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這裡走出了非常多知名的國際校友,他們中有總統,有外交官,也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現任烏拉圭駐華大使館領事的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便是其中一員。在北語的兩年求學生活,給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提及,他都感慨萬分。
2006年,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初到北京語言大學,談起在北語求學的生活,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仍然歷歷在目,來北語的第一天,他就遇到了自己的“同鄉”,在距祖國萬里之遙的地方,這份緣分,令人意外,也令人驚喜。
在來中國之前,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就學習過一段時間的中文,雖然透過中文了解了一些中國文化,加快了他融入本地生活的速度,但是初來中國,與故鄉巨大的差異仍然讓他感覺到新鮮,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食物,不同的語言,都需要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慢慢去適應。好在,北京語言大學有足夠的包容性,可以讓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慢慢適應在華生活。
北京語言大學的多元化文化,間接地促進了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的成長。剛開始,他堅持認為語言學習也應該以思辨、論證為主,為此還跟其他國家的朋友一起去找班主任討論上課方法和存在的問題。但漸漸地,他發現學習之初的背誦和記憶訓練,讓他高效、快速地掌握了一門語言,這讓他感到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優勢。
“語言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它需要耐心和恆心,需要一遍遍地朗誦和記憶;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練習,用這一門外語去與人溝通,在溝通中學習新單詞,複習舊知識,不斷強化自己的外語表達能力”。從那之後,他跟自己的同班同學便經常學著中國同學,一起約著去操場、食堂學習、討論,互相監督,抽背單詞和課文。
在北語的兩年,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體會到了中國和烏拉圭的巨大不同,而多國學生齊聚的“小聯合國”,不僅讓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認識了非常多的“外國友人”,也讓他對不同的文化和習俗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對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而言,北語的老師們是良師,也是益友。在北語的學習過程中,原留學生處現校友會秘書長馬老師也成為了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和許許多多西語國家留學生的好朋友。
在那時,從遙遠的烏拉圭來到中國並不容易,但是多虧北語的政策,也多虧了像馬老師這樣的兢兢業業、辛勤工作的老師們,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才能夠順利地來到中國學習。馬老師對於西語系國家學生的幫助,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也一直掛念在心,直至今日,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和馬老師仍然是很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著聯絡。
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園裡,還有很多像塞爾西奧· 德亞巴列一樣的國際學生,他們在北語學習知識、瞭解中國文化,為中外文化交流和漢語國際推廣做出了獨特貢獻,他們的身上,閃耀著北語人“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光輝。
歡迎關注“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北語的最新資訊!
素材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官微,北京語言大學官網