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後期,侵華日軍岌岌可危,戰敗投降已經讓人們一目瞭然。也就在這個時候,國共雙方開始把目光轉向東北,因為東北蘊藏著著決定著中國未來走向的力量和實力。
從清末開始,東北經濟和工業發展已經彰顯出強勁勢頭,豐富的資源和獨特的地域特點讓東北錦上添花。在上世紀30-40年代,經過奉系、日本人數十年的經營,東北的工業體系和城市基礎建設已經非常完備,鋼鐵產量、煤炭產量、糧食產量等都佔全國半壁江山,鐵路交通建設更是驚人,全國其他地區望塵莫及,全國的95%以上工業產值在東北,發達的工商業讓東北已經成為亞洲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
除此之外,瀋陽有張作霖苦心經營的亞洲最大兵工廠,這個軍火製造業非同小可,每天的生產總量是關內其他軍工企業的總和。戰火紛飛的年代,強大的軍火生產力量,其意義重大。特別是這個時候,國共兩黨沒有涉足東北區域,日本人一旦潰敗投降,東北地區必將形成權力真空狀態。那麼誰先進駐東北自然會搶得先機。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對盤踞在東北的日軍發起進攻。搶佔東北的時機突然來臨,1945年8月9日深夜,黨中央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東北時局,研究進駐東北的具體計劃。第二天,時任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割槽司令員的曾克林接到命令,率領4000名八路軍指戰員進入東北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於是,這支隊伍成為第一個踏上東北的八路軍隊伍,並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到達瀋陽。由於部隊行動太快,加上部隊攜帶的無線電發報裝置不能正常工作,導致與八路軍上級聯絡中斷。然而這時的瀋陽已經在蘇聯紅軍的掌控下了,突然冒出來一支共產黨的隊伍,讓蘇聯紅軍十分緊張,派重兵包圍了曾克林部隊。由於蘇聯方面已經在先期與國民黨方面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同盟明確規定,蘇聯紅軍只能把東北移交給國民黨政府,不能與八路軍部隊接觸。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況下,曾克林義正言辭地怒懟蘇聯紅軍:“中國的土地由中國軍隊接管,天經地義,誰都沒有權利阻擋!”最後透過交涉溝通,蘇聯紅軍同意曾克林部隊摘掉八路軍標識,以義勇軍名義進駐東北,並被安排在瀋陽故宮附近安營紮寨。
聞聽八路軍進駐東北,讓國民黨方面分外緊張和焦急。其實東北之爭,國民黨手中王牌的,那就是已經讓國民黨方面關押了近9年的少帥張學良。張家是東北王,在東北地盤多年經營,有著非常高的威望和基礎。但是,由於“西安事變”的原因,最終國民黨方面還是捨棄了這步棋,而是尋找昔日盟友美國的幫助。1945年9月份,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對外公開宣佈,將協助國民黨部隊接收中國東北地區。
然而,由於美國方面的介入,激起了蘇聯方面的極大反感,蘇聯紅軍果斷開始封鎖國民黨軍隊登陸東北,切斷各種交通,包括機場。為了報復國民黨和美國的勾結,蘇聯方面把繳獲日軍的大量軍火移交給八路軍東北局,這些軍火的數量,完全可以裝備30個師的兵力。直到1945年10月27日,東北國民黨方面的存在感幾乎為零。國民黨方面氣急敗壞,決定強行進駐東北,並找來美國工兵助陣。美國方面的實地介入,讓蘇聯人怒火中燒,蘇聯紅軍突然封鎖機場,禁止國民黨飛機起落,並且闖入駐在瀋陽的國民黨吉林省省部,迫使省部人員解散。幾天後,蘇聯方面將瀋陽的治安管理、張作霖的武器製造業、電廠、機場等重要設施轉交給八路軍東北局。
到了1945年11月初,我軍在東北的兵力已經超過15萬人,掌控了瀋陽、哈爾濱、齊齊哈爾等東北主要城市,除了別蘇聯方面運走的物資以外,大部分軍火和資源被我軍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