階段中,盟軍將依託前期佔領的島嶼,源源不斷地派出軍隊,向日本本州地區發起全面進攻,進而攻擊東京大本營,徹底殲滅日本軍國力量。
為此,盟軍準備了5000架戰鬥機及2900艘艦艇,此外還有美英兩國龐大的航母艦隊。這些來自空中和海上的軍事力量將在戰鬥打響的第一瞬間,對日本本土防禦力量進行毀滅性打擊。削弱日本軍隊的反抗意志。
但是這些打擊並不能完全地消滅日本的防抗力量,一切戰鬥的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登陸作戰中。但是日本不光在本土部署有龐大的軍事力量,還在海岸沿線部下了重重防禦工事和雷區,讓盟軍的登陸作戰難上加難,因此盟軍遲遲沒有進行最後的登陸作戰。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盟軍放棄了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因為考慮到日本在本州地區佈下重重防禦,美軍便將登陸地點更改到了九州地區。與此同時,美軍還制定了“火攻東京”計劃,不間斷地派出轟炸機對東京進行了大轟炸,造成了東京10萬餘人的傷亡。此外,盟軍還收緊了對日本的海空包圍圈,如果日本拒絕投降,那麼盟軍很有可能實施最終的登陸計劃。
三、日本最後慫了
但是直到戰爭結束,盟軍始終沒能施行這一登陸計劃,因為還沒等盟軍失去耐心,日本就慫了。1945年5月,德國投降了,這意味著盟軍可以慢慢地將用於歐洲作戰的部隊調到東亞戰場,並且最重要的是,蘇聯紅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日本了。
這一點讓日本軍方十分恐懼,因為日本在北海道附近的防禦最為薄弱,一旦蘇聯出兵,那麼北海道勢必失守,到時候南北夾攻之下,日本必敗無疑。
但是這時的日本並沒有徹底死心,不少頑固分子依然選擇了堅決抵抗。為了督促日本投降,美國在日本上空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徹底擊潰了日本軍方的心理防線。他們不知道像這樣的炸彈,美國還能拿出來多少。
最終,日本軍國主義慫了,雖然有些人依然抱著所謂一億玉碎的瘋狂想法,但是更多人還是想苟活,所以最終日本高層做出了無條件投降的決定。
因此,盟軍並非不想採取直接攻進東京的做法,而是一直沒有機會實施。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本土的防禦力量過於強大,抵抗意志十分堅決,盟軍一旦選擇登陸將付出極其嚴重的代價;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在戰爭的最後關頭研製出了原子彈這一大殺器,以及蘇聯紅軍在北方施加的壓力,迫使日本選擇了投降。
所以在戰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有人說兩顆原子彈在另一方面也是救了日本,因為一旦日本拒不投降,那麼他們就可能真的要面臨“全員玉碎”的下場,那麼日本也將不復存在了。
文/樂宇
參考資料:《登陸日本“奧林匹克行動”與“決號作戰”》,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